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民族传统乐器竹笛的特有技巧,以及部分相似技法的对比。文章前半部分,概论中国乐器竹笛南北派特有的演奏技巧,呈现的典型技巧能更好的表达地方风格与民族特色,为曲目内容服务,与观众产生音乐共鸣;文章后半部分,从专业角度,仔细分析、对比南派和北派各自典型的相似却不相同的演绎技法,让学者对竹笛演绎技巧有更深的理解。
关键词:技巧 对比分析 传统
中图分类号:J6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4-0068-04
笛,又称横笛、竹笛。笛子产生的年代一般被认为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传入记载,亦称笛子为“横吹”,顾名思义,汉代笛子是横着吹奏的。从唐代起,笛子已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有大横吹和小横吹之分,同时,竖吹为“萧”,横吹为“笛”;明朝后期二人台、江南丝竹、牌子曲等大量应用竹笛,地方戏曲说唱也常被用作伴奏,直至出现独奏的形式,供观客欣赏。
其实从新石器时期就已经有了骨笛的出现。由于笛子在我国的流传年代十分悠远,分布地域十分广大,同时又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影响,加之各地民间艺术创作者不断的通过生活体验和亲身实践,逐渐使笛子演奏分为了风格迥异的南北两派。两大流派均有着特有的演绎技巧,笛子同类技巧的演绎方法也是相似却又不尽相同。
一、南北派竹笛特有的演绎技巧
(一)曲因伴奏“昆曲”而得名“曲笛”。曲笛笛身粗长,发音宽广柔和,演奏风格随昆曲的伴奏、受江南丝竹以及一些地方民歌影响。使用南派所特有的各种演奏技巧来辅佐,能够凸显南方地区曲笛所特有的感情细腻、声音甜美,曲调委婉、韵律悠长的特点。
由于曲笛自身的特点,南派曲目的演奏对气息的控制尤显重视。相对北方的梆笛而言,曲笛笛身长了许多,要求灌注到笛子里面的气息必须更加的雄厚,也就是用气吹到让笛身震动为止,这样才能够将笛子本身的音域、音色完全的吹奏出来。
著名竹笛演奏家、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詹永明先生曾经说过:“吹响笛子并不是用胸腔中的气息,而是要用丹田,也就是肚子中的气息才能够将气更加的沉稳下来,否则胸腔中的气息漂浮不定,很难控制住曲笛中长音的稳定性,甚至气震音也是如此”。
当然震动并不是要你拼出浑身的劲来吹响,而是要用科学的方法,找准嘴唇与笛子吹孔的位置和角度,这样既可以节省不少的力气,又能够将笛子吹的响亮且不刺耳,所以熟练的运用气息又是基础中的基础,难点中的难点。
1.沈湘教授曾说:“歌唱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竹笛演奏也是如此。南派很多曲目里面,有一种叫做“循环呼吸”的难度较高的、特殊的笛子演奏技巧,在演奏南方曲目的时候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循环呼吸最早用于唢呐的吹奏中,后被引入管乐的演奏中。演奏者情绪的波动带动着气息的波动,较强的情感表达往往会导致气息不足,这时候就可以用循环吸气巧妙的将不足的气息弥补上去。管乐循环呼吸的特点主要在于循环“换气”。常规换气是以鼻、口同时呼吸,间隔进行循环换气则由鼻吸口呼,同步进行。这一反常规现象要求吹奏者必须能够以其理智的指令去调动演奏者嘴部各有关肌肉的运动机能做出相应的配合,改变其自然的呼吸习惯。例如:《鹧鸪飞》(赵松庭版)、《幽兰逢春》(李滨扬改编版)等许多曲目的快板部分都用到了循环呼吸,由于使用了这种技巧,让人感觉气息连绵不绝,情绪得到了完整表现。
