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非,王有兵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云南 大理 671000)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资源的变化是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反映[1,2]。森林资源的结构决定了森林的质量和功能,更决定了其经营方式,其最佳功能的发挥,不仅依赖于森林资源的数量,更取决于森林资源的质量,森林资源量与质的保证是森林生态系统发挥生态、社会、经济等多种效益的基础[3]。迪庆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迪庆州)地处云南省西北角,三江并流核心区,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区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水资源环境极为重要、地形地貌极为复杂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西南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和生态退化区[4]。为了保持迪庆州森林资源监测评估结果的时效性,及时掌握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数据。本文采用2016年迪庆州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为预测森林资源发展变化,决策林业资源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迪庆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藏、川三省区交界处,总面积2 318 457 hm2,地理位置在98°35′ —100°19′ E,26°52′—29°16′ N。澜沧江、金沙江从境内流过,形成了“三山挟两江”的奇特地貌。境内最高峰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海拔6 740 m,与最低谷的绝对高差达5 254 m,垂直气候和立体生态环境特征较明显。气候属寒带气候,年气温处于4.7~16.5 ℃,年极端最高气温25.1 ℃,最低气温-27.4 ℃;年日照平均时数为1 740 ~ 2 190 h;年降雨量600 ~ 1 000 mm[4,5]。
本文数据来源于2006年(2006年调查,2007年公开成果)及2016年迪庆州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6-11]。
对比两期迪庆州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结果可知(表1),近10年来,有林地面积、灌木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森林覆盖率有所增长,其中有林地面积增长1.6%,灌木林地面积增长6.6%,活立木蓄积增长6.6%,森林覆盖率增长1.09%。疏林地面积、未成林造林地面积、苗圃地面积、无立木林地面积、宜林地面积大幅度减少,近期无辅助生产林地。近10年来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鼓励百姓积极发展林果产业,以及采用高分辨率影像作为调查底图,加之林地的自身演变,导致有林地面积、灌木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森林覆盖率的增长,无立木林地、宜林地面积持续下降;随着森林的自身生长,由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演变为有林地;百姓或公司加入育苗行业,以及城镇化发展导致苗圃地退化或占用,所以面积大幅减少;受调查标准的影响或地类的演变,本期无辅助生产林地。
从林地使用权来看(表2),迪庆州国有林地占比较大,超过全州林地面积的一半,2016年调查结果中占57.3%;集体林也占较大比例,达36.8%。但两期对比显示,国有林及集体林面积均有所下降,主要受一些重大工程项目占用,各类灾害以及少量毁林开荒等影响。个人使用林地面积增长5.8%,主要受退耕还林工程的影响,还有部分百姓自发种植培育的非林业部门管理的森林。
表1 迪庆州林地利用变化情况
表2 迪庆州林地使用权变化情况
2006年、2016年两次调查结果显示(表3),迪庆州森林起源以天然林占绝对优势,并且面积略有增加;人工林占比较小,但造林面积也在增长。迪庆州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植被立体带普明显,人为活动范围有限。高山覆雪区积雪融化后会裸露出部分灌木林地,或随时间的变化,草甸演变为灌木林,导致天然林面积有所增加;江河沿岸干旱,仅有少量灌木丛能生长,造林困难,不易成活,人均耕地面积小,能纳入退耕工程的地块较少,所以人工林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表3 林分起源统计表
注:人工促进归并为天然
表4 纯林、混交林面积和蓄积比例
表5 纯林、混交林龄组面积比例统计表
迪庆州乔木林中的纯林、混交林面积和蓄积比例基本一致(表4),其中纯林的面积和蓄积比例均占绝大部分。2016年调查结果显示,纯林面积占85.5%,蓄积占86.4%;混交林面积占14.5%,蓄积占13.6%。10年间纯林面积略微减少,混交林面积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部分树种天然更新、生长,蓄积量比例变化,导致树种组成发生变化,也不能排除调查误差的影响。
从龄组结构来看(表5),2006年和2016年迪庆州乔木林的龄组结构变化基本趋于一致。成熟林面积占比最大,达40.0%左右;其次是近熟林,面积占比超过20.0%;次之为中龄林和过熟林,面积占比处于15.5%~17.5%;幼龄林面积比例不到10.0%。近成过熟林比例占79.1%,各龄组面积比例接近1∶3∶4∶8∶3。
