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泾县湛岭钼矿矿化特征及控矿因素

2018-03-02 03:30施立胜
西部探矿工程 2018年2期
关键词:花岗钼矿硅化

施立胜

(安徽省核工业勘查技术总院,安徽芜湖241000)

1 区域地质概况

1.1 地层

地层区划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江南地层小区。

区域地层主要是一套以古生代海相—陆相碎屑岩为主的细砂岩、粉砂岩,沉积地层出现多次沉积间断,遭受长期剥蚀,有利于成矿物质的迁移和预富集。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志留系坟头组—第三系上统。

1.2 区域构造特征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隶属扬子准地台(Ⅰ)下扬子台坳(Ⅱ)次级构造单元—皖南陷褶断带(Ⅲ)。近东西向周王大断裂和北东向江南深大断裂交汇于工作区北部,北东向汤口大断裂的分支在区内通过,它们在区域上都是重要的控矿构造,控制着长江中下游一带岩浆岩及铜、铁、铅锌等多金属矿的形成和分布。

区内构造较发育,褶皱为太平复向斜的次级褶皱茂林—龙门背斜,其褶皱的核部为茂林岩体,轴向NE,其两翼产状分别为一翼北西倾,倾角约为30°,另一翼南东倾,倾角约10°。此背斜构造核部被印支期侵入岩所占,在平面上表现为似短轴状态。

区内没有较大的区域性断裂通过,主要为与茂林—龙门背斜伴生的次级构造,区内主要表现为与背斜轴向平行的北东向断裂,该方向断裂规模相对较大,蚀变发育,为成矿有利构造,另为背斜内部,尤其是背斜倾末端由于转折易产生破裂,断裂裂隙尤为发育,对成矿极为有利。

1.3 岩浆岩

区域岩浆活动强烈,具有多旋回性,岩浆岩分布面积广,主要为中酸性到酸性侵入体及多阶段岩脉侵入活动。其中印支旋回较大的岩体有榔桥岩体、云岭岩体、包村岩体、茂林岩体。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岩。燕山旋回较大岩体为九华山岩体,岩性为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脉岩主要有花岗斑岩、闪长玢岩等。

由于岩浆的侵入,围岩接触热变质作用以大理岩化和角岩化为主。带内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褐铁矿化等。

1.4 区域矿产

区域上已发现铜、钼、金矿床(点)多处,有铜山铜矿、茂林铜矿、萌坑钼矿、檀树岭钼矿、乌溪金多金属矿、南大山金矿等。它们主要产于中酸性岩体内外侧接触带及附近,与岩体关系密切。与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钾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工作区出露地层由新到老简述如下:

第四系(Q4):分布在工作区沟谷凹地,主要由黄褐色亚砂土、亚粘土和砂砾组成,厚度0~10m。

下第三系双塔寺组(N2):主要分布在工作区南部,岩性为灰白、紫红色砾岩、砂砾岩、含砾粉砂质钙质泥岩、含砾钙质石英砂岩互层、夹细砂岩。

志留系茅山组(S3m):分布在工作区东部,主要岩性为紫红、黄绿色细砂岩、夹粉砂质页岩。

志留系太平群(S2Tp):分布在工作区东北部,主要岩性为灰绿、黄绿色细砂岩夹粉砂岩及硅质页岩。

2.2 构造

区内地层表现为单斜构造,地层总体走向NE,倾向SE120°~130°,倾角10°~30°。

受区域性周王大断裂及江南深大断裂影响,工作区内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其中西侧湛岭一带尤为发育,详见1∶2000地质地形图。

构造走向主要为NW、NE、近SN向。

NW向断层出露较多,其中较大的构造为F1,走向NW,倾向约240°,倾角49°,出露宽约30m,地表延伸约800m,构造带内岩石破碎,常见有石英脉沿裂隙充填;其次为F4、F6、F7、F8,走向310°左右,宽度多在10~20m,地表延伸长度约80~200m,倾向SW,倾角较陡,约65°左右,带内岩石破碎强烈,上盘可见有构造泥,构造带内蚀变强烈,多见硅化、高岭土化、钾化、黄铁矿化和黄铜矿化。此组构造具有张性正断层或张扭性平移断层性质。

NE向构造为F3、F5,走向约70°,倾向SE,出露宽约15m左右,地表延伸长约300~500m,主要蚀变为硅化、钾化,该组构造是区内主要含矿构造。该组构造主要为张扭性构造。

