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 1月23日,农业部在北京召开渔业转型升级推进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总结回顾2017年以及过去5年的渔业渔政工作,分析当前渔业渔政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研究新时代渔业发展的目标任务,谋划部署2018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渔业渔政工作。
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回顾2017年以及过去5年的渔业渔政工作,对新时代渔业渔政工作开展提出要求。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2017年,在农业部党组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国渔业系统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和中央“三农”决策部署,坚持“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总目标,牢牢抓住转方式调结构主线,着力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渔业资源管理举措,巩固和发展了渔业的好形势。总体上可以用“减量、增收、提质、平稳”四个关键词概括。减量,水产品总产量增幅回落2.7个百分点,捕捞产量同比下降4.7%。增收,渔民收入持续增长,预计渔民人均纯收入18,450元,同比增长9.2%。提质,产业结构逐步调优,二三产业发展提速,休闲渔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平稳,渔业安全形势稳定向好,全年渔业船舶水上事故、死亡(失踪)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4.7%和45%,水产品产地抽检合格率99.7%。
会议指出,2017年渔业发展巩固了十八大以来的好形势。五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渔业,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召开了全国现代渔业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和远洋渔业座谈会,汪洋副总理均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经国务院同意农业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内渔船管控 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的通知》。农业部对渔业转型升级进行全面部署,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和《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将渔业发展重心由注重数量增长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各级渔业部门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渔业转型发展取得重要成效,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持续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渔业绿色协调发展呈现新气象。五年来,我们深入推进渔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持续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大力推广循环水养殖、大水面养殖和综合种养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启动新一轮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组织划定养殖区、限养区、禁养区,开展洞庭湖区水产养殖污染治理试点,创建29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4020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3个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2800万亩。控制和调整捕捞业,启动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开展限额捕捞试点,坚持渔船双控制度,加快减船转产,共减船7767艘、功率46万kW。大力开展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实施史上最严的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坚持和完善长江、珠江、闽江等重要水域禁渔期制度,实施中华鲟、长江江豚、斑海豹、中华白海豚等4个保护(拯救)行动计划,开展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完成赤水河流域捕捞渔民退捕转产。划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67个,建设海洋牧场示范区64个,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及珍稀濒危物种超过1800亿单位。
二是持续加强监管治理,渔业安全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创建平安渔业示范县90个、文明渔港17个,渔业船舶水上事故呈明显下降趋势。坚持“产出来”与“管出来”相结合,持续开展“三鱼两药”整治,产地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连续5年稳定在99%以上,创建4个全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建设,推动河鲀市场有条件放开。组织实施国家水生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在江苏启动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开展渔业官方兽医资格认定试点,未发生区域性重大水生动物疫情。