从表6可以看出,迪庆州森林主要优势树种为冷杉林,两次调查结果显示,冷杉蓄积比例均在47.0%以上;其他树种的蓄积占比也相对较高,在10.0%左右,如高山松、云杉、栎类、云南松;落叶松蓄积占比相对较小,在3.0%左右;其他树种有其他阔叶树、柏木、华山松、杨树、核桃、铁杉、油橄榄、桦类、澜沧黄杉、桤木、柳树、槭树、红豆杉、木荷、桉树、泡桐、珙桐、枫杨、榧木等,蓄积合占7.0%左右。由表6中列出的几个主要优势树种蓄积量比例可以看出,迪庆州乔木树种以针叶树种为主,比例高达83.0%以上。
表6 主要优势树种蓄积结构
注:不含散生四旁蓄积
了解和掌握森林资源结构的变化,对更好实现森林资源优化经营管理,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迪庆州林地资源极为丰富,占国土面积的82.6%,活立木蓄积量达2.6亿m3左右,但随着近成过熟林面积逐渐增大,林地生产力逐年下降,10年间蓄积量年增长率仅0.7%左右;森林覆盖率稳步增长,2016年迪庆州森林覆盖率达75.04%;国有和集体林占94.1%。
天然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结构最复杂、生物量最大、功能最完善的自然资源[12]。迪庆州森林起源以天然起源为主,比例高达96.6%,具有较好的生态、社会功能。受退耕还林工程的影响,人工造林面积在稳步增长。乔木林中纯林面积和蓄积均占优势,比例分别达85.5%、86.4%。龄组比重是衡量森林资源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指出森林资源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面积比例为2∶1∶1∶2∶1是比较理想的状态[13]。调查数据显示,迪庆州乔木林各龄组面积比例接近1∶3∶4∶8∶3,已经呈现出树龄老化、生产力低下、抗灾害能力下降、抗逆性减弱的趋势。冷杉林面积和蓄积量占比最大,龄组相对于其他树种也较大。总体上针叶林面积占83.0%以上。
除了自然消耗、自然灾害等会减少迪庆州森林资源外,人为干扰也不可避免的成为迪庆州森林资源变化发展的驱动因子之一。人类活动对森林资源变化有正反方向双重影响,正向促进资源增加,反向导致资源减少[14]。随着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迪庆州人为干扰面逐渐扩大。一些重大民生工程项目、林业工程项目的实施,在反向、正向影响着迪庆州林业的变化发展。另外,过度放牧、过度采挖中草药、化肥污染、农药污染、农膜残留,紫茎泽兰、水花生等入侵等对迪庆州生态环境造成破坏[15]。
综上,迪庆州林业用地面积广阔、森林蓄积量大、覆盖率高、天然林比重大等是优势方面;但主要优势树种单一、木材自然损耗较大(大量自然枯损)、生产力减弱、抗灾害能力减弱、抗逆性降低、人为干扰扩大等是劣势方面,已成为限制迪庆州林业持续发展的瓶颈。针对以上诸多因素,应加大科研力度,加强林业违法、执法强度,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等,发现不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
[1] 诺尔金,孙旭,斯庆毕力格.鄂尔多斯市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与评价[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1,37(2):46-50
[2] 姜萍,于德永,董百丽,等.露水河林业局森林资源类型与结构变化[J].生态学杂志,2007,26(5):634-638
[3] 石春娜,王立群.我国森林资源质量变化及现状分析[J].林业科学,2009,45(11):90-97
[4] 张昌顺,刘爱兵,谢高地,等.基于森林资源清查的迪庆州森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J].资源科学,2011, 33(11):2162-2168
[5] 迪庆藏族自治州林业局.迪庆藏族自治州林业志[M].昆明:昆明市五华区教育委员会印刷厂,2001
[6]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云南省香格里拉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R].2007
[7]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R].2007
[8]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云南省德钦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R].2007
[9]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云南省香格里拉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R].2016
[10]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R].2016
[11]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云南省德钦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R].2016
[12] 沈文清,戴星照.江西省近30年森林资源动态分析[J].西部林业科学,2016,45(4):40-45,59
[13] 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项目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总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14] 钟乐,武晓玉,沈发兴,等.江西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4):215-219
[15] 杨学军.迪庆州农业生态环境现状与前景展望[J].云南农业科技,2012(S):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