近SN向构造仅F2,发育在岩体与砂岩接触带部位,为张性构造,宽约10m,走向推测长度为450m,倾向西,倾角约65°,带内岩石碎裂,主要蚀变见硅化。

2.3 岩浆岩

茂林岩体长轴方向呈NE向,出露长度约14km,宽5~6km。查区内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岩石呈肉红色或灰白色,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副矿物以榍石为主。岩石化学成分以硅过饱和为特征。在花岗闪长岩内部分布着较多的花岗闪长斑岩,呈岩枝状穿插于花岗闪长岩岩体中,同花岗闪长岩界线不清,往往呈渐变过渡关系,花岗闪长斑岩岩性主要特征是有较多的斜长石斑晶,构造蚀变发育,岩石较破碎,铜钼矿化往往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中。

茂林岩体为印支期侵入岩,系晚三叠世侵入。与该岩体有关的金属及非金属矿化主要有铁、铜、钼及硫、萤石等。

工作区内脉岩发育,主要为花岗斑岩脉、辉绿玢岩、闪长玢岩。花岗斑岩脉一般呈东西向或北东向,长几百至千米,宽几米至几十米,花岗斑岩脉呈灰白色或肉红色。由于后期蚀变作用多呈浅灰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其次为石英和云母,斑岩以长石为主,含量10%~30%。由于受后期构造作用影响,岩石较破碎,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较发育。辉绿玢岩和闪长玢岩地表出露很少,辉绿玢岩呈灰绿色,具辉绿结构,岩石致密坚硬,主要矿物为辉石,斑晶主要为斜长石;闪长玢岩呈深灰色或灰绿色,具明显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和石英,偶见黑云母,多含薄片状石膏和方解石细脉,局部绢云母化强烈。两者多出现在钻孔内,该脉岩形成时间晚于钼矿体,宽几米至十几米,对矿体有破坏作用。

由于岩浆的侵入活动,岩体内外接触带蚀变较发育,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等热液蚀变,并常伴随多金属矿化的形成。

2.4 围岩蚀变

区内蚀变较发育,特别在湛岭地区,蚀变主要为高岭土化、绿泥石化,与矿化有关的蚀变为硅化、钾化、绢云母化、石膏化。近矿蚀变为硅化、钾化(主要为钾长石化),远矿蚀变为钾化、绢云母化、粘土化。

3 钼矿体特征

3.1 矿体产出特征

依据前人资料成果,本次普查设计揭露工作的重点置于查区西部的湛岭一带,项目主要地质工作和槽探、钻探工作量亦集中于此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根据目前岩石化探和初步槽探及钻探揭露控制,该地自南向北可分为3个钼矿化带,地表呈北东向斜列式展布。

此外,液空中国还与客户建立关键信息及数据的数字化协作共享平台,更好地满足数字化环境下的信息沟通需求,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开发运用各种新型数字化工具,如e-logbook(电子工作日志)、电子工作票、电子巡检、电子安全管理平台、VR眼镜、数字化培训平台等。通过这些数字化工具的开发,液空中国可以进一步优化工厂内部以及工厂与中心团队之间的数字化工作流程,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3.1.1 矿带产出特征

根据目前岩石化探和初步槽探及钻探揭露控制,该地自南向北可划分为3个钼矿化带,分别为Ⅰ号带、Ⅱ号矿带和Ⅲ号矿带,地表呈北东向斜列式展布。矿带总体走向约NE50°~60°,倾向SE,倾角约35°左右。

Ⅰ号钼矿化带:分布在矿区西北部B11~B14线北部,共由19个矿体组成,含矿围岩主要为花岗闪长岩,矿带走向NE50°,矿体南东倾,倾角20°~40°,矿化沿走向方向控制延伸约375m,初步控制矿体标高+20~-290m。单矿体最大厚度14.32m,一般长度80m,Mo最高品位为0.182%,平均品位0.081%。

Ⅱ号钼矿化带:为主矿带,分布在矿区中部B10线~B14线南部,由57个矿体组成,含矿围岩为主要为花岗闪长岩,部分为花岗闪长斑岩,矿带走向NE50°,矿化沿走向方向控制延伸约480m,矿体总体南东倾,倾角20°~40°,部分矿体较陡,可达60°。初步控制矿体标高+30~-540m,单矿体最大厚度58.80m,一般长度为80m,Mo最高品位为0.177%,平均品位为0.069%。

Ⅲ号钼矿化带:分布在矿区南部6-6′线,含矿围岩为花岗闪长岩,矿带走向NE60°,倾向SE,倾角35°,矿化延走向方向控制长约80m,初步控制矿体标高+40~-390m,单矿体最大厚度10.58m,Mo最高品位为0.325%,平均品位为0.122%。

3.1.2 矿体产出特征

根据目前钻探揭露控制,区内共有钼矿体83个,矿体出露深度主要集中在0~-100m和-200m以下2段;上段矿体主要为小裂隙控制,厚度相对较小,约3m左右,-200m以下矿体集中且矿体厚度较大,最厚可达58.80m;矿体倾角多为南东方向约35°,仅在一号带,1、2、3共3个矿体受陡裂隙控制,倾角在55°~60°。

