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的SWOT分析
——以锦州医科大学为例

2018-03-05 01:53王良君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全科医学

王良君

(锦州医科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

20世纪60年代全科医学出现在医学领域,全科医学服务于基层卫生,家庭、社区是其主要服务范围。全科医学是将临床、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进行融合的新学科,提倡人性化、全方位的服务模式。由于全科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对于这方面的人才教育起步亦晚,至今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全科医学学科体系,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亟待加强。SWOT分析法是数学中的动态分析法或态势分析法,这种分析法通过对内部环境、外部条件的系统分析,能够找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中的优势S(Strength)、劣势 W(Weakness)、机遇或机会 O(Opportunity)、风险或威胁T(Threat),可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管理[1]。

1 SWOT分析法对我校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的分析

1.1 优势

1.1.1 办学定位适合全科人才培养 我校的办学定位是应用型大学,重点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服务范围面向基层,立足辽西,辐射辽宁。办学定位决定了人才培养类型,人才培养类型决定了服务范围,我校面向基层、服务基层的人才培养方向与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方向一致,因此,在培养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下得去、留得住的全科医学人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通识课程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教育,到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教育、拓展选修课程教育,再到实习实训教育,每个阶段都渗透着对学生医学人文与职业素质培养,尤其包括人文关怀、人际沟通等全科医生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为我校在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1.1.2 教学科研基础条件健全 我校开展全科医学教育起步早,至今已有近30年历史,在本科、专科、继续教育等多种层次全科医学教育办学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教学科研基础条件已逐步健全。我校从1990年就开展了社区医疗实践,建立了社区医学教研室,在临床专业第五年教学计划中加入了4周的社区医疗实践,并在锦州古塔区、凌河区率先建立了两个社区实习基地,这在辽宁省内处于领先地位。1999年,我校在本科教学中增加了“全科医学概论”选修课,正式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并在医疗学院开设了临床专业(全科医学方向)进行试点。2002年,我校创办了全科医学院,为农村培养大专学历的全科医生。2010年,我校在辽宁省内招收并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100名,其后的毕业生均在农村基层医院服务于广大农民。2012年,我校获批“辽宁省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教育研究基地”,同年获批临床医学(全科医学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硕士点。2014年,我校附属一院获批首批国家级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7年,为满足学生社区实践需求,我校又遴选合作锦州市龙江街道、凌南街道和锦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社区实践教学基地。至此,构成了基础、临床、社区基地三位一体的全科医学系,健全了教学科研管理体系,为全科医学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3 组织管理体系完整 我校办学历史悠久,开展全科医学教育较早,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较完整的全科医学组织管理体系,即基础、临床、社区基地三位一体的全科医学管理体系,也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主要包括:现代化多媒体教室、教学实验用房、实习实训场所、科研实验室等,完善的设施设备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我校作为高等院校在运作方式、管理手段及管理制度方面都具有现代化的特色,实现了资源管理的现代化,这些都为全科医学学科更好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1.2 劣势

1.2.1 师资力量不足 尽管我校全科医学教育开展较早,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但至今为止师资力量仍然不足。根据全科医学的教学需求,师资可分为理论师资、社区带教师资两种,理论师资主要承担“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共计8人,其中6人在临床医院全科医学科,是通过正规培训的全科医生;另外2人在公共卫生学院,平时以预防医学教学为主,也承担全科医学教学任务,是经过国家卫计委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培训的全科师资。8名教师每年需要承担全校临床、预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个班级、约600人的全科医学理论教学任务,还要承担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教学任务,教学任务非常繁重。而社区带教师资主要是承担全科医学理论授课后的实践教学任务,也有近600人的教学对象。目前3个教学基地有带教资格的师资仅为9人,需要进一步培养合格的师资,而且基层医生的带教方法、教学水平也需进一步提高。

1.2.2 教学素材不完善 目前,国内很多的学者虽然编写出版了一系列的全科医学相关教材与专著,且主要用于全科医学教学、在岗及转岗培训,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国高等院校全科医学教材编写还仍然处于起步、探索的阶段。我校虽然积累了一些教学素材,基本满足了教学需要,但还存在素材内容不丰富、不完善等不足。比如病种少、病例资料不典型,尤其是与辽西地区基层医疗常见问题相关的教学案例、素材不足,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校全科医学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1.2.3 社区实践基地不健全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社区实践基地的建设还不规范,缺乏能够开展高质量的全科医疗活动的医生仍是主要问题之一[2]。我校的教学基地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高年资、带教经验丰富的全科医生数量不足,且社区实践基地的数量以及质量仅能满足全科医学实践教学的需要,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及配套的相关制度还不完善,带教师资的相关考核评价、监督管理办法等还不健全。因此,我校还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需求,建立数量适宜的教学基地,健全教学基地的各项认定条件,提高全科医学实践教学质量。

