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决策始末

2018-03-03 01:01张基尧
百姓生活 2018年2期
关键词:朱镕基时任调水

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视察黄河,在听取时任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关于引江济黄设想的汇报后,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是第一次提出南水北调的宏伟设想。到2002年12月27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人民大会堂宣布:“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南水北调工程被称为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温家宝、李克强都先后担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为工程建设如期进行提供组织保障。

2003年担任南水北调办第一任主任的张基尧,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决策过程,记忆犹新。本文系根据他接受记者专访的讲述整理。

“三先三后”原则

1996年我调到水利部工作,了解到当时水利部内部在南水北调怎么调水的问题上有诸多分歧。南水北调工程与三峡工程不同,三峡工程争论的焦点是建与不建的问题,而南水北調工程是如何建的问题,也就是说大家都认为需要建这项工程。一部分人建议先建设东线,一部分人要求先建中线,争论持续了多年。

到2000年6月,经过数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定为东、中、西3条线路,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

2000年9月27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座谈会,李岚清、温家宝、王忠禹、钱正英等出席会议。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朱镕基总理提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三先三后”的总体指导原则,即“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这成为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建设以及运行调度一以贯之的重要原则。

朱镕基说,目前,我国一方面水资源短缺,一方面又存在着用水严重浪费的问题。许多地方农田浇地仍是大水漫灌,工业生产耗水量过高,城市生活用水浪费惊人。因此,在加紧组织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同时,一定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大力开展节约用水,绝不能出现大调水、大浪费的现象。关键是要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

谈到“先治污后通水”,朱镕基说,在开展南水北调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水污染的治理。如果不治理水污染,那么调水越多污染越重,南水北调就会成为污水搬家。一定要先治污,再调水。

关于“先环保后用水”,朱镕基说,对于调出水的地区,要充分注意调水对其生态环境的影响,一定要在周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条件下,才能实施调水工程。

成立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提出“成立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这是参照了组织三峡工程建设的做法。2003年2月初,时任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副主任刘江以及水利部部长汪恕诚联名给温家宝写信,请求尽快成立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筹备组。不久,温家宝批示同意成立,提名我负责筹备工作。

2003年8月13日,中共中央宣布成立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党组,我任党组书记和办公室主任。

在南水北调工程整个规划过程中,有各种思想、理念、利益的碰撞。我举个例子,现在华北地区一年抽取地下水60多亿立方米,中线调水的95亿立方米中,相当一部分就要弥补60多亿立方米地下水的超采,不然各地每年还得打井,井就会越打越深,地下水也会越来越枯竭。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就要严格控制超采地下水,在丰水年还要适当回补。当时我们确定这个水量的时候,有的同志不同意,认为我们设定的调水量太多了。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增量水仅30多亿立方米,大量的水被用来弥补由于不再继续抽取地下水而造成的缺口。这其实就是观念的碰撞,也就是到底还要不要继续超采地下水。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曾告诫我们,要站在各方利益的结合点上考虑问题,谋划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把各个方面的利益都考虑到。

整村搬迁与开发性移民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特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占地规模很大,涉及7个省市100多个县, 50多万人需要进行生产安置,平均每年需要搬迁约8万人。其中,丹江口库区移民的搬迁安置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难点和关键。

南水北调工程库区大部分移民,原来都住在比较僻远的山区,和外面的世界接触很少,如果国家把将来安置的地方建设得比现住地生活、生产条件好,不用动员他们都愿意搬迁。

国务院确定的南水北调征地移民的工作方针是:坚持开发性移民,使移民安置与资源利用、经济建设结合起来。据此,我们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移民体制和移民政策。首先,提高了南水北调征地移民的补偿标准,补偿金额由原来的当地前3年农业平均产值的5倍到6倍,提高到16倍。后来国务院制订的《水利水电工程征地补偿及移民安置条例》采纳了我们的意见,也把补偿标准调整为16倍。

另外,在规划中,一是对安置地进行了详尽的基础设施规划,二是实行集中安置。以前移民工作中采取将移民分散到各个村子的办法,使移民有陌生感。这次我们采取尽量整村搬迁,使他们有了安全感、亲近感。三是生活、生产并重,实行有土安置,确保每个移民拥有最基本的土地。湖北省因为有很多农场,所以多一些,人均1.2亩;河南略少,人均1.05亩。

我以前在做移民工作时,曾经回访过一些移民,他们住得很好,但由于没有生产出路,房子里面什么都没有,揭开锅是空的,缸是空的。移民上楼后,不能养猪、鸡等家禽家畜,房前屋后也无法种菜,整天无所事事,移民心神不定,情绪不稳。

土地是农民唯一信赖的生产资料,即使不去外面打工,依靠房前屋后的土地,种一点瓜果蔬菜,也可以生存下去。但是仅仅让移民靠一亩地很难发展,更难致富。为此,在制定移民规划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尽可能把移民安置在城市附近以便于出去打工。另一方面,在规划中,制定了很多针对移民的后期扶持政策,最主要的目的是帮助他们具备多种生产致富的手段。我曾经与河南、湖北的同志研究,在移民安置地建立培训基地和学校,开设多种培训班:有学电脑的,学电焊的,学制衣的,还有学汽车修理的……当地政府还把移民的培训基地和城里的人才中心对接。通过培训,让移民有一技之长,出去打工就容易找到工作。每户移民只要有一人在外打工,生活就能基本稳定,这些措施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朱镕基时任调水
调水专家倾囊相授15年心得,解答底改重要10问
朱镕基慷慨助人严律己
朱镕基巨额版税全给了基金会
朱镕基慷慨助人严律己
雨露滋润禾苗壮
——历届省委领导关心浙江老年大学发展回眸
孔祥喜遭公开谴责
《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就职摄影》人物考
重大报道中的“微表达”——以湖北日报《琼瑶话调水》专栏为例
时任:定格美丽青春
膜下滴灌作物以肥调水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