三是持续拓展产业功能,渔业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五年来,我们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延伸渔业产业链,不断拓展渔业新功能。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业,水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8%,辐射带动能力明显提升。大力发展休闲渔业,认定27个国家级最美渔村、25个全国示范性渔文化节庆活动、477个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加强渔业品牌建设,先后涌现出潜江小龙虾、盱眙小龙虾、阳澄湖大闸蟹、三门青蟹、宁德大黄鱼等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力的渔业品牌。小龙虾、大闸蟹等水产品,带火一条街,兴盛一座城。推进“互联网+渔业”深度融合,用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手段改造渔业、提升渔业。
四是持续加强渔政执法,渔业规范发展取得新成效。五年来,我们坚持依法治渔、依法兴渔。持续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和“绝户网”,打击电毒炸鱼等各类非法捕捞行为,全国共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3万余艘、“绝户网”90多万顶,极大震慑了违规违法行为。组织开展“亮剑2017”渔政执法行动,查处违规案件近1.5万件,处理涉案人员1.34万人,向公安机关移送2962人,成为中国渔政的一项品牌工作。加强远洋渔业规范管理,先后对78家企业、264艘远洋渔船和206名船长进行处罚,并将15名违规责任人员列入第一批远洋渔业从业人员“黑名单”。
五是持续推动渔业“走出去”,渔业开放发展取得新进展。五年来,我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开展渔业对外交流合作。全面参与7个区域渔业管理组织事务,与毛里塔尼亚、阿根廷、伊朗、塞拉利昂等国建立政府间合作机制,中美、中欧、中俄等渔业合作进一步拓展。我们与越南联合开展北部湾增殖放流活动,与菲律宾开展水产养殖合作,为稳定南海局势、维护外交大局做出特殊贡献。远洋渔业产业规模和素质大幅提升,作业渔船达2500多艘,其中1300多艘进行了更新改造,总产量约200万吨,总体规模居世界前列。水产品国际贸易保持高位运行,出口额、顺差连续五年分别稳定在20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以上,稳居国内大宗农产品首位。
六是持续健全支撑保障,渔业综合发展能力有新提升。为促进渔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保障,中央对渔业的投入超过1300亿元,实施了海洋渔船更新改造和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启动国家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和大型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船等重大建设项目,恢复对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支持,开展数字渔业试点,水产良种、渔港和渔政装备建设平稳推进。渔业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技术体系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审定58个新品种、297项渔业国家和行业标准,科技贡献率从55%提升到60%。我们积极推进产业扶贫,重点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大水面增殖业等六大行动,开展试点示范,打造渔业产业扶贫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会议强调,五年来的成绩是喜人的,转变是深层次的,经验是弥足珍贵的。成绩的取得,根本是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有习近平总书记对渔业的亲切关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央强农富渔的方针政策,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国渔业系统干部职工的努力工作和广大渔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会议指出,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确立了新时代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略,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了系统部署,对渔业渔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渔业是农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渔业不仅在保障农产品供应、促进农渔民增收、繁荣农业农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等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全国渔业系统要系统谋划新时代渔业发展思路,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单,锲而不舍,接续奋斗,只争朝夕,扎扎实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加快建设现代化渔业强国。
一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渔业渔区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渔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战略机遇。渔业要按照20字总要求,全面对接、系统谋划、统筹推进。要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着力点,不断发展渔业生产力,做大做强渔业产业。按照生态宜居的新要求,渔业不仅要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水产品,还要提供优美的水生态环境。促进乡风文明,要求我们注重传承渔文化,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加的休闲、度假和健康等方面的要求,提供更好的休闲文化生活。推进治理有效,就要创新渔业渔区管理,依法治渔,维护渔区稳定。