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丰顺县砂田中心小学 杨翠珍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对写作的愿望最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学生对不感兴趣的事,再怎么埋头苦干、绞尽脑汁,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干巴巴、冷冰冰的。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说的正是这个道理。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时,他们总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写作,写出的作文就会有真情实感。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如写“物”作文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际事物,找出事物特征,再让学生们各抒己见、互相交流讨论。比如,让学生写一种植物时,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一植物各部分的特征,然后,让学生说说这一植物各部分的生长情况以及这一植物的用途。实物感性强,学生易受启发。写“事”作文时,比如,写《一次有趣的游戏》,我把学生们带到操场,让他们玩“丢手绢”的游戏,在游戏前,我特别提醒学生们要注意每个人的动作、语言和脸上的表情,想想他们的心理活动等。游戏进行得非常激烈,学生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欢悦的表情,在快乐中收获,自然有事可写了。
孩子们的思想是天真无邪的,也最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像力是创新能力的翅膀,社会需要富有想象力的创新人材,保护孩子的想象力,那就是为社会保护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指导想象性的作文写作时,我首先让学生在课上进行交流,无论他们把自己化身为神仙还是怪兽,还是他们有什么超能力,还是他们想改变或者制造些什么,我都会微笑地聆听,不管他们想象是否合理,想法是否正面、积极,都不急着去评价他,之后再对他们给予指正,让他们真正自由、大胆地想象,充分地挖掘出自己内心最深处的真实情感。
叶圣陶说过: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其中有大量的好词好句,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让学生摘抄课文里的好词好句,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在平时的作文写作中学以致用。
农村小学学生眼界狭小,对外界知之甚少,仅仅靠书本获得的知识还相当匮乏,我想可以通过课外阅读书籍来加大他们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于是,我发动学生踊跃捐书,在班级里办起了一个规模甚小的图书角。同学们课余时间,都很积极地借阅。学生看的书多了,积累的素材也丰富了,写作起来自然得心应手了。
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积累素材关键还要引导学生养成多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品味生活的习惯。校园里多彩的生活,家乡人民勤劳、质朴的田园生活,一个游戏,一次生日晚会,一次争吵……都可以成为我们记日记的题材,日记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学生可以大胆自由地发挥,有感而发。日记记得多了,写作素材自然丰富。在特定的写作要求下,也能够“信手拈来”,自然“水到渠成”了。
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以我笔写我心,学生手中的笔必将妙语生花。
无数的个案告诉我们,品尝失败滋味并不能促进他们走向成功,反而使他们逐渐丧失习作的信心;相反,那些喜欢习作的孩子,他们对习作的喜欢,往往是从某次具体的习作成功或者某次受到老师表扬开始的。一次表扬,一次成功的习作,能唤起孩子积极的成就动机,能促进学生走向习作的成功之路,甚至影响学生一生对写作的态度。所以,习作教学的基本策略应该考虑如何帮助学生品尝成功的体验,从而促进学生乐于表达,建立习作自信心。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学生总是认为,检测他们学习成果的最好凭证就是分数,他们最在意的就是分数的高低,每次发作文本时,他们总迫不及待地要看到自己的分数,高分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于是,在作文教学中,我便投其所好,采用“高分制”的评分手段。只要学生能将一篇作文按写作要求大致表述清楚,就可以打上70至80分。这样的低评分标准,却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在写作上的自信心。让学生对写作不再产生畏难心理。
在评改作文时,我还习惯以“拇指”贴纸表示鼓励。如果写得好,就多贴几张,并在班上念出得到“拇指”最多的人,学生觉得有趣之余,也会互相比较,产生竞争心理。
在评议作文时,采取多表扬,少批评,避免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产生一无是处的感觉。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中,首先,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钥匙,为他们打开一片写作的天地。其次,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带领学生遨游知识的殿堂,领略大自然的虫鸣鸟语、秀丽河山,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而发。同时,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信心,让学生从此爱上写作。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能得到不断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