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界限模糊”比“娇惯”更伤害孩子

2018-03-02 07:42马志国
现代家长 2018年2期
关键词:非常态心思母女

马志国

困扰:孩子由着性子来

家庭教育方面的心理咨询,最好是亲子共同来访,但此刻我不得不接待了单独来访的王女士。原因很简单,她女儿认为自己没问题,不愿意来。

王女士愁苦万状地说:“我女儿学习认真努力,成绩很好。她小时候挺乖的,可自从上初二后就开始不听话了,特别是进入初三后,可能是压力太大了,她的问题越发严重了。最让人头疼的是,她动不动就烦,只要有点不顺心就朝我大发脾气。孩子的姥姥看不下去,说,你妈不容易,你得知道心疼她!谁知孩子不仅不体谅,反而冲着我嚷:‘都是我不对我不好,行了吧?您说,这是什么态度?眼看要中考了,孩子在家三天两头地发脾气,这怎么能复习好功课,考出好成绩呢?我心急如焚,提议孩子和我一起来进行心理咨询,她却说自己没病,说我有病。最近,孩子的状态更加喜怒无常。如果我说话对她心思了,她一晚上都高高兴兴的;如果我说话不对她心思,她就烦,一晚上都没好脸色。我生怕哪句话惹她生气,整天小心翼翼的……”

听到这里,我问:“什么叫对心思,什么叫不对心思,能举个例子吗?”

王女士说:“比如,孩子喜欢历史,我看她又要烦躁的时候,就会跟她聊聊历史人物,想帮她调整一下情绪。有时,我说的这个人物对她的心思,她就会很高兴;有时,我说的这个人物不对她的心思,她就马上翻脸,大发脾气,质问我:‘不知道我不喜欢他吗?怎么我越不喜欢谁你越说谁?”

我又问:“最近,你哪天让她烦了?”

王女士疑惑地重复了一遍我的话:“哪天让她烦了?差不多天天烦。”

“天天烦?也就是说,您每次说起的历史人物都不对女儿心思?这就奇怪了。偶尔不对心思,可以理解,但如果是天天不对她心思,就不好理解了。当妈妈的怎么可能总找让孩子不高兴的话说呢?”

“是啊,我怎么可能总说让她不高兴的话呢?”

我引导王女士说:“孩子烦,会不会跟你说的话没有关系呢?”

王女士想了一下,说:“也可能是孩子的问题。她只要不高兴,就一点也不加以控制,不管对谁都发脾气。有时对她姥姥也这样,太不像话,太不懂事了!”

我接过话茬儿说:“刚才您说的对孩子心思的时候,估计也正是孩子高兴的时候,正所谓‘朕今天高兴,于是不好也好了,不对也对了,该死罪的也活命了。如果是这样,那说明不管孩子高兴不高兴,实质都是一样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为所欲为,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是这样吗?”

王女士频频点头:“对,就是这样的。我这是养了一个女皇啊,一切由着性子来,为所欲为。您说,这可怎么办呢?”

探究:母亲太惯孩子

我笑了:“我们得先弄清楚孩子为什么这样,对吧?”

王女士反思道:“是我凡事太惯着孩子了。”

我问:“惯到什么程度?假如最不惯孩子为0,最惯孩子为10,您给自己打几分?”

王女士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至少得有9分吧。”

“至少?看来这个9分还是保守估计,如果不保守估计,就是满分甚至突破顶点了?”

王女士的脸上没有了笑容:“差不多吧,孩子的舅舅常说我,孩子早晚毁在你手里!”

“有这么严重?说详细点吧。”

王女士回忆说:“是,我对孩子太下贱、太娇宠,吃喝穿戴,我总是无条件地满足她,凡事由着她,她想咋样就咋样,我打心眼里不想让她受一点委屈。就是现在孩子大了,我还是处处想着她。周日值班,我也要给孩子打电话,问她起床了吗?喝水了吗?吃饭了吗?孩子嫌我啰唆,可我总是忍不住挂念她、关心她。学习上,我对孩子期望很高,希望她將来考个好大学,所以每天晚上孩子在家写作业我都要陪着。现在快中考了,孩子学习时我在旁边陪着,孩子却总是嫌我烦……”

我颇为惊讶:“孩子都上中学了,学习时您还陪在身边吗?”

“是啊,这有什么不对吗?”王女士问。

我反问道:“如果您工作的时候,领导总在您身边看着您,您的感受如何?”

“当然不好了。”

“何止是不好,简直是煎熬!”

王女士犹豫了一下,说:“是吗?孩子对我好像也越来越不买账了。”

我再次提出问题:“您为什么这么惯孩子?”