现列举几个发育在不同部位的矿体进行对比(见表1)。

表1 不同部位的矿体对比表

3.2 钼矿矿石特征

矿石成分:矿石矿物以辉钼矿为主,另见黄铜矿、磁铁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为石英、黑云母、绢云母、绿泥石、方解石、钾长石、石膏、榍石、金红石等。矿石矿物生成顺序为:磁铁矿→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

矿石结构构造:辉钼矿呈铅灰色,以自形、他形粒状、板状结构为主,另见浸染状构造。

矿石品位:主要有益组分Mo含量一般为0.041%~0.17%,平均为0.073%,最高品位达0.775%。矿石钼矿品位变化系数为55.13%,品位较稳定。矿体局部伴生铜,品位达0.1%~0.2%,可综合利用。

矿石自然类型主要有4类:①石英脉型辉钼矿;②微细脉型辉钼矿;③浸染型辉钼矿;④裂隙充填型辉钼矿。其中,以裂隙充填和微细脉型为主。矿石工业类型为原生辉钼矿。该矿床工业类型目前认为属斑岩型钼矿。

4 矿床控制因素及成因

4.1 控制因素

(1)岩体及接触带控矿。区内铁及多金属矿化一般与岩浆期后热液活动有关。区内花岗闪长岩的侵入不仅为矿化的富集提供了热源,而且在岩浆期后热液运移过程中不断使围岩中的成矿元素活动转移、富集成矿。接触带是构造薄弱地段,由于两侧岩石机械物理性质差异大,特别是渗透性、孔隙度、抗压抗剪强度不同,往往使岩石容易破碎,各种构造裂隙发育,为含矿热液提供了上升通道和沉淀场所。接触带是一个构造蚀变带,既接受岩体内部来的挥发成份和含矿热液,又可通过接触带向蚀变岩石或沿接触带向外运移,在接触带或其附近的裂隙中沉淀成矿。

(2)构造对矿化控制作用。构造起着导矿和赋存作用,区内矿化受构造的严格控制。区内控矿构造主要是近南北和北东向构造。上述含矿构造多数为汤口大断裂的次级或更次级构造。它们为矿液活动提供了通道和贮矿空间,构造的交叉变异部位是矿化富集地段。

本区含矿构造主要呈近南北向和北东向,长数十米至数百米,宽数米至十几米,一般为硅化破碎带,构造性质为张扭性(正断层),构造及围岩有较强的热液蚀变作用。

(3)热液蚀变对矿化的影响。成矿地段热液蚀变比较发育,具有一定规模,而矿石中的各种微细脉也较发育,特别是微细石英脉、黄铁矿脉等,往往与多金属矿化紧密相伴,与矿化相关的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高岭土化,这类蚀变可促使金在空间上重新分配,不断聚集于有利部位。

4.2 矿床成因

依据湛岭钼矿化成矿地质特征,近矿围岩蚀变以及矿化控制因素并比较邻区钼矿化特征,湛岭钼矿根据其成因为中低温热液矿床,矿床工业类型为斑岩型钼矿。

5 前景分析

湛岭钼矿位于江南深断裂南侧与茂林岩体的交汇处部位,地质构造背景为桃花潭志留系背斜轴部,其间发育S—N、NE、NW向断裂构造及花岗闪长班岩、花岗班岩等岩脉。茂林岩体为燕山中期太平花岗闪长岩向北倾伏延伸后再昂起的一岩株。在太平岩体东接触带—茂林岩体这一南—北向构造—岩浆带上,形成了铜、铅、锌、钼、钨、金等热液矿床(点)数处,且这一地区岩体内外接触带及岩体内部构造破碎带较发育,普遍具有硅化、角岩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钾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等,表明岩浆岩后期热液活动非常发育。故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矿区已经初步发现自北向南分布的3个钼矿带中,目前沿矿体走向、倾向上还没有完全控制,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通过进一步的综合研究开阔思路,通过对矿体沿走向和倾向上的蚀变分带类型的研究以及矿化与蚀变的关系研究,来进一步查明矿体特征、空间分布,建立成矿模型,通过勘探线之间加密,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矿石物质成份、矿石质量等,扩大找矿成果,更好地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

[1]安徽省核工业勘查技术总院.安徽省泾县凤村—大康地区普查报告[R].2009.

猜你喜欢
花岗钼矿硅化
专利名称:一种钼矿和钨矿的联合冶炼工艺
安山玢岩-花岗斑岩混合矿石的磨矿产品粒度特性研究
安徽省宣城市溪口—鲍坑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万众一心战疫情
浅析涞源县大黄峪钼矿成矿远景
准苏吉花斑岩型钼铜矿床岩体特征及成矿机制研究
金盆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全球十大钼矿
基于波形特征的露天钼矿微震事件的识别分析——以卓资山钼矿为例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山湾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