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荣穗
柬埔寨王国,通称柬埔寨,旧称高棉,位于中南半岛,西部及西北部与泰国接壤,东北部与老挝交界,东部及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南部则面向暹罗湾。柬埔寨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早在公元一世纪就建立了统一的王国。
柬埔寨的音乐
音乐在柬埔寨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不管是在各种庆典和宴会上,还是在娱乐场所,都离不开演唱和音乐。柬埔寨民族音乐主要有3种形式:轻音乐,一般为戏剧伴奏;宾柏乐节奏较快,一般为舞蹈伴奏;高棉乐是一种非常欢快的音乐,一般在庆典或婚礼等喜庆的日子里演奏。据史书记载,在15世纪初仅仅被暹(xiān)罗(泰国的古称)俘虏的工匠、庙宇师父、雕刻师、画师、音乐家、舞蹈家等艺人就达4万人之多。然而,这些艺人成就了泰国的皇室音乐,成为泰国音乐文化的先河。近代受到欧洲等文化的影响,加上柬埔寨人的包容及品味形成柬埔寨的一部分,后人称柬埔寨艺术为 “十字路的艺术”。
柬埔寨乐器
柬埔寨的乐器种类繁多,极有特色,本期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来自柬埔寨的乐器吧!
筚篥
筚篥(bì lì)是一种古代管乐器,也称管子,可用于军中演奏。它的管身是木制的,上面开有8孔(前七后一)。管口插一苇制的哨子而发音。管也分大、中、小3种,以及双管和加键管。大的管长约33厘米,中的长约24.5厘米,小的长约18厘米。大管比小管低四度,音色高亢,可用于领奏。
最开始,筚篥是用羊角和羊骨制成,后来改由竹制、芦制、木制、杨树皮制、桃树皮制、柳树皮制、象牙制、铁制、银制等等,而以竹制最为普遍,制作较为简单。它的音色响亮、清脆、音量大,模仿和表现力很强。这种乐器用途广,多用于地方戏曲、民间管乐合奏、寺庙音乐等。
竹琴
竹琴,又名道琴,是一种打击弦鸣乐器。琴体用两端带有竹节的大龙竹制作,在两个竹节之间开有一个圆形出音孔,音孔两旁分别有两条竹皮篾丝为弦,弦的两端下面各支一个竹制琴马,使竹丝弦离开筒身并具有一定的张力,移动弦下的琴马,可调节竹弦的音高。在两条竹弦和筒身之间,还夹有一个棱形篾片以调音。每支竹琴可发出4个乐音。演奏时多为坐姿,左手握着竹琴一端或将其平置于桌面或地面上,右手执小竹棒敲击竹皮弦,发音叮咚有声,但音量较小,音色较柔和。
鳄鱼琴
鳄鱼琴,是古代宫廷的一种拨弦乐器,后来流传于民间。现代流传的鳄鱼琴已改为古舟形,有3根弦,琴体侧面和上面装饰着象牙雕刻花纹。演奏时将琴平置架上,左手按弦,右手用固定于食指上的象牙拨子弹拨。高音弦奏旋律,低音弦为固定低音伴奏。鳄鱼琴的音色浑厚柔美,所奏乐曲具有独特的韵味,多用于合奏,也能独奏。
柬埔寨舞蹈
柬埔寨舞蹈分古典宫廷舞和民间舞两类。前者是通过舞蹈动作和歌唱来表演古典剧;民间舞蹈自由轻松,深受人民喜爱。
柬埔寨古典宫廷舞体现了浓郁的柬埔寨文化。舞者基本上就是在模仿蛇的动作,人的手是蛇的头,脚是蛇的尾巴。柬埔寨宫廷舞的悠久历史,早在吴哥王朝时期,宫廷和寺庙中就蓄养了大批的舞蹈家和乐师。在宗教仪式中,音乐舞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舞蹈家被视为“人间神女”,享有尊贵地位。
古典宫廷舞
柬埔寨古典宫廷舞蹈的伴奏乐器,以黄铜面锣、木琴和银铃为主,以芦笛为辅。柬埔寨宫廷舞有国王、王子、公主、仙女、魔王和猴等角色,并用整套的手语表示哭、笑、恩爱、叩拜、战斗、诱惑等不同的含义。它要求演员经过长期的规范训练,使其双臂、手指动作柔韧绵软,身体动律细腻而丰富,舞蹈程式严谨,仪态万千,显示出含蓄的东方美。
民间舞
南旺舞是柬埔寨和泰国流传最广的舞蹈。无论是在繁华的城市,还是在偏远的乡村,无论是官绅商贾,还是百姓平民,柬埔寨的男女老幼都喜欢跳南旺舞。在新年等欢乐的节日,在婚礼等家庭庆典,南旺舞是必不可少的节目。即使在插秧、收割等农忙季节,人们也常常聚集在劳动工地上,共跳南旺舞。
南旺舞起源于柬埔寨的古典舞蹈,它的动作也多采用古典舞蹈的姿势,主要表现在手指、手腕和臂膀上,动作柔软优美。在正式跳南旺舞时,场地中央会摆放一张小桌,上面放一个花瓶,内插鲜花,跳舞的人围着桌子转圈跳。首先由举办舞会的男主人開始跳舞,跳完一圈后,他点头招呼男舞伴一起跳。他们跳完一圈后,走到女舞伴面前停下来,点头或合十,邀请她们一起跳舞。女舞伴也合十还礼,表示接受邀请。南旺舞旋律是越来越快的,能把欢乐的气氛推向高潮。当鼓手连续击鼓时,男女舞伴同时停止跳舞,对面站定,双手合十,表示告别。
多彩的节日
在柬埔寨,一年中的节日很多,有新年节、送水节、风筝节、斋僧节、雨季安居节等,其中送水节是柬埔寨最盛大、隆重的传统节日。
送水节,也称龙舟节,一般在每年的10~11月举行,它标志着一年中雨季的结束和捕鱼季节的到来。节日期间,王宫周围、湄公河畔张灯结彩,金边市民放假3天,大家愉快地享受一年的劳动成果,迎接下一个耕种季节的到来。在王宫广场前的湄公河上举行的龙舟大赛是送水节最热闹的庆祝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划船能手在此大显身手,一比高低。
吴哥古迹
吴哥古迹位于暹(xiān)粒省境内,距首都金边约240公里,是柬埔寨民族的象征,被誉为东方四大奇迹之一。现存吴哥古迹主要包括吴哥王城(大吴哥)和吴哥窟(小吴哥)。
在公元9~15世纪时,吴哥曾是柬埔寨的王都。吴哥始建于公元802年,真正完工在1201年,前后历时400年。1431年暹罗军队入侵后,吴哥遭到了严重破坏,王朝被迫迁都金边。此后,吴哥被遗弃,逐渐淹没在丛林莽野之中,直到19世纪60年代一个叫亨利· 穆奥的法国博物学家发现了吴哥古迹。吴哥古迹现存600多处,分布在面积45平方公里的森林里。大吴哥和小吴哥是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有许多精美的佛塔以及众多的石刻浮雕,蔚为壮观。这些佛塔全部用巨大的石块垒砌而成,有些石块重达8吨以上。佛塔刻有各种形态的雕像,有的高达数米,生动逼真。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把整个吴哥古迹列为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