王女士沉静片刻,说:“我结婚比较晚,30多岁才有了女儿。女儿刚一岁时,我和孩子爸爸离婚了。也就是说,女儿完全没有享受过父爱,她跟着我和姥姥一起长大,她是我的唯一,是我的精神支柱……”

我的推测得到了证实:“哦,是这样。所以,妈妈就觉得……”

“我就觉得欠孩子的。为了不委屈孩子,我没有再婚,而是竭尽全力地把全部的爱给她,结果却让她变成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为所欲为的人。”

解析:亲子关系过度一体化

女孩为所欲为、乱发脾气的原因很多。比如年龄特征,女孩正处于第二反抗期,容易和成人出现冲突;比如学业压力,女孩面临中考,容易出现焦虑情绪;比如人际关系,女孩可能没有很好地适应新的师生关系,导致情绪不好。这是许多学生都会面临的情况,可为什么就王女士的女儿心理困扰这么严重呢?因为对王女士的女儿来说,以上原因都是诱因,并非根源。她心理问题的根源是,她和母亲的关系陷入了非常态。

一个普通家庭中,爸爸、妈妈、孩子,三者处于平衡关系中,不论是夫妻关系,还是父子关系、母子关系,都能够相对平衡,这样才是正常的。如果三角关系被打破平衡,那么父子关系或母子关系就容易陷于非常态。所谓亲子三角关系被打破平衡,不是说一定是父母哪一方缺位,而是说,即便在一个完整的家庭里,如果一方过于强势或者一方教育缺位,也会导致亲子三角关系的失衡,进而导致父子或母子关系陷于非常态。当然,在单亲家庭中,亲子关系更容易陷入非常态。王女士的家就是这样,她高龄得女,后离异,和女儿相依为命,结果让母女关系陷入严重的非常态。其主要表现为:母女不能保持正常的心理距离,亲子关系过度一体化。endprint

本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亲子间的“心理脐带”就难断彻底,容易让亲子两代人成为心理上的“连体人”,让彼此失去应有的独立性。而王女士的家庭现状让这种亲子关系一体化心理更加严重和突出。其母女间的权利与责任界限几乎消失。

所谓自我界限清晰,是指在人际关系中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权利范围,既能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也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而自我界限模糊,是指不能清楚地把握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权利范围,总是期望与他人融为一体,在心理上依赖他人,也想让他人依赖自己。王女士母女正是这样,由于自我界限模糊,不仅导致了心理的相互依赖,且导致了相互侵权。当然,主要是母亲侵犯了孩子的权利范围,让孩子从小失去了独立人格,完全成了母亲的精神附庸或者精神安慰。这比通常的“娇惯”对孩子的心灵伤害更大。

再说,父母在为孩子付出后,潜意识里是有回报期待的,王女士也不例外。一旦回报期待没有得到满足,许多负面情绪就会不知不觉涌现出来。从前面我们不难看出,王女士的回报期待对女儿来说,已经成了一种无形而沉重的心理压力。

没有人会质疑母爱的伟大,但是不恰当的母爱,对孩子而言无疑是一种伤害。王女士就是这样,而女孩的舅舅担心女孩早晚会毁在妈妈手里,并非杞人忧天。

对策:让母女关系回归常态

王女士悟性很好,沟通至此,她终于点头承认:“我早就感觉自己有问题,但是始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今天我算明白了,是我太爱孩子了。没想到,爱太多了反而害了孩子!我必须得改变自己,您说我该怎么办呢?”

我笑了:“回顾一下咱们刚才的讨论,您说说自己的想法。”

王女士想了想,说:“不再事无巨细地照顾孩子,她的事让她自己承担,而我该干啥干啥。”

我點点头说:“说得好,就这五个字——该干啥干啥。如果您真能做到该干啥干啥,就保持了自己的独立人格,也和女儿保持了适当的心理距离,划清了你和女儿的自我界限。一句话,让母女关系回归了常态。母女关系回归常态后,孩子有了独立的心灵空间,就会多点自由,多点自主,就会慢慢学会自我调控。当然,母女关系回归常态,重要的是母亲要先独立起来,不在精神上依赖孩子。只有母亲精神独立,孩子才会精神独立,才会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客观地说,单亲家庭想让母女关系回归常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相信,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您会努力的。”

随后,我和王女士讨论了具体的操作问题,比如,孩子中考前学习时,妈妈不要再陪在旁边,而是去做自己的事情,让孩子独自学习;再比如,孩子面临中考,妈妈做好后勤工作就行,不要再给孩子施压……王女士表示,她会积极改变自己,今后爱孩子要用理性去爱。

而我要说的是,当我们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时,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要只抱怨孩子,而要反观亲子关系,反观自己,给予孩子他们真正需要的爱。

【编辑:杨子】endprint

猜你喜欢
非常态心思母女
她的小心思
蜘蛛的一生
Searching for lost daughter 战乱分离母女终团聚
搞笑母女档
母女小剧场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
非常态下的信仰展现:一个豫东北村落的节日禁忌
母女同霸
谈非常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建构的动力解析及指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