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现状调查
——以医学院校学生为例

2018-03-04 00:38公惠玲周国正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生中华

公惠玲,刘 娜,周国正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2)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先后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也提出要重视传统文化的育人效果。一系列措施的出台,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承。在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大环境下,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角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对培育时代良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本文以安徽省部分医学院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全面了解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认知态度和校园传承途径等,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1 问卷调查

1.1 调查对象

选取安徽省4所比较有代表性的医学院校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两所西医为主的医学高等院校(安徽医科大学和皖南医学院),一所中医为主的医学高等院校(安徽中医药大学),一所医学高职院校(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2 问卷情况

发放问卷1 530份,回收1 517份,有效问卷为1 444份。共调查男性561人,女性883人,汉族1 398人,少数民族46人,以本科生为主,占86%。调查对象中农村户籍和城镇户籍比例为17∶8。年龄在20岁以下的有1 137人,20~30岁的有295人,30岁以上的有12人。调查问卷采用Excel、SPSS 19.0和问卷星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认知及基本素养情况

调查发现,有673人认为自己“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约占47%;其次是认为自己“较为了解”和“非常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分别约占30%和20%;几乎没有人选择“不了解”和“一点都不知道”。说明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但了解程度并不是很深。在交叉分析中发现,农村户籍和城镇户籍的学生在这个问题的答案上没有明显差异。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判断能力和中国古典名著阅读情况的调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和基本素养,发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趋势与第一个问题基本一致:有近71%的学生认为可以快速判断哪些内容属于优秀传统文化,但是也有近30%的学生不能很快辨别哪些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经典阅读状况也不是很令人满意,一半学生很少或者基本不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甚至有学生认为自己不知道有哪些中国古典名著。结合对中华传统文化授课教师的访谈结果,再次验证了目前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并不十分令人满意。

2.2 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态度

在“你认为优秀传统文化已经过时,没有必要继承和发扬”问题中,有52.98%的学生选择了“非常不同意”,有29.09%的学生选择了“不同意”,说明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高的认同度,认为优秀传统文化并没有过时,需要继承和发扬,并且有89.68%的学生认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有帮助。在日常生活中,71.33%的学生表示关注传统节日胜过国外的节日,也有近30%的学生不这样认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国外节日关注度更高。36.70%的学生认为当今社会学习“四书五经”等历史文化古籍有必要,18.35%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但是也有35.73%的学生对这种观点持中立意见,不肯定也不否定,这个漠视的态度对于当今大学生来说更是危险,需要及时加以正确引导。

2.3 优秀传统文化校园传承情况

40.58%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在学校没有经常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只有17.66%的学生选择“经常开展”,说明在校园内开展文化传承活动并不普遍,同时有68.43%的学生认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传承效果并不是非常令人满意。大学生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原因依次是课业负担重没时间了解,社会不重视,对生活帮助不大,了解途径少,自己不喜欢和课程设置不合理等。

2.4 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的必要性和途径

在调查中发现,有81.12%的学生表示愿意和非常愿意参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相关活动。传统文化中传统节日、传统文学、民风民俗和民间工艺等关注度比较高。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最重要的来源是书籍、电视、父母长辈及身边的朋友,其他来源还包括网站、课程学习等。对于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形式,“举办传统文化节”的呼声最高,占79.57%,其他形式包括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和成立相关社团等。另外,81.65%的学生认为图书馆在优秀文化传承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应当承担起这一责任。目前,公共图书馆在这一领域已硕果累累,但高校图书馆还有待加强。

开放问答环节,学生提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有学生提出“对于想要了解传统文化的人来说,有可能会出现不知从何处开始了解的情况,希望能给这样的人群提供一些帮助或建议”,更有学生提出“当代大学生很有必要了解与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学校必须要定期开展有关传统文化的活动,另一方面学校也必须将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这些建议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期望参与传承活动的意愿。

3 医学院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

从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普遍不高,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是普遍认可的。学生有较强烈的参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的意愿,但是目前,医学院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现状堪忧,没有提供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主要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3.1 环境氛围不浓

一是家庭文化氛围不浓。家庭环境对人的一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人出生后最先接触的是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和教育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当代大学生多数是“95后”和“00后”,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不足,尤其是在城镇,传统节日、传统礼教的氛围更加淡薄。但是城镇家庭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孩子的视野要相对较广阔。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在传统文化素养方面,城镇户籍和农村户籍的学生并未出现明显差异。

二是学校文化氛围不浓。学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2],无论是幼儿教育、中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对学生都有深刻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4所院校开展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并不是非常普遍的事情,整个校园没有形成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氛围,开展的活动也是随机性比较强,缺乏统筹规划和连续性。

三是社会文化氛围不浓。个体是社会的一员,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很重要。随着开放化程度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多元文化和各种思潮相互碰撞,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优秀传统文化,部分大学生甚至出现文化自信缺失、道德失范的现象[3]。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各种形式的传承活动越来越多,整个社会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越来越浓。

