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只拍一面墙

2018-03-03 00:45see画廊
摄影之友 2018年2期
关键词:东方人观赏者恩师

see+画廊

东京,浅草寺,朱红色的墙,也有人叫它“鬼海墙”。在这面墙壁前,一个男人把镜头对准了前来参拜的人……这个故事从45年前开始,这个男人就是鬼海弘雄。

在日本摄影界,鬼海弘雄一直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名字,但直到2003年他才真正被广为认知:他的摄影集《人物》(Persona)获得了第23届土门拳奖和2004年度日本摄影学会奖。

1945年鬼海弘雄出生于日本山形县寒河江市,18岁高中毕业成为一名公务员,19岁赴京考入法政大学文学部,就读哲学系。1969年毕业,鬼海结识了恩师福田定良先生,这位哲学家是影响了他一生的恩师。大学毕业后,鬼海做过货车司机、造船厂工人和在远洋捕捞金枪鱼的船员。在船上工作期间,他开始了摄影创作。福田先生看出了他的才華,鼓励他成为一名摄影师。

1973年鬼海正式开始了职业摄影师生涯。福田先生看到他的决心后,送给他一台哈苏相机。至今鬼海仍然在使用这台相机,尽管上面有的地方镀层已经脱落了,他依旧非常珍惜,经常带着这台相机外出,他从不用三脚架,也从不换镜头。鬼海说:“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一提到肖像,便会马上想到欧洲的肖像风格,似乎肖像是西方人的专利。东方人为什么不能用肖像的风格去体现呢?我就是要创作出东方人的肖像。比如,最有东方风范的肖像《人物》系列中的《首席木匠,1985》这幅作品,后来拿到西方,许多人都认为是一种东方的帅,非常酷,而东方人看了也同样叫好,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能感觉到东方人的温和谦虚,又朴实大方。让观赏者去想象被拍摄者的人生沧桑,这就是我要拍肖像的理由。”

鬼海选择拍摄的人物都是前来浅草寺参拜的普通人,他并不刻意去拍摄名人。他认为好的摄影师和新闻摄影记者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前者慢、长,后者短、快。前者为了创作出好的作品,有时要耐心等待很长时间。曾经一连几天,他一次快门也没按下过,这样的拍摄如果是后者的话,恐怕连饭都吃不上了。而拍摄名人,其自身的影响力远大于作品的价值,这样难以体现摄影师的创作水平。但是拍无名的人,就要通过观察他们的走路姿势,手持东西的动作,讲话时的神态,看他们的肩线,头线,脖子线,身体整体的线,让他们在没人指导下非常自然地被拍摄。鬼海从他们身上找到自我后,再去拍他们内心的我。如果摆拍的话,就完全失去了这样自然的味道,就像拍各种证件照一样了。

鬼海说:“我拍的不是杂志用的照片,也从不偷拍,我的拍摄是为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我用脑子拍照,而不是用眼睛。每一幅肖像,每一个人物,都是一台戏。我拍摄的胶卷一直保持着百分之九十没有废片。”

45年来,鬼海拍摄肖像始终以浅草寺的空墙作为背景,他说要体现人物的内心,而不让其他不必要的背景干扰画面,影响观赏者的想象空间。而这些普通人的凝视,都被收集在了《人物》作品集里,他们的人生也因此被照亮。endprint

猜你喜欢
东方人观赏者恩师
注重形体艺术表达,塑造全新唱歌表演氛围
他们是欧洲的“东方人”
没有难度哪有高度
漫话“戴高帽”
这个冬天有点冷
浅谈舞蹈中编导、演员与观赏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黄济恩师,您听我说
败笔即妙笔
中西方交往沟通差异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