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胜
(甘肃省公路管理局,甘肃 兰州 730030)
近年来,兰州地区公路在新建、改扩建过程中,为提高公路线形指标,确保行车舒适度和安全性,在设计时尽可能采用较大曲线半径和较长直线距离,因此对兰州地区山丘、梁峁、台地进行必要的开挖[1-3]。在开挖过程中,对斜坡坡脚或者坡体进行切坡,在强降雨等气候耦合作用下,导致坡体失稳的可能性较大,对交通安全、交通顺畅构成威胁。因此在兰州地区进行公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研究开挖坡体的黄土类型、坡体形态、岩土体力学性质以及开挖方式方法等[4-6]。
兰州地区总面积13 085.6 km2,占全省面积的2.88%。东临定西市,南接宁夏回族自治区,西与青海省毗邻,西北与武威市接壤,北部与白银市相连,地理位置东径 102°36′~104°34′,北纬 35°34′~37°07′。兰州市位于陇西黄土高原的西部,是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区。境内大部分地区为海拔1 500~2 500 m的黄土覆盖的丘陵和盆地。石质山地是祁连山的山脉,分布在市境的南北两侧。
地处陇西黄土高原的西北部,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区内沟谷纵横,地形起伏较大,大部分地区为黄土覆盖,山区一般为基岩出露。整个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地貌类型可分为黄土丘陵和侵蚀堆积河谷平原。
黄土丘陵基底基岩类型为白垩系、新近系紫红色、红色砂岩,泥岩和砂砾岩,上覆新老黄土,侵蚀强烈,沟谷相间,沟壁较陡,谷底狭窄。黄土覆盖深厚的梁顶沟头部分,黄土梁、峁、沟壑十分发育。沟谷呈树枝状,上宽下窄,基岩出露。
侵蚀堆积河谷平原分布于黄河、湟水河河域两岸,由河漫滩地、Ⅰ~Ⅳ级阶地构成。河漫滩高出现代河床1~2 m,Ⅰ级阶地不发育。Ⅱ级阶地比较发育,高出河床5~10 m,一般宽500~1 000 m,阶地上泥石流扇较发育。Ⅲ级阶地残留不多,高出河床80 m左右,侵蚀破坏严重。Ⅳ级阶地相当发育,高出河床150 m左右,阶面较宽,虽然冲沟侵蚀,但基本完整,较大的有黄河两岸的张家台、黑台、朱家台等。评估区为黄河高阶地区,由于长期受地表水流强烈侵蚀切割,阶地地貌形态除局部存在有残留的高阶地平台及冲积二元结构外,已演变为黄土丘陵的一部分。
根据甘肃省气候区划,兰州市属陇中北部冷温带干旱区,总的气候特点是降水少、日照多、光能潜力大、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根据兰州市气象站多年资料统计:该地区多年平均气温9.0℃,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为39.1℃和-23.1℃;年平均降雨量316.7 mm,最多年为546.7 mm;年平均蒸发量1 399 mm。区内最大冻土深度103.0 cm(1967年1月),属季节性冻土,时间为11月至翌年3月。近年来该区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于7~9月(见图1),占全年降水量的61%以上,其中8月最多,平均降水量为85.3 mm,占年降水量的26%,年平均出现日降水量大于25 mm的日数为1.6 d,年平均出现日降水量大于50 mm的日数为0.1 d。兰州市短历时高强度降雨较多,降雨集中,实测日最大降雨量为96.8 mm,小时最大降雨量为51.9 mm,10 min最大降雨量为18.6 mm,连续降雨日数最长为9 d(见图1)。由于降雨量不均匀,为边坡失稳创造了条件。
图1 兰州市区气象要素