实现生活富裕,就要不断提高渔业发展质量效益,实现渔民增收致富,提高渔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二要在美丽中国建设中把渔业生态养护得更美丽。习近平总书记对渔业生态环境十分重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上,多次讲到渔业。总书记强调,要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施全面禁捕,加大近海滩涂养殖污染治理力度,继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体系。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是水生态系统的核心,渔业资源环境不美丽,就没有水域生态环境的美丽,美丽中国就是不完整、不充分的。我们要切实践行“两山”理念,保护绿水青山,还渔业美丽本色,再塑“日暮紫鳞跃,圆波处处生”的景象,为人民提供更多清新美丽的渔业生态环境产品,使渔业成为渲染美丽中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给党中央、给习总书记交上满意答卷。
三要把质量效益作为提高渔业核心竞争力的牛鼻子紧紧扭住不放。今年是农业部的质量年。质量效益是现代渔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渔业要强、渔民要富,产业发展的质量必须高、效益必须好。我们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确定思路、制定政策、落实工作的根本要求,紧紧依靠科技,创新现代渔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大力发展绿色水产养殖业,用加工业提升渔业、用休闲体验拓展渔业、用品牌建设做强渔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不断提高渔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四要在深化改革开放中激发渔业发展活力。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渔业是改革的试验田、开放的先行者,渔业最早放开、率先走出去,为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样板。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渔业要继续发扬改革先行者的传统,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不断优化政策供给,不断激发改革创新活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渔业现代化步伐。要继续做开放排头兵,持续深入走出去,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全球渔业治理、推进开放型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五对表对标十九大,理清渔业渔政工作思路。按照十九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总体安排,建设现代化渔业强国的任务也要分步安排,第一步,力争到2020年,渔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35年,基本实现渔业现代化;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现代化渔业强国。虽然目前现代渔业建设发展势头良好,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渔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对优质安全水产品和优美水域生态环境的需求,与水产品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和渔业对资源环境过度利用之间的矛盾。渔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很突出,主要表现为,水产养殖业数量规模和质量效益不平衡,质量效益发展不充分;渔业生产发展和生态保护不平衡,生态保护不充分;养殖水域利用不平衡,深远海发展不充分;渔业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平衡,二、三产发展不充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利用不平衡,国际市场和资源的利用不充分。
会议指出,面对这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也要坚持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要在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渔业渔政工作中,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目标,不断创新发展机制,培育发展新动能,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完善管理措施,修复资源生态,防控发展风险,改善渔民民生,推动形成绿色高效、安全规范、融合开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渔业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渔业强国。
会议还明确了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渔业渔政工作思路。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十九大对新时代渔业发展的新要求,认清形势、顺应时势,及时转变思想观念、调整工作重心方法,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切实将渔业从数量增长、规模扩张转到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上来。
会议指出,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将是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当务之急,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变革,走绿色发展之路,把过多的网箱养殖退出来,调整养殖结构,转变养殖方式,推广清洁生产,防控养殖污染,实现由粗放经营、单一增产向提质增效、绿色生态转变,增加绿色、优质、安全水产品供给。