3.2 重视程度不够

一是学校层面重视程度不够。在国家印发《意见》之后,各高校相继开设了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目前以选修课和通识课为主。据了解,文化传承已经作为2017年度省属高校领导班子发展考核指标与评分标准之一,这充分说明重视程度正在提升。但是从调查结果看,各个学校的课程类别和相关传承活动还是比较少。虽然各个学校都在出台相关政策,提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但是仍未形成系统的传承体系。

二是教师层面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医学院校的教师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除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和承担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师外,其他教师很少有时间关注传统文化。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素养普遍不高,重视程度不够,就不可能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学生更多关于传统文化的引导与熏陶。

三是个人层面重视程度不够。在问卷调查开放问答环节,许多学生认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很重要,但是由于和成绩不挂钩,所以重视程度不够。另外调查“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原因”时,有52.22%的学生选择了“觉得没用,对生活帮助不大”,这说明个人层面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

3.3 传承力量不足

一是没有明确的传承机构。调查发现,目前医学院校课程设置主要由教务处牵头,学院具体负责,社团主要由团委负责,文化传承的网络宣传多由宣传部负责。各种活动举办机构涉及全校各个院系,缺乏不同机构之间的统筹规划,无法全方位保障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承与推广效果。

二是没有专业的传承教师。教师队伍本身的素质严重影响了传承行为和效果。对于校园传承来说,教师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更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养,以文化人,唤起大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与学生的文化素养密切相关[4],李亚鹏等提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素养参差不齐,其实不光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从而培育优秀的人才。

三是没有积极的新生力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依靠年轻一代,只有由传统文化素质过硬的学生自发组织传承活动,积极参与传承活动,才能真正起到作用。目前,虽然各个学校都有传统文化相关社团,但是社团成员都是因兴趣聚集到一起,真正把文化传承作为己任的社团比较少,相关社团和学生组织的成立对培育传承文化的新生力量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4 医学院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策略

4.1 加大理论研究,凸显医学特色

第一,内涵理论研究不容忽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虽然在《意见》中已经有所阐释,但还应继续细化和深入探讨,对某些核心概念的解释、界定和时代意义的研究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例如《意见》中提到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那么在现阶段,如何做才是拥有这样的情怀,怎么样才能培养这样的情怀,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另外,对于医学类院校来说,如何在优秀传统文化中融入医学特色,对医学生进行精准的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

第二,理论应用研究必须加强。除对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的挖掘外,理论成果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也是需要深入思考的。从课程融合、文化融合和活动融合几个方面入手,策划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真正使优秀传统文化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例如,我国古代医学博大精深,硕果累累,名人辈出,将优秀医学文化融入医学生的日常,不仅有利于医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专业背景,更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人文情怀。

第三,促进成果转化势在必行。近年来,在优秀传统文化领域已经有一定的理论产出,相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会越来越丰富。但是真正将理论成果付诸实践,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产生深远影响的案例却较少。理论研究很重要,但如何将这些研究成果进行转化,并产生实际效用更重要,也是目前迫在眉睫的任务。

4.2 细化机构职能,深化协同推广

第一,顶层机构引领外部协同。顶层机构在文化传承中具有指引和领导作用。目前,迫切需要进一步细化文化传承顶层机构的职能,加强监督,促进协同,从顶层设计做起,引领文化传承。顶层机构的外部协同还应该做好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协同,省内高校与省外高校的协同,同类专业高校与不同专业高校的协同。

第二,基层机构健全内部协同。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来说,校园是最重要的阵地之一。健全校园内部协同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文化传承主体协同,从党委行政到部系院所再到教职员工都应该高度重视,思想统一,步调一致;二是文化传承内容协同,无论是课堂授课还是活动开展都应该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虽表现形式各异,但核心思想不变,传承文化、提升素养是根本目的。

第三,传承队伍的培育是关键。完善的机构设置和翔实的推广方案,离开人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专业的传承队伍才能将一系列举措切实应用到实践中,并保证效果。传承队伍不仅要有专业素养,还要具有较高传统文化素养和对工作的高度热爱。如何才能建设这样的队伍是重点也是难点,值得深入研究。

4.3 营造浓厚氛围,建立长远机制

第一,社会氛围方面,突出媒体的作用。需要突出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和广播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各大网络媒体,更应该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制订宣传方案,定期推出优质作品。当代医学生成长过程中受网络媒体的影响最大,安全的网络空间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必将对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校园氛围方面,拓展图书馆职能。图书馆是文化积淀和储存的殿堂,也是校园文化的中心,在优秀文化传承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图书馆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地方,从图书馆入手提升校园文化氛围效果会更好。完善图书馆的功能可以从图书馆环境改造、资源优化和加大阅读推广力度等方面入手。

第三,建立长远机制是重中之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意见》指出到2025年在传承体系、教育普及、创新发展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但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影响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更加长期的坚持和努力,需要对传承体系更加深刻的阐释和理论产出,需要更加浓厚的环境氛围,需要更高的重视程度、相对完善和成熟的传承队伍,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受益人。

总之,针对目前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情况和认知现状,必须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在医学院校的传承。可通过加大理论研究、凸显医学特色,细化机构职能、深化协同推广、营造浓厚氛围、建立长远机制等措施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传承和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从而助力新时代中国医疗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医学生中华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