在地形地貌上,自然滑坡在地貌上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对坡形、坡高有一定的要求。对工程开挖而言,原始坡体形态并无特殊要求,当开挖坡体高度达到一定程度,造成坡角较陡时,就能产生滑坡。因此在人工开挖坡体时,虽然部分挖坡、削坡采取了一定的护坡措施,但整体上造成坡角变大,坡体稳定性被破坏,引起滑坡。从典型滑坡来看,其发育高度多在20 m以上,主要集中在兰什公路、G109河口段。
边坡失稳多为黄土层内滑坡。典型开挖黄土滑坡,滑动地层均为黄土地层(Q3马兰黄土、Q2离石黄土和Q1午城黄土),坡脚开挖至泥岩之下时,则出现沿黄土和泥岩的接触面上剪出的滑坡。这类公路边坡很多,主要集中在九州公路、G109大沙坪段。
在空间展布上,以城市周围、交通沿线最为集中,其他零星分布。黄土山区城市受地形条件限制,城市周围的黄土边坡成为城市扩容的对象。很多工矿企业和城建部门对黄土边坡进行开挖以拓展场地,开挖区域多沿公路、河流,使得城市周边黄土滑坡分布具有高度集中性和条带性。如兰州市,四面环山,黄土厚度大,山高坡陡,具有滑坡发育的条件。近 30年来,兰州城市扩容,依山进行南北环路建设,有九州公路、G109大沙坪段、G312桃树坪段、兰永快速通道、G212兰临高速兰州段等,导致南(皋兰山)北(白塔山)两山山脚不断被开挖,同时两山绿化不断提水灌溉,致使公路边坡失稳可能性增加。
根据气象资料分析,兰州近年来降雨极其不平衡,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最大降雨量可达50 mm。降雨主要有两个方面作用导致边坡失稳:一方面部分被开挖的黄土坡体并没有表现出快速滑动的迹象,但当遇强降雨时,增加坡体重量,增大下滑力,导致边坡失稳;另一方面则是降雨沿黄土节理裂隙入渗,在下部土层局部形成饱和带,软化土体,对坡体滑动起到促滑作用。如果水体不能及时排出,将激发超孔隙水压力,进一步加速土体的不稳定性,引起黄土滑坡。
边坡开挖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巨大,首先改变了原有形状,使边坡坡度变陡,坡脚受到破坏。原始坡面开挖之后,坡体在水平方向上产生卸荷作用,降低了边坡抗滑能力,改变了土体内部的应力和重力场的重新分布。在坡脚处产生应力集中,在坡顶形成拉张区域,产生微应变,并不断积累产生一系列裂隙。这些裂隙随着时间的变化在深度和宽度上也会发生变化,并不断向深处扩展,造成失稳,如图2所示。
图2 边坡失稳机理
由于许多边坡在开挖过程中,坡体应力重新分配,很容易在应力较为集中的地方形成挤压型裂缝、拉裂型裂缝,遇到强降雨时雨水沿裂缝渗入,加速岩土体结构破坏,力学性能逐渐降低,岩土体自重增加,加速了坡体的移动,最终导致边坡失稳。
黄土边坡失稳在兰州地区非常突出,对公路建设及公路运营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对兰州地区一系列公路黄土边坡进行系统调查分析研究,认识清楚兰州地区公路黄土边坡失稳影响因素及失稳过程,为以后黄土边坡治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1]侯小强,田树涛.基于Midas/GTS高边坡开挖及加固施工稳定性分析[J].路基工程,2013(6):178-181.
[2]刘红玫,石玉成.黄土地区不同类型滑坡的特征及影响因素[J].西北地震学报,2006,28(4):360-363.
[3]王健,侯小强,等.兰州及周边地区灌溉对于黄土滑坡微结构的变化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6(6):208-210.
[4]穆鹏,董兰凤,吴玮江.兰州市九州石峡口滑坡形成机制与稳定性分析[J].西北地震学报,2008,30(4):332-336.
[5]张帆宇,刘高.国道212线福津河段滑坡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5,16(2):130-134.
[6]张茂省,李同录.黄土滑坡诱发因素及其形成机理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1,19(4):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