一要优化区域布局。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石,是水产养殖业与其他行业协调发展的依据。划定水域滩涂养殖区、限养区、禁养区,组织编制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是国务院交给农业部和各级渔业部门的任务,也是《渔业法》《水法》等法律赋予我们的职责,必须加快推进。韩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上两次对这项工作进行了部署,各地务必抓好落实。在组织领导上,要加强部署协调,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在工作进度上,要进行严格考核,确保年底前完成规划编制并发布;在规划质量上,要避免抢进度、重产业、轻布局,编好养殖业发展的空间底图。
二要美化养殖环境。养殖水域滩涂是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是一场产业革命,也是一场环境保卫战。要建立健全绿色养殖的制度体系,加强全程监管,提升养殖者环境保护责任意识。要以近海滩涂养殖污染治理为重点,集中开展养殖水域滩涂环境治理,全面清理非法养殖,治理网箱养殖污染,治理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尾水,推进达标排放。要科学确定养殖容量,节约利用资源,鼓励循环水养殖,探索建立轮养模式。要积极发展碳汇渔业、净水渔业,把水产养殖场建设成为美丽渔场、水上景观。这里,我要强调一下,在清理整治网箱养殖过程中,该减的一定要减下来,但是该留的也要留下来,绝不能搞一刀切。特别是影响到养殖生产者合法权益的,要合理补偿、妥善解决。
三要调整养殖结构。加强养殖品种创新,大力发展水产种业,培育绿色生态特色品种,调减结构性过剩的大路货,做到产得出、产得优、卖得出、卖得好。要着力调整生产结构,在内陆推广池塘和工厂化循环水、大水面生态养殖、稻田养鱼和盐碱水养殖,在近海推广贝藻间养、立体生态养殖,在深远海推广深水网箱、大型智能平台养殖。要引导养殖水域、劳动力、资金、科技、装备等生产要素,流向深远海养殖、稻渔综合种养、循环水养殖等领域,提高水产养殖全要素生产率。
四要提升养殖品质。全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进一步完善创建内容,把创建活动引向深入。加快水产配合饲料研发和推广,替代、减少冰鲜野生幼杂鱼使用。要切实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深入开展“三鱼两药”等重点品种、重点问题的专项整治,实施检打联动,保持监管高压态势。切实加强水生生物安全监管,强化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支持渔用疫苗研发推广,加强水生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推进水产苗种产地检疫试点,从源头控制疫源疫病传播。
此外,今年农业部将出台关于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还要召开现场会,各地要提前研究,做好准备,抓好落实。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打击涉渔“三无”船舶、清理取缔“绝户网”、长江全面禁渔等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这些问题上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尽快遏制并扭转水生生物资源衰退的趋势。
一要持之以恒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抓好长江大保护。农业部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以国办文件出台《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出台后,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工作措施,争做“共抓长江大保护”的先行示范。今年,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已正式启动,沿江各省要推动成立由党委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的禁捕工作领导机构,完善工作机制,整合项目资金,统筹各方力量,切实把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坚决打好长江水生生物大保护的第一仗。
科学划定江河湖海限捕、禁捕区域是水域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措施。目前,全国七大流域中长江、珠江和淮河流域已实行禁渔期制度,今年农业部将启动实施黄河禁渔,松花江、海河和辽河流域禁渔工作也要纳入议事日程,还要深入研究和推动长江流域以外的水生生物保护区长期禁捕工作,争取早日取得更大突破。
二要持之以恒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和“绝户网”,保持渔政执法高压态势。涉渔“三无”船舶和“绝户网”的存在,严重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破坏渔业资源、扰乱作业秩序、影响国家周边安全和国际形象,是危害渔业转型升级的“毒瘤”,必须铲除、根除。下一步,我们要持之以恒,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继续强化执法攻坚,形成严防、严控、严查、严处的长效机制。农业部将会同有关方面,制定新一轮的清理取缔行动计划,进一步统一各地、各部门思想,明确任务目标和职责分工,设计路线图,规划时间表,在全国掀起清理取缔工作热潮。农业部将继续组织开展“亮剑2018”系列渔政执法行动,将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和“绝户网”作为主要内容,向深度和广度推进。今年是中国渔政成立60周年,农业部将开展系列纪念活动,对全国渔政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深入推进渔政执法队伍建设。
三要持之以恒开展减船转产,推动捕捞总量管理制度落实落地。要从投入和产出两方面用力,推动捕捞能力与渔业资源可再生能力相适应。下一步,要乘势而上进一步抓好落实,继续加大减船转产力度,保障减船进度,切实降低捕捞能力;要继续创新渔船管理机制,加快实施渔船分类分级分区管理,落实船籍港和停泊港监管责任,强化渔运船管控,加大幼鱼资源保护力度;要继续完善并实施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加强休渔效果评估,没有最严只有更严;要在科学评估渔业资源可捕量的基础上,总结浙江、山东试点经验,有序扩大限额捕捞试点范围,探索产出控制的新路子,完善总量管理手段。
