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虹
摘要:依照中国声乐理论的说法,把歌唱的字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三个部分。所谓咬字,就是指字头部分声母的发音,一般要求字头咬准要有劲,字头发音不准,可能导致字音、字义的变化。由于字头的声母在发音时受阻碍与发音部位的接触,形成一种“咬”的感觉。
关键词:民族声乐 演唱 咬字 技巧 技法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4-0077-03
那些没有经过声乐语言专门训练的演唱者,由于还未脱离一般讲话的器官生理反射习惯,处于无意识的自然发音状态,所以咬字通常缺乏力度,轻飘无力,发音部位的接触点缺乏柔韧附着的单性力度。因此,在演唱时应把发音部位接触成为有意识的着力感觉,建立新的发音适应性,使咬字的习惯动作敏捷、有力,并根据歌曲情意表达的要求;然后,再朗诵歌词,先不妨咬“紧”些,再矫正恢复正常;最后,再与曲调旋律结合练习运腔中的咬字方法。
一、咬字的技巧
在歌唱中,气息是歌唱的原动力。咬字时,发音器官和声带都要阻气,以配合歌唱气息的对抗,这一过程完全在歌唱时完成。演唱一些节奏性强,情绪激昂的作品时,更要注意对字头的控制把握,比如在演唱《我爱你中国》时,为了表达出演唱者自豪、激昂的情绪,就必须把咬字做到位。因此,字头“咬”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歌唱语言表述的清晰程度。
在传统民族唱法中,有时需强调声母的“喷口”。而在演唱一些感情激愤昂扬、节奏铿锵有力的歌曲,则要加强“喷口”的力量。例如歌剧《白毛女》中的《我要报仇!我要活!》,在演唱该曲时,演唱者需要根据音乐的情绪来做适应的调整。由于音乐的情绪较为强烈、激愤,再加上歌词与音乐在结合中的强弱要求,因此,每个字都要“咬”得很紧,并且要有不同的力度变化,只有这样演唱才能深刻表达被压迫摧残的喜儿所爆发出来的满腔仇怨。
此外,对于没有声母的字,即实际上没有字头的各类韵母自成音节的字。在演唱时,为了突出来的字音清晰,则需要根据歌词的表现,适当加强韵母中韵头的弹性、力度或音长。例如歌剧《江姐》选曲《红梅赞》中“香飘云天外”一句,演唱其中“云”(yun)字的韵头“ǘ”与“外”(uai)字的韵头“u”都要分别注意韵头的撮口与合口的力度,不妨适当加长发音的时值。
二、咬字的技法
(一)硬咬
硬咬是用在情感比较激烈、雄壮、刚强的歌曲中,咬字时双唇“喷口”的力量较强,咬字发音的韵头、韵腹、韵尾转换过程快,字音间过渡变化棱角明显,发声各器官活动的幅度大,动作积极有力,尤其是口腔上下的打开要坚定,动作一步到位。硬咬字时声带先是全闭合,在气息的作用下,瞬间拉紧、挡气、出声,硬中有柔,挡气中有迎合,保留一定弹性。使用硬咬手法时最忌用气过猛,那样,容易拉伤声带,要控制好气息,使气息与声带协调。
(二)软咬
软咬的方法一般用在内在、含蓄、舒缓、抒情的歌曲的作品中,字头、字腹、字尾的转换过程慢,字与字间的衔接连贯,没有明显的界线。整体线条圆滑、流畅,口咽腔活动的幅度小而且相对慢,声带的闭合动作不明显。
(三)快速咬
每首歌曲都有其适当的速度,这是客观存在的,但歌曲行进的速度不一样导致咬字发声也有快慢,咬字发音的快慢直接影响歌曲的情境。
快速咬字是由于歌曲速度快导致咬字发音过程也必然要快,它比较强调字头,特别是声母部分,因此,快速咬字口咽腔发音喷弹的感觉比较强,字音时值很短。咬字发音灵活、轻巧、富有弹性。
(四)慢速咬
慢速咬用在一些速度徐缓、平稳的慢速歌曲中,往往字音的拖腔较长,咬字发音时值也长。字音结构转换过程慢,自然舒缓,但字音中韵母部分比较突出,收音归韵也慢。口咽腔中咬字发音的动作幅度大,但字音间的衔接要求做到无痕迹,过渡自然圆滑。
慢速咬的歌曲一般都是比较深沉、抒情、平稳、含蓄,要求歌唱者要有较充实的内心生活去补充作品的情绪。慢速咬字的方法有兩种,一种是慢速硬咬,另一种是慢速软咬。
(五)紧咬缓发
