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地开放视域下学校空间功能研究

2018-03-04 18:21韩姗姗商丘学院体育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21期
关键词:锻炼者体育场地体育锻炼

□韩姗姗(商丘学院体育学院 河南 商丘 476000)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中指出要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社会开放。按照社会环境生态学原理,人们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行为受到多个层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对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研究偏重于对阶段性情况的调查和描述和对实际现象的动因分析,而把社会空间功能的观点引入学校场地开放的研究,却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旨在从“AGIL”模型视角对学校空间对公众开放的社会功能进行探讨,藉此探寻校外锻炼人员参与锻炼的动因以及学校空间开放的运转规律,以期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向公众开放工作的发展,为后续的学校空间功能研究提供一个思路和借鉴。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了上海市三所对大众开放体育场地高校校区内的校外体育锻炼者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参与式观察与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

2、研究结果

2.1、锻炼行为参与模式

体育锻炼是人们为了促进身体健康而进行的有规律的、结构性的身体活动,充足的身体活动能够带来很多健康效益,如体重控制、增强心肺功能,预防多种慢性疾病、提升健康相关的体适能从而降低人群死亡率等。根据Rice的研究,有效的身体活动测量数据应该包括频率(Frequency)、类型(Type)、强度(Intensity)、时长(Duration)。

锻炼频率日均一次居多,多数人表示“除非特殊事件发生无法锻炼外,我都基本会按时按量的进行锻炼”;同时这些锻炼者可以坚持不间断从事同一锻炼类型,部分人已经坚持了5年以上。在前期观察和访谈中获悉,80%的中老年锻炼者在凌晨4至5点间会自然醒来,不乏有早晨起来等学校开门的中老年人,“早上每天4点多点就醒了,再也睡不着,与其在床上躺着,还不如起来锻炼,因此每天都起的很早,差不多每天都要等着门卫开门,最害怕下雨天了,一下雨就没有地方锻炼了”。这显现了锻炼者进行体育参与行为的规律性。

锻炼类型中,锻炼者选择排名前五的体育锻炼项目,依次是:步行(健步走)、太极拳、舞蹈类(广场舞、民间舞蹈等)、健身操(韵律操、健身气功操)、跑步。值得注意的是,对所要从事锻炼项目有所了解是有效规避体育锻炼风险的前提条件,一些锻炼者认为合理,有益的锻炼类型,如重复并长时间颈部绕环、压腿以及用背部和胸部撞击大树等,其实都具有一定的风险隐患。当被问及“您对科学体育锻炼的了解多少?”时,仅一位访谈对象较为了解,这和他退休前从事的教师职业有关,其余访谈对象表示“不清楚”、“不知道”“不太了解”,他们获取锻炼方式方法多是从电视、收音机、报刊杂志获取,或者是 “听别人说的”,“我看到人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这种“盲从”式的体育锻炼凸显了我国科学锻炼科普工作的匮乏。

锻炼的强度多数人表示“每次锻炼都会出汗”,但并不明确锻炼的量与强度,评判健身活动效果的标准多以自身感受为主。前已述及,步行为锻炼者主要锻炼方式,有研究者已经建立了以步数为参数的步行指导建议。最新研究指出,中国成年人应该有至少以110步/min的步频行走30min,或以相同的步频每天走3300步,或步行2km才可以达到身体活动指南的要求。

锻炼的时长为1.5-2.5小时居多,对于中老年锻炼者而言,他们锻炼的时长却决于场地开放的时间,很多锻炼者表示:“如果场地在开放的时间长一些,我愿意继续锻炼”,“保安赶我们走的时候我们才走”。前期观察可知,诸如太极拳这样的团体锻炼项目锻炼的时长较为固定,“我们通常会在音乐的伴奏下将太极拳打三四个来回,这样时间正好,这边放松放松聊聊天,那边保安就开始清场了”。对于个人的锻炼项目,“累了就走了”,“锻炼后还安排其他事情”,“我已经形成‘生物钟’了”,对于个人的锻炼者来说,锻炼的时间安排较为随意。

2.2、锻炼行为参与意义

在对参与目的的访谈问答中,锻炼者的锻炼目的有缓解疾病所留下的后遗症或缓解现在的病情、健身或预防疾病、保持体型、陪同亲友等;一位访谈对象重度脑梗致使其右半身无法自由活动,疾病给他的生理和心理都带来了重创,他也因此不得不提前退休,这在锻炼群体中并非个案。锻炼者评判自身锻炼效果多从自身感觉(体验)谈起,访谈对象都认为经过体育锻炼之后对身体健康有所帮助或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疾病或缓解了疾病所带来的后遗症。这也正体现了“运动是良医(Exercise Is Medicine,EIM)”的理念。因此,锻炼者的锻炼行为都有着明确的目的。

参加集体形式体育活动的中老年人要好于以个人形式进行锻炼的体质,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更愿意与人交流,相比较而言,女性老年人更愿与人接触。观察发现,有明显疾病后遗症的老年体育锻炼者多会选择单独锻炼,而行动能力无障碍的常人多会选择在群体性项目中锻炼或在走、跑的项目中结伴而行。后期的访谈中得知,当前的老年人在退休之后,其社会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之处于现阶段的老年人其子女都已成家,因此“老夫妻”独居是一种常态,这种现象导致老年人迫切的希望沟通,以此来寻找存在感,来保持自己的社会地位,为此,群体性的健身活动日趋活跃,这也是部分集群项目如太极拳等到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学校健身环境内,中老年人体育锻炼方式多以集群性项目为主,偏向于与外界有沟通的项目。在应对衰老所带来的生命质量下降的同时,中老年锻炼者还会顾及到家庭、子女等因素,从锻炼所要达到的效果上来看,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锻炼者的 “自我拯救”。