四要持之以恒完善养护措施,推进渔业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和修复渔业生态环境,既要通过系统保护做好“减法”,还要实施生态修复做好“加法”。要坚持质量和数量并重,科学有序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活动,确保增殖放流效果。要坚持生态优先、开发和保护并重,继续稳慎推动海洋牧场建设,着重打造一批生态型、公益型的海洋牧场示范区。要健全水生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完善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完善渔业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是水生生物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要予以特别保护。要全面贯彻落实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加快配套法规规章制度的制修订,组织实施好中华鲟、长江江豚、斑海豹、中华白海豚等旗舰物种保护行动计划。要持续加强珍稀濒危物种调查监测和科学研究,积极推动保护区建立或升级,实施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专项生态修复工程。
会议指出,当前,渔业产业质量效益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规模大、效益不高。我国渔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产业规模不小,但是比较效益不高,劳动生产率远低于国民经济二三产业。二是产品多、品牌不强。我国水产品品种齐全,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众多,但是大品牌不多,市场号召力强、全国闻名、尤其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水产品品牌更少。三是产业全、链条不长。渔业产业体系全,“养、捕、加、增、休”都有,但是第一产业大,精深加工发展不足,二三产业带动能力弱,产业融合度不高。现代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产业体系的竞争,必须在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上下功夫,向产业融合要效益,不断提高渔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一要加工促渔。要顺应国内新消费群体的需求,发展优质、便捷、健康水产加工品,推进水产品进学生餐,引导和培育国内消费,拓宽水产加工品国内市场。在水产品主产区积极发展加工业,建立加工技术目录,推广绿色加工技术,创建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和加工示范园区,增强聚集和带动能力。培育壮大水产加工流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产加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要继续稳固水产品加工出口优势,支持加工企业走出去,进一步扩大水产品出口,提高水产品国际竞争力。
二要休闲拓渔。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推进渔业与文化、旅游等深度融合,结合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垂钓、渔家乐、渔事体验和渔文化等综合性休闲渔业。要继续在去年“四个一”创建的基础上,培育休闲渔业精品,打造类似哈尼稻渔综合种养、鲤鱼溪民俗文化基地那样的休闲渔业典范。
三要品牌强渔。今年,农业部还将结合“三区三园”建设、绿色食品认证等,再遴选推介出一批更优农业品牌。我们要积极营造渔业品牌成长的环境和土壤,支持水产品品牌建设,将有影响力的水产品品牌遴选出来。还要针对重点品种,做好产销对接,组织发布产业发展报告,继续支持办好品牌推介活动。
四要科技兴渔。渔业要实现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必须插上科技的翅膀,跟上科技创新的步伐,享受科技进步的红利。要整合渔业优势科研资源,形成创新合力,重点在现代种业、疫病防控、质量安全、加工流通、装备升级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要推进产学研推大联合,加快渔业先进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提高转化率。推进“互联网+现代渔业”深度融合,引导渔业生产主体与电商平台对接,开展“数字渔业”示范项目,推进水产养殖物联网应用推广,让产业和产品带电、上网。
五要产业扶贫。要充分发挥贫困地区资源环境优势,发展特色水产业,走出一条具有产业特色和地域特点的渔业扶贫开发及援疆援藏道路。要加强对口帮扶,加大培训力度,培育新型职业渔民,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要及时总结推广优秀范例,筛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接地气的产业扶贫案例,推介贫困地区渔业品牌建设成果,以点带面推动全国渔业扶贫工作开展。
会议指出,这些年,我们在渔港方面投入了很多,建设了不少,但是总体上,渔港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管理效能还不高、功能发挥不充分,一些渔港环境恶劣。必须创新机制,推进改革,提升效能,加快推进渔港经济区建设。初步思路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不断加强渔港建设,完善综合管理体系,加强环境整治,拓展渔港功能,实现依港管渔、依港促安、依港兴业、依港兴城,建设美丽兴旺的新型渔港经济区。
一要加强渔港建管。依港管渔兴业,建港是基础。实现有港可依,需要中央、地方、社会齐发力。近期,农业部印发了《渔港升级改造和整治维护规划》,还将印发《全国沿海渔港建设规划(2017-2025年)》,规划建设以沿海中心渔港、一级渔港为核心的渔港体系。各地渔业部门要主动入位,积极推动把渔港建设纳入当地城镇发展规划,优先保障渔港用地用海指标;将渔港建设纳入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约束性指标进行目标责任考核,层层落实责任。加大渔港公益性设施建设的资金扶持,渔业油价补贴要向渔港建设维护倾斜。进一步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渔港经营性设施建设。要积极推进渔港立法,建立健全渔港建设、管理、维护机制。