2.南派的曲目大部分都是大段长音为主,很少运用到吐音,不过这也是南派曲目的一个标志。南派竹笛巧妙的气息控制辅助各种演奏技巧,在当地曲目演绎中的恰当使用使得地方特色十分突出,深邃又有内涵。南派竹笛的主要技巧还有颤音、叠音、赠音、打音等,有着十分悠扬潇洒、优美婉转的特点。这些往往都是江南丝竹里面最为基本的技巧,但是将这些技巧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且恰到好处,充分的表达感情,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去练习。这些技巧能够让你在演绎南派的曲目时,充分表达富有南方地区所特有的优美、细腻、温婉等特色。
最能够代表南派技巧的曲目有:《姑苏行》《欢乐歌》《水乡船歌》《鹧鸪飞》等。例如《姑苏行》表演上虽然没有高难度,但是想要完全将其南派竹笛的技巧表现到位却是十分不易。著名竹笛演奏家俞逊发先生演奏的《姑苏行》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获得笛界的一致好评,尤其是其中快板那段,将南派竹笛技巧的气息与颤、叠、蹭、打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了一起。
(二)北方的竹笛是因为经常伴奏“梆子戏”而称作“梆笛”。梆笛笛身细而短,发音清亮,高亢尖锐,是北方秦腔、河北梆子等戏曲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吐音急促、剁音有力,滑音花俏、花舌多彩,以及奔放的飞指等演奏技巧尤为突出,都在北派竹笛演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北方竹笛相当重视嘴劲的锻炼,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吹梆笛没有嘴劲,有些高音都会上不去,甚至还会出现令人尴尬的破音等。如果说南派的手指技巧在笛子演奏中如同行云流水,那么北派的手指技巧则显的轻快灵动。
1.北派曲目的气息和南派的气息大有不同,从气息的运用就能够分辨出南北派的区别。演奏北派曲目,气息急吸急出,演奏乐曲的时候要保证嘴部动作有一定的力度,随着器乐的起伏、情感的变化,体现北方地区人民粗犷、豪放不羁的人生气概和阳刚气质。
北派竹笛奠基人冯子存先生在二人台戏班中演出,由于笛子吹奏頗具特色,一时无二,被群众喜爱,故而被誉为“吹破天”。冯子存根据二人台及内蒙古民歌创作、改编的主要作品,如《喜相逢》《放风筝》《挂红灯》《五梆子》等,集中体现了北派的风格和特点。
例如,北派名曲《五梆子》,全曲为四段,由单旋律加花变奏而成,不只是力度逐段加强,速度也更是逐段加快,体现了北派笛子曲粗犷豪放的风格特征,最具北方特色。
2.花舌是北派竹笛最为典型和常用的演奏技巧之一,笔者认为最具北派特色的技巧就是花舌。花舌同样在唢呐当中也是有的,称“打嘟噜”,就是舌尖在口腔内不断打滚滚,具有强烈的北方地区音乐风格。既能用欢快的抒情音乐表现当地人民热情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能使用悲愤、凄凉的音调表达人间如泣如诉的诉求,具有极强的音乐表现力,例如《五梆子》。
二、相似却不尽相同的笛子技巧演绎方法
(一)南派叠音的对比
赵松庭先生总结的南派演奏技巧,有的听起来相似,实际却有区别。南派风格技巧的颤叠赠打中的叠音,也是有着不同的演绎方式,其中对比起来也十分明显。叠音,符号为“又”,在上方音快速加花,南派笛曲中每每使用的典型技巧之一,与江南丝竹常用的“倚音”和昆曲中常见的“唤音”均属装饰音,只不过叠音是辅助音。一般来讲,叠音常高于主音,表现出音符的重叠之感,所以习惯性称为叠音。
陆春龄先生在江南丝竹中所运用的各种颤叠赠打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例如《欢乐歌》《行街》《鹧鸪飞》(陆春龄老师版本)的叠音一般都是上方二度的用法,江南丝竹就是这么运用的,例如江南丝竹中的《欢乐歌》。