锻炼空间的压缩和政府政策导向:城市化日益加剧,城市内的锻炼空间正在被压缩。2012年上海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67m2,低于2004年“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时的上海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71平方米的水平,也低于国内的北京、天津等城市,而与国外发达城市的差距更为明显。2004-2016年的12年间,上海市体育场地面积虽然有所增加,而常住人口从1742万激增到2415万,导致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减少。此外,中心城区和郊区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发展趋势差异明显,郊区新增体育场地面积总量和人均水平均高于中心城区,人口导入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量低于人口导出区。

3、讨论

我们可以把学校空间视为“准公共领域”,而不是一个“纯公共领域”。一方面它承担着诸如国民教育这样的本职任务,再者对于校外锻炼者而言,这里的锻炼活动多样,他们可以通过体育行为的参与达到其锻炼的目的。作为正式的社会化空间,学校空间在现代性的形成过程中完成着自身的社会性生产。在校外的锻炼者体育参与的过程中,学校空间完成着自身社会性的再生产,发展出来了多样化的社会功能。我们将校外锻炼者在开放的校园内锻炼行为视为一种社会行为,运用“AGIL模型”来分析学校空间所产生的社会功能。

3.1、适应

在锻炼行为中,学校空间的管理者通过行政等手段为锻炼者提供锻炼所需要的空间资源,同时,作为事业单位的学校依据相关政策开放所辖的空间,这是政府增加公众社会保障的体现。从个体层面而言,锻炼者必然同锻炼环境(锻炼群体和学校空间)发生一定关系,为了能够使锻炼持续,锻炼者必须拥有从外部环境中获取所需资源的手段,而学校体育场地管理机构的行政手段恰恰充当这一角色,这是锻炼者可以参与锻炼的前提和保障。

3.2、目标达成

个体生命质量的提高是锻炼者和决策者的共同意愿。锻炼者们有通过体育锻炼“减肥塑型、增强体质,缓解疾病后遗症等”的意愿,同时疾病等客观原因使他们的锻炼行为成为“自我拯救”。决策者通过行政手段的力量干预使个体生命质量提高,从而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

3.3、整合

学校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有效的锻炼空间发挥功能,必须将各个部分联系(个体、群体、空间)在一起,使各个部分之间协调一致,为此,锻炼者之间的人际交往成为锻炼空间的粘合剂,通过空间的共享,将原先独立的个体聚合成群体,从而与空间发生联系。观察发现,学校内的锻炼群体呈多样化分布,各个群体之间的存在个体的联系;锻炼群体之中也有不少本校的退休职工,他们担负起与学校空间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反之,学校的一些对大众开放体育场地的规章措施也会通过他们传递给校外锻炼者,这样的人际交往,使得锻炼者在校内的锻炼模式得以良性运作。

3.4、模式维持

这是子系统以价值为中心,体现在锻炼者正确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情感支持表现在锻炼者之间的互动,因为学校开放的时间只是在早晨和晚上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开放,这就意味着锻炼者的活动过程会有暂时的中断即互动会中止,从访谈中获知,每天都会有新的锻炼者加入锻炼群体,经常性的见面促进了锻炼者之间的交往,人们对于学校锻炼空间的态度由开始的单纯的锻炼的物理性质的场地,到经常性锻炼的场所再到有持续交往关系紧密的社会空间,学校锻炼空间成为锻炼者的情感寄所,原有的锻炼模式完整地保存下来,以保证锻炼中止后重新开始运行时能照常恢复互动关系。中老年人的表现尤为突出,尤其是配偶已经去世的孤寡老人。

4、结论与建议

学校空间的社会功能显见,对于在学校空间内的锻炼者来说,其锻炼行为更多的是迫于内因(对生命质量的追求)和外因(锻炼空间压缩和政策导向)的共同作用下的“自我救赎”。因此在学校场地开放的视域之下,学校空间的社会功能主要有社会保障、人际交往、情感支持;研究还发现参与校园内锻炼的中老年人可以积极的利用自己生活和生活的环境使之产生更多的福利来满足自身的需求,那么,从决策者的角度,应该考虑如何为人们积极的场所实践提供更好的空间可及性条件和社会条件,当然在城市发展、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建设,不仅要考虑实体空间,还要把社会空间作为规划和建设的目标,创造条件使这样的社会空间容易产生和创造,学校场地的开放实例可以当成典型进行推广。建议各地政府应制定积极的政策加大学校空间开放的力度,使学校体育场地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载体和实现平台,从而丰富学校服务社会的作用。

猜你喜欢
锻炼者体育场地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关于赛艇训练中的有氧训练探究
浅谈运动训练中的心理训练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如何通过心理辅导提升健身健美训练的效果
每天慢跑可延缓细胞衰老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石狮市城市发展与体育场地建设的研究
我国第六次与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的比较分析
我国公共体育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