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西省玉米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2018-03-03 02:43崔嘉其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期
关键词:山西省浅谈收益

崔嘉其

摘要:本文基于2005—2014年山西省玉米成本收益的数据,对其成本收益结构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剖析了变化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山西省玉米生产总成本偏高,但净收益率较低。影响净收益的关键因素依次是人工成本、物质与服务费用、土地成本。为提高山西玉米生产的经济效益,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浅谈;山西省;玉米;生产总成本;收益;分析

正文: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生存能力强,种植范围广,产量输出大,不仅是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物质资源,更有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现实意义。山西是中国十大玉米主产省份之一,在全省11市均有种植,特别是山西中南部,因其温和的气候、肥沃的土壤,最适合玉米的生产,所产玉米有明显的产量、品质与价格优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现已成为种植面积最大、单产与总产均最高的第一大粮食作物[1]。所以,对山西省玉米的生产成本收益进行分析,有利于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并保障山西省乃至国家的粮食安全。

1.山西省玉米生产成本构成分析

玉米的生产总成本是由单位面积种植玉米的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组成的。2005年-2014年,山西玉米总成本不断上升,这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所导致的构成总成本的物质要素成本与人工要素成本的不断上涨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下是总成本的细化分析:

1.1物质与服务费用相关支出的总和[2],其中种子费、化肥费、租赁作业费与机械作业费所占比重最大。

如图1,对几种因素进行比较,发现种子费用所占比例最低并且其增长速度较为缓慢;化肥成本占比最大且呈波动式上升状态,每亩化肥费用在2007-2008年有大幅度的跨越,据分析,原因有三:其一是2008年全球能源形势供应紧张,与生产化肥相关的各种原材料(如硫磺)价格大幅上涨,推动了化肥生产成本的上升;其二是化肥的大量出口使我国市场供不应求拉动了化肥价格;其三是由于南方冰雪灾害的影响抑制了化肥的生产,春耕用肥紧张,价格难以回落。2008年之后,化肥价格虽然上涨,但涨幅较小,比较稳定,这与政府的化肥价格干预政策以及限制出口的政策有一定的关系;租赁作业费和机械作业费占比分别居于第二位和第三位,近似直线上涨。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油价的不断上调,机械作业费的支出大幅增长,而机械作业费的增加又导致了租赁作业费的增加。因此,想要控制物质与服务费用,需要控制化肥费用趋于稳定,并在机械化程度加深的同时保持机械、租赁作业费用的低幅增长。

图1 2005--2014山西玉米每亩种子费、化肥肥、机械

作业费和租赁作业费的比较分析(单位:元)

1.2人工费用

家庭用工折价和雇工费用共同构成了人工费用。其中家庭用工折价占人工费用的比重超过90%,主要影响着人工成本。家庭用工折价与雇工费用都与用工天数和工价有关,由于农业大规模机械化的普及,用工天数逐渐减少,但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非农就业,农村劳动力稀少,工价逐年增长,且幅度巨大,所以,人工费用不断增长。

1.3土地费用

山西每亩土地成本从2008年开始,成线性增长,这是由于许多农业土地被城市化的加深而占用,可用耕地不断减少,从而土地价格不断上升。但近几年土地成本又有所回落,这是在国家玉米去库存、调增玉米种植面积的政策环境下,土地租价回落导致的。

2.山西省玉米种植收益分析

2.1从产值,净利润与成本收益率分析玉米收益

玉米种植产值主要指农户出售玉米的收入和留存玉米未来可获收入的总和。山西省玉米种植的每亩总产值整体呈上涨趋势。产值是由价格和产量决定的,所以,生产者必须在保证玉米产量的同时关注价格走势,以期获得較高的总产值[3]。

玉米的净利润指产值扣除生产过程投入的资金、劳动力等成本后的余额,能够反映生产者的具体收入所得。成本利润率是净利润与总成本的比值,能更加客观的反映玉米生产的收益情况。2005—2014年,净利润虽然分阶段有所增长,但因生产总成本的涨幅远高于净利润的涨幅,所以山西省玉米成本利润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2.2净利润对成本的敏感系数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2005—2014年山西省玉米种植成本的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土地成本都呈增长态势,利润呈下降趋势,为了分析各种因素对于玉米净利润的影响,本文引入净利润对各种成本因素的敏感度系数[4]。表1分别列式了2005-2009与2010-2014的各期间平均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净利润。

