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云霏+李小惠
历史上的张家口曾是个演绎财富传奇的大舞台。张库大道鼎盛期,仅大境门内外就有商家店铺一千五百多家,除晋商、京津商人、直隶商人、老嗒帮、东北帮、江浙商人、徽商和本地商外,还有四十多家外国洋行。
最早崛起的八大皇商
皇商是封建社会中官商的一种,在清代,以内务府的皇商资本最雄厚,经营范围最广泛,与清政府的经济、政治联系最为密切。在张家口曾出现过不少皇商,清王朝最早敕封的一批在张家口经商的山西商人,就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史称“八大皇商”。
在“八大皇商”当中,介休范氏声名最显赫、资本最雄厚,也是口商中最为突出的代表。介休范氏家业之兴,得益于开中法。所谓开中,就是鼓励商人运送粮食到边塞,换取贩盐专利的制度。山西商人抓住时机,利用靠近边地的区位优势,以粮、盐之经营和盈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资本。明中前期,山西介休张原村人范至刚带着不太多的资本来到被称为东口的张家口经商,历7代150余年傳承,至范永斗一代已是明崇祯年间。这时,范氏家族不但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成为张家口的大富商,而且还树立了良好形象,时人称其“贾于边城,以信义著”。
张家口的皇商虽然出现于清代,可张家口商人与清政府的关系,却是从明末开始的。崇祯年间,努尔哈赤蓄意进行军事扩张,军用物资为第一紧要,因与明王朝的对立关系,不能公开进关进行贸易,于是,他多次派人进入张家口,通过八家商人筹集了大批生活和军用物资。通过贸易,八家商人与后金建立了很好的关系。传说,努尔哈赤曾公开向明政府提出挑战,这个战书,就是通过张家口的八家商人送给明政府的。对于张家口八家商人的情况,乾隆七年的《万全县志》这样记载:“八家商人皆山右人,明末以贸易来张家口,曰王登库、靳良玉、范永斗、王大宇、梁家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自本朝龙兴辽左,遗人来口市易,皆八家主之。定鼎后来召入都,设便宴,蒙赐上方服馔。”
康熙中期以后,“八大皇商”之首的范氏家族抓住了“军中市场”的商机,创造了又一次财富传奇。在随军贸易的过程中,范氏家族并没有放弃张库大道的生意。他们“沿途贩卖”,与蒙古人进行交易,用日常生活用品来换取牲畜及畜产品。乾隆二十年(1755年),乾隆帝允许为军营运粮的商人携带货物,“由归化城运米往军营,无庸禁止私带茶布,酌量驮载带往”。于是,借名运粮,有时甚至货多粮少,地下活动变成了公开贸易。
范氏鼎盛时期,资财力量颇为雄厚,这方面虽然缺乏文字记载,不过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宣布范氏一族破产的清单看出,他们在直隶、河南、山西、陕西等地都设有盐店,在天津、沧州有囤积盐晶的仓库,在苏州有船局,并有洋船6只,在北京有商店3所,在归化城有商铺4处,在张家口有商铺6处,地产106顷,在各地有房产近千间。还不包括在原籍山西介休的财产,张家口桥西范家大门是范氏家族在张家口生活栖息过的地方。
大体说来,从康熙到乾隆初年,是范氏家族经商鼎盛并在政治上取得相当地位的时期。清政府先后授范氏子孙任太仆寺卿、布政司参政、广东提督等职。此外,范氏族人中还有任员外郎、郎中、道员、知府、同知、州同、县丞等职之人。范氏的祖辈也被追赠为骠骑将军、资政大夫等,他们的妻子也被追赠为夫人、宜人等。当时的范氏,已经变成了豪门权贵。
乾隆年间,范氏经营活动日渐衰落。到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清政府以范氏铜业“亏折日深,以至上年误运误课,拖欠官项累累”“亏损至一百五六十万两之多”为由,革除范氏内务府、户部等衙门官职,着令严加审讯范清济兄弟,并查封家产,昔日堂堂皇皇的“世袭皇商”一夜之间变成了阶下之囚。也许是八大皇商的后人们经营能力衰退,也许是政治斗争的需要,总之,自从乾隆四十八年范氏家族被查抄,家产充公后,曾显赫一时的皇商后代们纷纷走向败落,八大皇商从此威风不再。
