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刚
对于生活在农村的我来说,童年能看一场露天电影,算得上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了,说实话,一年也看不了几次。就因为稀罕,关于电影的记忆才愈显得珍贵了。问现在五六十岁的人,他们说看的最多的就是“打仗片”,什么《地道战》《地雷战》《渡江侦察记》《铁道游击队》《南征北战》等等。大舅常说,“南征北战,灰打一刬”(呼和浩特地区方言,形容非常热闹),战争留下的伤疤在电影中同样有着不可磨灭的印痕,就连我记忆中看的第一部电影也是“打仗片”,那就是《上甘岭》。
那一年仲夏,天快黑的时候,村里来了两个陌生人,骑着摩托车,径直到了我家门口。那年头摩托车在农村还属于稀罕货,人们闻讯而来,不一会儿就聚拢了好多人,脸上都带着惊喜,互相询问着。他们带来一台机器,我们小孩子从来没见过,还有一盘一盘的圆陀螺子,堆在檐台上,看起来很神秘的样子。后来还展开一块大白布,四角上拴了绳子,抻展了挂在院子里羊圈的栅梢上,活像一张白色的羊皮,我们心里纳闷,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
一阵忙碌,天色已经暗下来了,安放在屋檐下的圆陀螺子开始转动起来了,大白布上开始出现了画面,原来这就要放电影了。不一会儿,大大的三个字——上甘岭出现了。影片讲述的是朝鲜战场上一次非常重要的战役,由于敌人的封锁,部队严重缺粮缺弹缺水,八连战士们的嘴唇都脱皮干裂了,下山抢水的战士和运水的战士接连不断地牺牲。但他们仍然以顽强的意志,在坑道里坚持战斗了二十四天,赢得了时间,从而扭转了战争的形势,使志愿军获得大反攻的胜利。记得好像还有一个喝马尿的情节,当时不懂,原来人在极端口渴的情况下,连马尿都可以喝下去。现在提到上甘岭,早已成为缺水的代名词了,我珍惜节约每一滴水的习惯也是那以后养成的,所以我现在看到有人洗手总是哗哗地长流水,心里总是很不舒服,大概这些人是没有看过《上甘岭》的,不明白水的珍贵。现在《上甘岭》中那些动人心弦的场面、紧张激烈残酷的战斗情节大多数已经忘却了,只记得隆隆的炮声、哒哒的机枪响个不停,以及战士们焦渴干裂的嘴唇,还有唱遍大江南北的“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静谧的夜晚,没有月亮,院落中间满是密集的人影,静静地观看影片,时不时有光影在人们头顶来回闪烁,偶尔传出几声狗叫,乡村的夜空中群星闪烁,清新的空气,现在回想起来,那是多美的享受啊……听着敌机在轰鸣,炮弹呼啸而过,看着机枪喷出一排排火舌……正在情节紧张的时候,银幕突然一片漆黑,人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怎么回事的时候,放映机旁的灯却亮了,放映员一阵忙碌,似乎是胶片断了,正不知用什么把胶片飞快地连接起来,然后再次放到机器上。不一会儿,银幕再次恢复了正常,好像也看不出少了什么情节,当时真佩服他们的技术。后来我才知道,电影片子凡是能下到农村放映的,一般是已经放过无数遍,接近报废的胶片了,所以很容易出现断片。人们劳作了一天,难得放松劳累的神经,更不会因为断片而影响心情。而母亲趁着断片的功夫,去察看她心爱的羊去了。后来母亲告诉我,平时散卧在羊圈里的羊,那天都远离羊栅梢了,在墙角缩成一堆站着,紧紧挤在一起,瞪着惊恐的黄眼睛,搞不清大半夜的人们在干什么。散场的时候,孩子们有的已经在大人怀里睡着了,人们打着哈欠,有的哼着电影中的插曲,有的还在谈论着影片中的情节,背着熟睡的孩子,满足地各回各家了。
后来我到察素齐镇上初中,学校在重大节日都要组织活动,一般都是大合唱或者看电影。放电影的地点在人民电影院或者人委礼堂电影院。当时除了旗委大楼,人委礼堂差不多是察素齐最气派的建筑物了。像《烛光里的微笑》《妈妈再爱我一次》《烈火金刚》等我就是在那个时期看的。
某年教师节,老师组织我们去看《烛光里的微笑》。电影里那个女老师的名字我忘了,只记得她体弱多病,但很美丽,她用自己的爱心和奉献精神感动了那些调皮的孩子们。最后,过度的劳累使她永远闭上了眼睛。在银幕上烛光摇曳的时候,班里一些女生都挂着泪珠儿,男生们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哭。后来我常幻想逢着这样一位美丽的女老师,却始终未能如愿。看《烈火金刚》很是过了把瘾,很为游击队员的神勇而激动。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多么巨大的作用。后来总结出那时的电影,不是眼泪汪汪感动自己,就是群情激奋勇猛地打击敌人。想想那时的我们,多么单纯可爱,这样的经历大概许多人都有吧!