净利润对成本的敏感度系数计算公式为:

(R为净利润,F为影响净利润的某个因素)

从计算结果分析,山西玉米的净收益受人工成本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物质与服务费用,敏感度最低的是土地成本,这与我国土地可开垦面积小,经营不完善,流转效率低有关。

3.山西省玉米种植与省内其他农作物的比较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山西省主要粮食作物的面积发生了很大变化,小麦、谷子、高粱的播种面积逐年下降,大豆和薯类作物的面积缓慢递增,而玉米的播种面积快速增长,在1949年只占粮食作物比重的8.7%,但1970年,其比重超过谷子,之后一直维持高产作物的地位,在2001年超过小麦,成为山西省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种植面积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山西省良好的气候与地理等自然条件,其次是它的低成本、高价格、高产量,并且其种植技术简单易操作,这使玉米成为山西农业生产发展的新生力量与坚强后盾[5]。

4.山西省玉米种植与全国玉米生产成本效益平均水平的比较

由于我国各地有着不同的环境、资源、政策,玉米带在全国的分布以及其成本效益也随着地域而改变。玉米的单产从北向南逐渐降低,而单价从北至南不断上升。另外,玉米带南段总成本投入高于北段,北段又高于中段。较高的单价、单产加上较低的成本使得玉米带中段收益率最高,南段的收益率最低,所以中部地区适合玉米的发展。山西省地处中部地区,也应如此。虽然山西省的玉米单位收益较全国平均水平高,但与我国其他玉米生产大省还有较大差距。首先山西比玉米单产最高省份内蒙古每公顷低近2000元,这是因为其劳动力投入水平低,固定资产折旧费用高,人地关系较为紧张;其次,山西玉米单位面积的成本比黑龙江高出近1000元,这是因为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同时因为是玉米主产区,育种的科技含量较高;再分析其单位产品的纯收益率,山西落后于河南河北近20%,主要原因是成本投入过高。因此,山西玉米的发展还有很大潜力。

5.山西省玉米发展的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2005—2014年,山西省玉米生产的成本在不断升高,但成本利润率却不断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工成本的上涨,其次是物质与服务费用和土地成本的增加。为了提高玉米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益,保障山西省粮食安全,提出四点针对性建议:

5.1山西省玉米生产机械化程度低,且留守的多老、妇、幼,大多数乡村仍采用传统的方式耕作,制约了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根据山西省的地域特色,可利用中小型机械开展农业活动,同时将空余土地实行集约化管理,提高耕种效率。除此之外,山西省需要不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青年劳力,以配合机械化的顺利实施,降低人工成本。

5.2目前,山西省种植的玉米品种大多从国外或者外省引进,且多为普通玉米品种,自育和特种品牌所占份额较小。所以,科研人员应根据山西自然条件特点,积极研制地方特有品种,并不断展示与推广种植,让良种培育,繁衍,销售一体化,有效降低种子成本。

5.3化肥是玉米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要保持化肥市场的供需平衡,积极研制并应用高效环保型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稳定增产。

5.4城市化的发展不能无限制剥夺种植土地,政府应当进行适当的管理与控制,加强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此外,政府还应建立合理的玉米价格保护体制,刺激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参考文献:

[1]刘永忠,李万星,靳鲲鹏,等.山西玉米生产现状、优势及发展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05,33(2):11-13.

[2]范少玲.中国玉米种植成本收益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

[3]王黎明.关于玉米种植的成本收益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6(10).

[4]贾兴梅,李平.成本因素对农业净收益的影响①[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7-23.

[5]张建平.山西省粮食产量及粮食作物结构变化趋势的相关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2):516-520.

猜你喜欢
山西省浅谈收益
浅谈Schwarz引理及其推广和应用
浅谈ICP-MS的使用与保养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为诗浅谈
浅谈圆锥曲线中的创新题
怎么设定你的年化收益目标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