1.3 机遇

1.3.1 国家政策的支持 近几年,伴随着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全科医学教育。例如:2010年3月,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六部联合颁布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中要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其中明确指出了对全科医生的培养目标,包括到2020年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满足小病在基层的人力资源要求,近期的目标为3年之内培养6万名全科医生[3-5]。2011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最新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为“5+3”模式,即先接受5年临床(医学包括中医学)在内的本科医学教育,然后再接受3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6]。“5+3”培养模式的提出使我国全科医生培养更加制度化、规范化,顺应时代需求和国家卫生改革需求,促使高等院校均能够主动进行教育改革,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改变我国的全科医生教育培养模式。上述政策和文件的出台,为新时期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1.3.2 国家政策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步伐 伴随着我国城市卫生改革的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也迎来了更好、更快的发展。据《2017中国统计年鉴》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有3.4万个,比2005年的1.7万个增加了一倍。2016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诊疗56 327.0(15 561.9)万人次,平均每个医生每日担负诊疗15.9(14.5)人次;而200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诊疗为5 938.5(6 281.5)万人次,平均每个医生每日担负诊疗13.7(11.0)人次,2016年比2005年在提供诊疗服务人次上大幅度提高。可见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医疗作用发挥得愈来愈好。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依旧处于探索阶段,该领域的专业理论和适宜技术还不够完善,为了确保全科医学的稳定发展,要配备理论及技术过硬的全科医生在社区进行指导,为全科医学学科的理论及实践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1.3.3 国家加大了对社区医务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力度 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全科医学专业人才不足,在职在岗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由于年龄、学历、学位等问题,普遍存在专业素质偏低的情况。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国家相关部门采取多种办法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如结合实际情况,将高素质的全科医生通过多种途径与渠道输送到基层岗位,或将基层社区医务人员送到三甲医院全科医学科培训进修,从而有效提升了社区医务人员的服务技能和水平。

1.4 风险

这里的风险含义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在变化过程中对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对高等院校全科医学教育发展也带来很多负面的作用,制约着全科医学的发展。

1.4.1 社会环境方面的风险 社会上很多人对全科医疗、全科医生存在一定的误解,他们片面地认为社区全科医生技术水平没有医院医生的水平高,所以,一旦发生常见病如感冒、发烧、血压和血糖控制与管理等也到大医院诊疗,结果导致某些大医院“人山人海”,社区医院则“门可罗雀”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全科医生在社会上还未得到全面认可,社会地位比较低,且薪资待遇相对其他行业也较低。这就反映出全科医学在社会大环境中只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和支持,而在社会其他各界甚至医学生的认知里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认知的落后无疑阻碍了全科医学的快速发展。

1.4.2 缺乏全科医学教育支持的环境 虽然国家对全科医学教育很重视,但在高校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时,由于教学与科研需要的配套设备、教学资料不够完善,与全科医学相关的科学研究处于较低水平,间接导致了政府出台的诸多政策只停留在理论方面,实施起来困难重重。比如:社区医生由于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服务对象是以社区、家庭为主,导致其在群众眼中社会地位比较低。因此,政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一方面合理提高全科医生的薪酬,一方面加强对全科医生执业特点、服务能力及范围的正面宣传,进而提高社会各界对全科医生的认知,全面提升全科医学的学术地位,营造适合全科医学发展的教育环境与学术环境。

2 我校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发展措施

2.1 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力度

结合目前我校全科医学学科发展的现状,应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的力度,大力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全科医学人才。首先,立足于我校“辽宁省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教育研究基地”这个平台,大力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研究与学术研究活动。其次,秉持“科研带动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的理念,全面营造全科医学的学术环境,打造学术平台,研发学术成果。再次,通过建立学术梯队,带领全科医学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提炼出3~4个比较稳定且有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最后,加大投入,通过承担科研项目、提供社会服务等多种途径,为学科建设提供经费保障。同时加强组织与人才培养管理,完善相关政策机制,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提供机制体制保障。

2.2 加强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我校力求培养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注重学缘、学历、职称结构的合理性,实施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形成以中青年骨干为主的学术梯队。针对目前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应出台相关政策,制定人才培养战略,加强学术骨干和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引进一批学术基础扎实、业务能力过硬的全科医生师资,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在社区带教,还能开展全科医学学术研究,进而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我校全科医学学科建设,提升我校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2.3 促进全科医学教材建设

高校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首要条件就是教材资料的完备以及教学素材的建设。因为在开展教学实践时,教材质量会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还会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质量。现阶段我校开展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包括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及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等不同层次。因此,不同层次、不同培养目标的学生应选用最适合的教材与教辅资料。我校应组织经验丰富的全科师资主编、参编全科教材、专著与教学案例库,加强全科医学教材建设,完善全科医学教材体系,促进全科医学教材质量的不断提升。

2.4 完善社区实践基地建设

社区实践基地在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7]。我校本科生全科教育有8学时实践课在社区完成,全科硕士或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有7个月的实习在社区全科医疗诊所完成。所以,让学生在社区实践中直接参加全科医疗诊疗实践和病人管理活动,才能让他们真正理解并树立起“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的观念,才能培养他们为个体与群体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服务的能力,才能训练他们的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因此,社区实践基地是全科医学实践教学的主战场,其是否达标将影响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今后,要继续完善我校社区实践基地的措施,包括增加2~3个条件过硬的社区实践基地,引进和培养带教经验丰富的全科医生,制定带教师资相关考核评价及监督管理办法等。因为教学基地数量适宜及质量过硬是提升全科医学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3 结语

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的一项根本性建设,加强学科建设是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举措。当前,加强我校的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突出其学科特色,提升全科医学学科整体水平,既是我校作为应用型大学进行学科建设的迫切任务,也是把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现实选择,更是我国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全科医学
医学的进步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医学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