大礼堂门前的大喇叭吱吱呀呀,不时传出各种声响,小贩们卖瓜子儿、果丹皮等小零食的吆喝声不绝于耳,礼堂内满地的瓜子儿皮,调皮男生嘴角的麻壳和黏在座椅上的泡泡糖,构成了影院的独特景观。这时候男生女生都活跃起来了,连平时不怎么显露自己的男生,也可以在大马路上骑自行车,驮着心仪已久的女生,平日里羞于表露的情感,借着看电影的名,都可以堂而皇之了。想起来那段青涩的记忆,还是非常甜蜜的。上高中时候,镇子上的人委礼堂电影院和人民电影院都已经拆掉盖楼房了,那些年关于电影的美好记忆,都已定格在遥远的记忆中了。
我后来当了教师,也组织学生在校园里看露天电影,像《冲出亚马逊》,学生就看得津津有味。影片中的两个中国军人,被送到异域他乡的“猎人学校”接受特别考验,记得他们与鳄鱼搏斗,在烂泥里摸爬滚打,臭水沟里吃蜥蜴,通过一系列残酷的训练,用血肉之躯和钢铁般的意志坚持下来,维护了国旗的尊严,为中国军人赢得了荣誉。总之那些镜头看得人热血沸腾,学生受到精神鼓舞,学习积极性倍增。
大学毕业工作以后,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北门的标准放映厅看过几次。“标放”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地方,前些年已经拆了。当时我正谈恋爱,每周五下班后,坐长途车赶来呼和浩特见女友。晚上得空可以看一场电影,可能是因为白天工作很累,不巧有几次正逢着放映打仗片子,我厌恶战争,看这类片子已经审美疲劳了,所以丝毫提不起胃口,更谈不上享受了,于是有几次鼾声雷动的经历,女友后来聊起来还大笑不止,调侃我没有小资情调,一点都不浪漫。我说情侣们钻到那种乌漆麻黑的地方,需要的就是那种昏暗环境,旁边就是女神,谁还有心思真去看电影呢!
自从有了网络以后,看电影就更方便了。没有时间去影院,直接在家就可下载看电影。看了许多电影,其中不乏经典,但也有许多烂片,胡打瞎闹,看了往往不知所云。像国外的《瓶中信》《埃及艳后》《肖申克的救赎》,看得如痴如醉,甚至反复观看。从《狮子王》开始,影片那丰富的想象力,包罗万象的内容,深刻的内涵,使我徹底改变了对动画片的印象。印象最深的是陪孩子去影院看3D电影《疯狂动物城》,场景非常逼真,用身临其境形容并非夸张,别说兔警官朱迪,狐狸尼克、牛局长、狮市长,光是树懒那一个形象,就够我们回味良久了。孩子回来还学树懒的动作,惟妙惟肖,逗得我们哈哈大笑,那些极富创造力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长久不灭的印象。当了父亲以后,更多关注孩子爱看的电影,最近印度的一部片子《摔跤吧,爸爸》,火得不得了,我的泪点自认为还比较高,但是看到动情之处,也忍不住潸然泪下,女儿看了以后每天缠着我和她摔跤……
电影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为我打开了一扇窗,窥见了外面的世界,也为我洞开了一扇门,使我逃离了现实的烦恼,暂时逍遥于另外一个世界。
回忆电影,其实也是回忆自己走过的路,我爱电影,也喜欢咀嚼那些年美好的电影时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