南方浙派赵松庭先生的代表作品,例如《三五七》,其中的叠音运用了“下手三度叠音”的技巧,这个技巧跟江南丝竹中的技巧是完全不一样的。
詹永明教授是赵松庭先生的嫡派弟子,笔者通过对詹老师的采访,了解到了这个叠音的用法,他说:虽然这两者叠音都同属于南派,但是江南丝竹昆曲中的叠音跟浙派演奏的婺剧、包括赵松庭老先生创作的一些作品风格又有不同,不同的点在于,一个是二度的叠音,还有一个是三度的叠音。二度的叠音是上方二度,例如“1”“2”、“2”“3”等;三度的叠音确是下方三度,例如:“7”“6”“5”等。演奏起来不能过于慢速,否则会演奏成“历音”;同时也不能演奏过于快速,否则会演奏成“垛音”。这个下三度的特殊叠音是出自于戏曲婺剧中的“乱弹”,然而“乱弹”又源于梆子腔,所以这个技巧少了南方的温柔委婉,反而多了北方的粗犷、豪迈。
其中代表的有《三五七》《二凡》《西皮花板》等“乱弹”戏曲,这些都是梆子腔、秦腔等北方的声腔迁移到南方来的,同时又吸收了江南民间的特色,例如《三五七》中的引子。
又例如《二凡》的引子。
(二)南派颤音的对比
颤音技巧的用法也有对比。颤音是南方地区竹笛的常见表现手法,符号为“tr”。赵松庭先生在关于南、北派竹笛演奏特点的论述中有过精辟的总结:“北曲常用滑垛花,南曲出手颤赠打”。
在江南丝竹和昆曲中,颤音在南派的技巧运用,手指需要十分的灵活并且具有弹性,表现得十分的典雅。例如,江先渭先生的作品《姑苏行》源于昆曲,其中上板部分。
但是在赵松庭先生的曲子中,尤其是婺剧中的颤音显的更加的粗犷。例如在《三五七》上板段落当中,其中颤音运用到了气息与手指的结合,有着一种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北派滑音的对比
关于北方风格技巧中的滑音对比。滑音分单滑音与复滑音两种方式。单滑音:由一个音向上或向下、流畅的滑至某个音称为单滑音;复滑音:由本音出发向下滑,再滑回本音,我们称为复滑音。
我们传统的滑音都是“1”“6”、“3”“5”等的三度滑音,但是冯子存先生用的“抹滑”音,却是四度、五度的滑音,例如“2”“5”、“2”“6”等,例如:《五梆子》。
又例如詹永明教授作品中的《兰花花》,其中有着浓郁的西北风格,它既有陕北的信天游的风格,也吸收了当地戏曲音乐的元素。源于弦乐的掌揉音,在传统的滑音的基础上,它模拟了人声,运用了大二度及小二度之间的滑音,使其产生了声腔化,其中更重要的是又结合了演奏时气息与气变音的人声化,这种运用属于戏曲中润腔的一种方式,将滑音运用得十分新颖。
三、结语
随着时代变迁和创新发展,南派和北派竹笛演奏的风格和技巧迄今为止呈现出新的可喜的变化。南北两派竹笛的演奏风格和特点也出现了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的迹象,使得曲目的表现趋于完美,个别演奏者的手法则表现出无明显派别界线,同时也涌现了一些具有演奏家个人创新的演奏风格。如俞逊发老师《三五七》的演奏既具有南派的典雅、华丽风格,又表现出了北派笛曲的阳刚、粗犷的气质,形成了刚柔并济的创新风格,走出了一条取长补短、共融发展的新路。
无论如何,南北派的演奏还是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毕竟这也是生活在南北两地长期形成的一种地域差异。长久以来文化的积淀导致南北两地的演奏风格还是有区别的,就像我们从中学习到的技巧一样,南派的技巧有着南方的潇洒和委婉,北派的技巧有着北方的粗犷和豪迈,这些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改变的。
参考文献:
[1]詹永明.笛子基础教程十四课[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
[2]俞遜发,胡锡敏.中国竹笛[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5.
[3]赵松庭.笛艺春秋赵松庭笛曲文论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