二要实施以渔港为中心的综合监管。要提升渔港综合监管效能,积极探索建立渔港港长制,推进渔船检验和渔政执法与渔港监督机构协同进驻渔港,并协调公安边防、海警、海事等部门现场办公,推进渔业执法关口前移。要落实依港管船管人管渔获管安全的新要求,加快推进渔港管理可视化、船人实时动态化、渔获数据信息化,建立渔船进出港报告制度,把安全隐患消除在港内,把违规行为整治在港口,把非法渔获截留在港区。要逐步推行渔获物定点上岸制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鼓励、引导和规范定点卸货、在港销售或转运,力争在2020年前,所有大中型渔船定点卸货。加快构建渔获物可追溯登记体系,实施渔获物统一绿色标签,强化港口核查监管,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流通加工环节的跟踪检查,让非法渔获物无法流通交易。
三要大力发展渔港经济区。要把渔港经济区纳入乡村振兴整体规划,以渔港为中心吸引和集聚各类生产要素,巩固和提升传统功能,带动加工贸易、冷链物流、休闲渔业、海洋牧场、滨海旅游等多元化产业发展,建设渔业综合生产基地。要在产业集聚的同时促进人口集聚,鼓励和引导优秀企业,深入挖掘渔港渔业文化,加强品牌渔港商标注册,打造人文渔港、景观渔港、主题渔港,建设特色渔乡小镇和渔业城镇,实现港、产、城一体化,塑造现代化渔港样板区。要鼓励有条件的渔港和渔港经济区先行先试,利用自由贸易区规则和国家优惠政策,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海洋强国建设,尽快形成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海洋渔业综合发展平台。四要加强渔港生态环境整治。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追求,建设文明、美丽渔港,彻底告别渔港“脏乱差臭”的旧面貌。要改善港区生产生活设施布局,切实开展油污水、废弃网具以及生活垃圾等集中处理。加强港容港貌整治,开展渔港水域清理、港池航道疏浚,规范渔船停泊,推进渔港道路硬化、港区亮化、生态绿化、环境美化,把渔港经济区打造成为生态良好、环境优越、具有独特魅力的新渔区。拓展“文明渔港”创建的外延,丰富活动内涵,增加环境指标,抓点带面,推动美丽渔港建设。
会议指出,新时代渔业走出去,必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重点在规范、参与、拓展上下功夫。
一要推进提质增效,促进远洋渔业转型升级。“十三五”期间,全国远洋渔船数量将稳定在3000艘以内,企业数在2016年基础上“零增长”。各有关地方和企业要转变思想观念,丢掉盲目造船、以规模数量论英雄的传统思维,把精力用在提质增效上。要着力推进优化区域与产业布局,延长远洋渔业产业链,推进远洋渔业海外基地建设,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同时,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积极稳妥参与南极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积极参与北极渔业资源调查与管理研究。
二要强化规范管理,树立我负责任国家形象。下一步,打击涉外渔业违法违规行为必须越来越严,要以负责任态度参与国际渔业资源开发利用。要继续稳定开展周边涉外渔业合作,维护我传统渔业权益,同时,在中央外办的领导下,严厉打击非法越界捕捞,维护周边水域渔业秩序稳定。各地要进一步强化渔船源头管控,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哪个地方的船哪个地方负责。
三要参与全球渔业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一直都是国际渔业治理的重要力量,是参与者、履行者、贡献者。今后,我们要继续参与全球渔业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加快研究批准或加入《联合国鱼类种群协定》《粮农组织港口国措施协定》等重要国际文书,全面参与国际和区域渔业管理组织事务,不断提升我渔业国际话语权与全球影响力。不断拓展双边渔业合作,完善渔业双边对话机制,通过双边交流合作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渔业。在做的同时,还要加强宣传,通过各类宣传渠道,讲好中国渔业故事,传播中国渔业正能量。
四要推动水产养殖走出去,拓展渔业合作新空间。水产养殖是我国渔业发展的优势,是世界渔业发展新趋势。近些年来,在渔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很多国家和地区希望与我国开展养殖领域的合作。我们要积极回应,充分发挥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技术优势与产业优势,推进水产养殖企业对外交流合作,发展水产养殖、苗种繁育、水产品加工、饲料、物流等相关产业,推进海外水产养殖基地建设。鼓励支持水产科研推广单位开展科研技术、人才培训等对外合作,加强与有关国家开展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以及水生生物、濒危物种保护等合作,拓展渔业合作发展领域和空间。
会议强调,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现代化渔业强国的方向、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落实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和政绩观的重要标志。
会议号召,各级渔业部门的同志要切实加强十九大精神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渔民谋幸福,为渔区谋振兴,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懂渔业、爱渔村、爱渔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要切实加强纪律和作风建设,进一步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要加大强渔惠渔政策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特别是油补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快项目实施。
会议还对2017年全国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平安渔业示范县、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全国渔业执法文明窗口、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代表颁发了证书。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和重庆等7个省(市)的代表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推动渔业转型升级的做法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