紧咬缓发,从字面上可以理解,咬字发音时,欲发先顿,紧咬字后先不吐出来,也不出声不换气,声断情不断,这是一种停顿的处理。这方法能使演唱者和观众的距离拉近,使歌声紧紧地扣住观众的心弦,增强艺术感染力。但这种手法一般是在歌曲情感集中、强烈时,为了渲染一种特定的气氛和意境,突出和强调某个字某个句时才用。例如《祖国啊,我永远热爱您》(刘合庄词,李正曲)中“祖国啊,我永远热爱您”的“您”字,就可以用紧咬缓发的方法。“您”在本曲中是热爱的对象,“祖国”的代称,是本曲的关键词。如果“您”字采用一般的咬字方法把“您”放过,可能使“您”字平淡无味,不能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用紧咬缓发的手法唱“您”,一种对“您”(祖国)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生我是“您”,养我是“您”,我永远热爱“您”,这紧咬缓发的“您”饱含着伟大、神圣、崇敬。这能让听众闻之动容,被歌声感染,激发观众的爱国热情,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六)缓发晚收
缓发晚收多用在一般的慢速度的歌曲的拖腔部分。为了表现某种特定的意境或抒发某种深刻的内在情绪,将字慢咬缓发,使吐字的过程延长。收音晚,能使抒发的内在情绪和意境一贯到底,有良好的渲染作用,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表现力。
1.延长字头中的声母
在汉字中有些字没有介母,字头中只有声母,但不是所有声母都可以延长,只有窄缝成阻的辅音才能延长。这些辅音,成阻的两个部位并不紧闭,中间留有窄缝并能发出声音,阻时气息从窄缝中流出。这类声母的除阻方式分别是擦音、鼻音、边音。
2.延长字头中的介母
在汉字中有部分字没有声母,只有介母,或者有声母也有介母,但是声母不是擦音、鼻音或边音,无法延长。这时候要强调这字时,只能延长介母的部分。在汉字中,能作为介母的只有三个音素,它们是“i”(衣)、“u”(乌)、“ü”(于)。例如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旧社会鞭子抽我身”的“鞭”“抽”两个字都是重点字,都应作咬字发音的艺术处理。我们来分析一下“鞭(bian)”的声母“b”,它不是擦音不能延长,因此只能延长介母“i”。延长了介母“i”使“鞭子”更绘声绘色,仿佛让听者看到地主手中举起的血淋淋的鞭子,引起人们对旧社会的无比痛恨。“抽”的声母“ch”是塞擦音,可以把声母延长。“抽”字的突出,更形象地揭示了地主恶霸的凶残,“抽”字的延长让听众毛骨悚然,大大地提高了作品的表现力。由此可见,对歌曲中的重点字,要根据作品的表现意图和作品所要揭示的思想主题有轻重地分别对待。上述例子中“鞭子抽”三字中“抽”字是重点字中的重点字,所以,咬字发音时,对“抽”字的处理尤其要小心慎重,准确地表现它。
3.延长字音中的声母和介母组成的复合音
延长字头中声母和介母复合音必须要求声母是擦音,同时这个音节中有介母成分。歌唱咬字发音时对某个重点字既延长声母又延长介母,使整个发音缓慢、转换细微。
例如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张鸿喜词,陆在易曲)。曲中“亲爱的祖国,慈祥的母亲”中的“祥”字,就应采用延长字头中的声母和介母的手法,使情感表达得更为细致入微。作曲家又已经把“祥”字的拖腔用了一拍半的时值,演唱者就更可能尽情地去抒发情感。
(七)延长字尾
在一般咬字中,主要引长的部分是韵腹,而延长字尾在后鼻韵母作为韵尾时采用,其主要特点就是韵尾的时值要增加,在限定的时值内增加韵尾时值的办法是要占用韵腹的时值,提前进行归韵,将鼻尾音的音素突出、強调、延长,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
例如大家熟悉的无伴奏合唱曲《半个月亮爬上来》(青海民歌)。曲中最后一句“轻轻地扔下来”的“扔”字,就可用延长字尾的方法来深刻地表现“扔”的动作。并表现在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中,女方含羞的心情、俏皮的本性、诙谐的神态,以及男方急切想得到爱情信物——玫瑰花的急不可耐的心情,使人听后浮想联翩,犹如一幅浪漫动人的画面,充满诗情,令人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2]郑茂平.声乐语音学[[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