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盘点

2018-03-03 19:16
卫星与网络 2018年10期
关键词:空间站研制航天

中国空间站完成主要系统关键技术攻关 计划实施13次飞行任务

2017年,随着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圆满收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任务——空间站工程全面展开,并计划于2022年前后建成载人空间站。“中国空间站目前已经完成主要系统关键技术攻关,计划实施13次飞行任务。”9月26日在载人航天工程应用成果情况介绍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表示。

根据飞行任务规划,空间站工程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建造和运营3个阶段实施。其中,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安排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试验核心舱发射等6次飞行任务;空间站建造阶段安排了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发射等7次飞行任务。目前,空间站任务主要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已完成,空间站核心舱初样阶段研制接近尾声,计划年底前完成转正样阶段评审工作;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正在进行初样阶段结构热控舱总装工作。

航天科技集团宣布商业航天发射计划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近期透露了该集团公司商业航天发展情况。

在商业发射服务方面,航天科技集团微小型固体运载火箭“捷龙号”将在年底前发射,其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可达150千克,单发价格不超过2500万元,如果采用“一箭多星”发射方式,单个载荷负担的价格还将进一步降低。

此外,长征系列新一代运载火箭多种型号也在研制中,未来有望用于商业航天发射服务。

小型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将在明年上半年实施首次海上发射。长征十一号是目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运载能力最小的火箭,具备发射准备周期短、发射模式更加灵活的特点,可填补我国低倾角航天发射能力的空白。

新一代中型液体运载火箭——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和长征八号将在2020年实现首飞。几型火箭采用全新测发模式,将大幅降低发射成本,提高安全性,缩短发射周期。

航天科工集团:“五云一车”商业航天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的“五云一车”商业航天工程正在有序开展,已经取得多个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飞云工程完成了高空太阳能无人机研制,正在开展飞行试验;快云工程完成了临近空间浮空器样机研制;行云工程和虹云工程各自完成了商业公司组建,开展了卫星正样产品研制,虹云工程技术验证星计划年内发射,开展在轨试验;腾云工程实现了组合发动机模态转换国内首次飞行验证;飞行列车工程正在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快舟火箭研制和发射服务工作稳步推进,将执行商业发射。

航天科工二院空间工程项目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落地签约,该工程占地200亩,建筑面积近7万方,将建设载荷及分系统装配测试厂房、卫星AIT厂房、微小卫星制造厂房、推进系统装备测试厂房等,主要产品有虹云工程、快响应小卫星及微纳卫星、新型空间运输飞行器等。

一句话新闻

国家航天局力推商业航天发展,欲降低研制及发射许可门槛

在第四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中国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在致辞发言中指出,为加快推进商业航天发展,国家航天局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产业政策方面

加快制定商业航天发展指导意见、商业运载火箭管理指导意见,降低商业运载研制以及卫星发射许可门槛,支持更多商业航天企业开展运载火箭、卫星研制生产及应用服务。开发出台国家卫星遥感数据开放共享政策,加大政府采购服务力度,推动遥感卫星数据开放共享,为行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二、发展模式方面

支持航天科研生产设施、国有航天发射、测控设施等基础资源开放力度,吸纳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研制生产,鼓励民营企业参与航天测控、地面站等建设和运营,促进航天产业转型升级。加大航天领域国际合作与开放力度,推动更多中国航天企业与世界航天企业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三、金融扶持方面

加强与国家各类金融机构、产业发展基金的沟通,为更多的商业航天企业提供金融优惠和优贷支持,鼓励各种金融机构参与商业航天发展,建立和完善商业航天风险管理和保险机制,促进商业航天健康持续发展。

中国卫通助力我国首个4K超高清频道国庆开播

10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CCTV4K)超高清频道通过中星6A卫星和有线电视干线网向全国传输,标志着我国首个上星超高清频道于国庆正式开播,北京、广东、上海等首批13个省区市有线电视网用户可以一饱眼福。中星6A卫星由中国卫通运营,中国卫通不仅为4K节目上星提供卫星传输服务,同时还参与了广电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业务上星前期标准制定以及测试的整个过程,全力确保CCTV4K上星节目国庆节正式开播。