富可敌国的山西晋商
包括八大皇商在内的晋商,大多崛起于明中前期的开中法实施。明后期随着统治阶级的日益腐败,开中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最终夭折。但是,精明的山西商人却发现了长城沿线贸易的巨大商机,以执着坚守着已开辟的阵地。依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清代乃至民国期间,张家口商号的十之六七都是山西人的买卖。清代中后期,在张库大道上经营的晋商财富急剧增加,到了富可敌国的地步。当时没有财富排行榜一说,但一些资料还是从另一个侧面记载了晋商的富有。清《茶市杂咏》说晋商:“每家资本二三十万至百万(两)”。《蒙古人民共和国通史》也提到大盛魁和元盛德两家商号的资本:“其中第一家能够用五十两重的元宝铺一条路,从库伦到北京,而第二家能够用骆驼在这条路上排两行。”
关于张库大道与晋商的关系,有两个观点一直影响着这段历史的研究:一是“张库大道的开通是八大晋商的功劳”;二是“晋商的发迹始于张库大道”。实事求是地说,张库大道的形成应该是边塞的蒙、汉及西北其他少数民族长期以来交往、交融、交流的产物,是从小到大逐渐形成的贸易市场和发展起来的贸易线路,是口商的集体经营结果,而不应该是哪个商人群体的“创举”。另一点,晋人经商传统至为久远,晋商发迹不是始于张库大道。如果说有相当一部分山西商人的初期资本积累是来自北方,那源头应是明政府在长城“九边”实行的“屯田制”和“开中法”,给山西商人提供了发展机会。
由于晋商的加入,推动和促进了张库大道的发展、繁荣,而晋商在张库大道的经营中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加大了资本的再积累。总之,张库大道和张家口是山西商人创造财富的大舞台,山西商人是口商商帮构成的中坚。
山西商人富甲天下,同时以仁义、信誉著称。他们每到一处,一经发展,必先修关帝庙,在他们眼里,关帝是“信义”的象征。此外,晋商还建有公益性的社团组织,比如当年设在西沙河南岸永丰街今运输公司附近的晋义社,就是专为客死他乡的山西人收尸并进行集体祭奠的公益组织。修建关帝庙以及做公益善事的开销,都来自山西商号的捐款。
不可小觑的本地商帮endprint
晉商构成了口商的中坚,但本地商帮亦是一支重要力量。尤其是万全县的霍家、蔚县的王家,都曾经富甲一方。
霍家是清末民初张家口一带的商业资本家兼大地主。霍家先祖从山西迁来时,张库大道刚刚兴起。霍家一到张家口就跻身于旅蒙行列,常年活跃在张库大道上做“碎销”生意。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十月初一,霍家五世东家霍如泌喜得贵子,取名霍枚。霍枚幼年时因家事变故遭受了不少磨难,从小就学会了打理生活,尤擅理财经商。他掌管家产时,正逢张库大道兴盛之时,霍家抓住机遇,迅速占领张家口市场。那时,霍家开办商号经常采用与人合伙的方式。这些商号相当于现在的股份制企业,但“财份子”(资本)都出自霍家,伙友(合伙人)和顶身力的师傅属“人份子”。大大小小的商号、钱庄、饭店、缸房,为霍家提供了滚滚财源。霍家的两家钱庄除放高利贷外,主要是汇兑蒙币。霍家还大量向农业扩张,清末民初,霍家拿出大量商业利润购买耕地。这些耕地全部租给佃农,霍家收租。