一句话新闻

1.76 万亿!中国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再创新高

1 0月9日,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2 0 1 7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 0 1 7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超1.7 6万亿元,同比增长1 2.3%;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达到2.1 3%,再创历史新高。

一、研发经费投入提升,预示创新能力提升

2 0 1 7年,我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1 7 6 0 6.1亿元,比上年增加1 9 2 9.4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为2.1 3%,比上年提高0.0 2个百分点。按R&D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为4 3.6万元,比上年增加3.2万元。

二、研发投入结构向好、基础研究经费增速为近5年最高

在研发投入不断增长的同时,我国研发投入结构也持续向好,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1、根基更牢固,基础研究经费占比进一步提升。2 0 1 7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为9 7 5.5亿元,比上年增长1 8.5%;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的比重为5.5%,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2、主体更活跃,企业拉动作用依然强劲。

2 0 1 7年我国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R&D经费增速分别较上年提高0.9、2和1 0.7个百分点,对全社会R&D经费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 8.6%、9.1%和1 0%。

3、区域更协调,东部地区继续保持领先。

2 0 1 7年,我国东部地区R&D经费投入总量继续保持优势地位,中部地区R&D经费增速提高显著。

4、新动能更强劲,行业集聚效应加强。

2 0 1 7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超过2 0 0 0亿元的研发经费,成为R&D经费投入最高的行业;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则以2.5 3%成为投入强度最高的行业。

三、政府投入力度加大,创新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2 0 1 7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8 3 8 3.6亿元,比上年增加6 2 2.9亿元,增长8%;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1 3%,保持了上年水平。

第四届军民融合展:176家单位现场签约154个项目

第四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暨论坛活动于10月8日至16日在北京举办。展览以“协同推进战略基础性领域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加快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为主题,聚焦“先进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和“自主可控”领域,共有302家单位、1349项展品参展。展览期间,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和国防科工局13日在北京组织军队装备采购部门等176家单位集中签约了154个项目。其中,各军兵种和武警部队所属单位17家、共54项,各军工集团所属单位47家、共79项,3个汽车集团单位5家、共15项,其他国企、民企单位6家,共6项,总金额超过20亿元人民币。

卫星公司Orbcomm入驻中国展开合作

近日,在工业物联网领域成果卓著的美国机器对机器(M2M)和卫星物联网(IoT)解决方案提供商轨道通信公司(Orbcomm)在其官网宣布,将在中国提供卫星物联网服务及解决方案,主要涉及重型设备、运输和物流、以及海上运输等领域。轨道通信表示已经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将在中国建立网关地面站,并选定亚太导航通信卫星公司作为中国本地合作伙伴,参与提供卫星服务、支持和分发。轨道通信还透露中国一家领先电信运营商已经获得使用该公司卫星星座的授权,但未透漏该公司名称。但据中国电信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中卫星空移动多媒体网络有限公司的官网显示,其早在2015年就开始筹划Orbcomm卫星数据通信业务,可以推测轨道通信所说的中国领先电信运营商很有可能是中国电信。

我国成功发射中法海洋卫星

10月2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法海洋卫星。这颗卫星首次实现了海风和海浪的同步观测,将有效提高对海况预报的精度与时效。中法海洋卫星是两国合作研制的首颗卫星,中方负责提供卫星平台、海风观测载荷以及发射测控,法方负责提供海浪观测载荷。中法海洋卫星装载有两台新型微波雷达,其中由我国研制的新型微波散射计能够对海面风速和风向进行高精度观测,具有大尺度、全天时、全球观测的特点,能够对海面台风等海洋环境监测发挥独特的作用。

第二十届中国卫星应用大会及展览会召开

2018中国卫星应用大会于10月24-26日在北京召开,同期举办展览会。今年卫星大会主题为“迈向商业航天时代的卫星应用之路”。中国卫星应用大会是我国卫星应用领域倍受国内外业界关注的国际会议,大会集主题报告会、设备展览会、卫星技术讲座、圆桌讨论会于一体,是业界探讨卫星通信、卫星广播、卫星遥感与导航定位等应用发展方向的开放平台。

猜你喜欢
空间站研制航天
首个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
到中国空间站里上课!
自制空间站模型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空间站日记
仿生眼的研制有新突破
逐梦航天日
一种新型固定翼无人机的研制
XV-24A垂直起降验证机的研制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