清末民初,蔚县的王朴(当地口音念po)是另一位显赫的豪商巨贾。直到今天蔚县城乡还流传着“不吃不喝,赶不上王朴”这样一句俗语。王朴自幼家境贫寒,十三四岁时,领着十岁的三弟到宣化入皮行学习皮毛加工手艺,很快掌握了粗皮加工的关键技艺。后来,王朴带着弟弟离开宣化来到张家口,自己创业开皮行,在张家口皮行界闯出了名气。一位收购熟羊皮的德国人在选购羊皮时结识了王朴,从此,王朴一边经营自己的企业,一边协助德商收购。王朴头脑灵活,有胆有识,通过与洋人的合作,逐渐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民国初年,王朴的“德和隆”皮货商号发展成为非常有影响的大商号,其分号遍布张家口、北京、天津一带。如今,王家当年的商号店铺大多已不知所踪,唯一保存着原貌的是蔚县蔚州镇鼓楼后街的吉星楼绸布庄。2001年11月,河北省政府公布蔚县吉星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个家族的兴衰往往系于一人。霍家与王家在主事者去世之后,都迅速走向了衰落。霍氏家族几代苦心经营,挣下了富甲一方的偌大产业,至霍枚一支,却只有两个人能够继承家业,一个是他儿子霍承熏(霍老五),一个是庶出曾孙霍培武,但这俩人一个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花花公子,另一个是酒鬼。86岁的霍枚一死,霍家就像散了架似的没了支撑。蔚县王家在1940年王朴病故后,也渐渐失去了生机。
纷纷进驻的各路洋商
洋商不能算在口商商帮之内,不过,他们的出现,从侧面彰显了张家口以及张库大道的吸引力。
清咸丰十年(1860年),俄国商人开办的洋行出现在张家口。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张家口开埠之后,洋行大批出现。到清末,随着张库大道的进一步兴盛,京张铁路的开通,英、法、比、德、美、日等十数个国家的大批外国商人涌入张家口。
张家口的开放是以路的变革为特点的。向北,有到大圐圙再由恰克图伸出国门的张库(恰)大道,有为了货物周转提速开辟的张库公路;向南有沟通京畿腹地、通达天津码头的京张铁路;向西有沿着京张铁路延伸出去的京绥铁路。《清外务部商埠通商档》记载,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各国在张家口开办的洋行有四十余家”。
张家口开埠后,外国商人在张家口设立的商号逐年增加。不过,当时到底有多少家洋行进入张家口,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统计。依现有资料梳理,有英国的德隆、仁记、商业、隆茂、平和等10家;德国的礼和、德华、地亚士及法国的兴隆、禅臣、祥记、世昌、瑞记、拔维宴等10家;美国的茂生、德泰、元和等16家;日本的三菱、三井、兼松、大蒙、正华等6家;俄国的隆昌、立昌等8家;荷兰的立兴、恒丰及意大利的两家。《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的美孚、慎昌,英国的玉盛和、德全永烟草公司也进入张家口。
还有一些洋行虽然没有在张家口设立正式机构,但是也参与了张库大道的经营。如经营土杂货的德国咪吔,经营牛羊皮及土货的意大利义华、法国东方汇理、土尔其瑞林,专营红茶砖茶的俄国牟昌等。
张库大道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法国巴黎拉马丁报社主办的北京至巴黎汽车拉力赛的最初路线设计是从中国东北进入西伯利亚,后按照张库大道老倌车的行车路线,出大境门,经西沟,登旱淖坝,过蒙古草原,进入西伯利亚、乌拉尔,横跨波兰、德国,然后抵达巴黎。
张库大道是一条曾经融汇百川的黄金道,张家口曾经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2009年夏,张家口市集邮协会常务理事郭秀宝先生得到一张1920年驻张家口美国元和洋行寄往美国西菲尔德市一家机械制造公司的西式信封。该封邮戳清晰、邮路完整,十分珍贵。郭秀宝先生依该信封显示的信息分析,这封信1920年6月24日从张家口寄出,6月25日到达北京,6月26日到达奉天(今辽宁省沈阳市),在中国国内中转后,穿越太平洋于7月20日抵达美国西海岸的西雅图市,而后横跨美国,于7月26日到达了目的地东部的西菲尔德市,历时33天。在那个年代,张家口与世界的距离并不遥远。(史料提供人:刘振瑛)
编辑:安春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