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伯钧
广西天等县,地处滇黔桂石漠化片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天等有13万在外省务工的农民工,这是我们大力发展扶贫车间的重要基础。扶贫车间孕育在走南闯北天等人的文化积淀之下,创办在东部产业转移大潮之中,深深烙上了天等元素,充分体现了天等智慧,鲜明镌刻天等精神,彰显了天等力量。”天等县委书记吴强说:“从2017年11月起,天等县委县政府就开始打造扶贫车间升级版,旨在构建精准脱贫新格局,进一步探索乡村治理方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天等由深度贫困县向山区强县的华丽转变。”
一头连着偏远山村的妇女,一头连着欧美国家的商超;一头连着东部的研发基地,一头连着大大小小的扶贫车间。在天等,人才和技术涌向大山角落、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下乡、农村土地得以盘活,新时代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找到了重要载体。
新举措 扶贫小车间撑起大产业
在天等县返乡创业园区,九零零工艺饰品涂装有限公司老板梁邦红站在监控大屏幕前,观看着各个扶贫车间的生产状况。九零零工艺饰品涂装有限公司由梁邦红于2016年创立,有4条生产线投入生产,50多名员工中多为农村留守妇女。该公司还将相对简单的产品制作工序分流到各村屯,形成流动的“扶贫车间”近10个,帮助300多名困难群众在家实现就业增收。
“我以前一直在浙江做生意,现在这些加工的产品全部都是销到义乌,再出口欧美等各个国家。”梁邦红说,为了方便各个村屯的群众就近就业,他通过联网的方式成立了流动的“扶贫车间”,并率先采用互联网技术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该公司员工农青梅说:“现在每个月工资2000元左右,虽然比在广东打工挣得少了些。但是,离家近,方便照顾小孩。”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扶贫车间有效运行的载体。像梁邦红这样回乡创业的天等人,比比皆是。
黄静芳,天等县天等镇太平街人。2016年的1月,在外务工多年的黄静芳,毅然返乡创办了天等首家扶贫车间都康乡鑫达手套厂。短短两年间,该厂由小变大,目前已增开分厂3家,拥有固定员工162名,年营业额500万元以上,帮助30多户贫困户成功脱贫摘帽。
黄静芳的成功,带动了很多困难群众自主创业。天等镇太平街的黄忠良,曾经在鑫达手套厂务工半年,后来在黄静芳的指导和帮助下,回到天等镇开办了天等县利达手套厂,召集当地15名邻里街坊和周边的留守妇女一起创业,所生产的手套全部由黄静芳代销。2017年,黄忠良扩大规模,又在龙茗镇开起了一家分厂,带动12名村民共同创业。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天等县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就业“扶贫车间”发展的实施方案》《返乡创业优惠政策暂行办法》等文件,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扶持,进一步激发了返乡人员、致富能人等群体就近创办“扶贫车间”的热情。
天等县委书记吴强感慨地说:“扶贫车间充分挖掘了农村的人口红利,留守妇女和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被激活了,返乡创业者也被激活了。”
新思路 扶贫车间形式多样化
据了解,除了“加工扶贫车间”外,天等县还大胆创新,摸索推进了“扶贫养殖车间”模式、“扶贫种植车间”模式、“休闲旅游扶贫”模式、“贸易扶贫车间”模式等多种模式,做到“宜工则工、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宜游则游”,形成了返乡创业发展型、园区企业扩散型、家庭作坊扩大型、外引内联配套型等多个类型的“扶贫车间”。
天等龙茗镇扬翔公司养猪基地则采用的是外引内联配套模式,引进外来公司投资建设,吸纳贫困户以扶贫贴息贷款5万元参股,每年给予贫困户股金10%的分红5000元。基地用工优先雇用附近村屯的贫困户,每人年收入3.6万元左右,贫困户有了稳定收入。该项目占地50亩、总投资2500万,计划年出栏生猪7000余头,可带动42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在多个类型"扶贫车间"中,还不乏"互联网+物流+农产品"的新兴交易模式。天等县依托广西空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架设的"空中农贸市场"平台,在54个贫困村创建了"空店"扶贫车间,收购各地贫困户的农副产品、手工作品等,由"空店"总部分发销售到各社区,累计交易金额400多万元,涉及贫困户1600多户,每年可为贫困户增收3000至4500元。同时,该县利用中国人寿电商"惠生活"平台销售天等县指天椒酱、把荷芋头、都康富硒香米、苦丁茶叶等特色农产品,交易金额达500万元,受益贫困户约200户。
广西环球国旅公司总经理黄文强在外打拼多年,两年前,他与合作伙伴在道念村立屯流转了400多亩土地,发展中高端水果种植。
“每亩土地年租金600元,在果园干活日工资80元,而且贫困户还能享受每年4000元的小额贷款分红。”道念村包村工作队队长邓洁源说,目前果园已种下西瓜芭乐、香水柠檬等多种优质水果,屯里还在规划发展乡村旅游业,并结合立屯精神打造艰苦奋斗教育基地。
天等县岩林庄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返乡创业的“女能人”农爱珠在村里办起了乡村旅游景区。岩林庄景区现有的18名员工都是当地群众,其中6人是贫困户,景区开放以来累计接待游客6万多人。农爱珠还利用岩林庄的资源优势成立专业种养合作社,引导当地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参与进来,通过发展特色种养有效增加收入。
除此之外,农爱珠还经常组织农村单身青年联谊活动。“现在一些村屯的大龄青年择偶难问题比较突出,组织这样的活动也为青年脱单做点贡献。”农爱珠说:“大家可以来景区做工,也可以种蔬菜或一起搞民宿旅游。村里有就业机会,才能留住年轻人。”
天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张雪奎表示,通过因地制宜扩展“扶贫车间”服务功能,全县有2100多名儿童妇女不再留守,许多农村家庭实现赚钱和顾家“两不误”。
新鲜事 脱贫故事会打造榜样的力量
在記者参加2018粤桂扶贫协作工作推进会报到的时候,收到了一本材料—《天等脱贫故事会》。
“这是为激励困难群众志气的定期活动。”天等宣传部梁副部长说,脱贫故事会定期在各乡镇举行,宣讲员们通过平实感人的语言,向群众讲述在脱贫致富路上亲历亲闻的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情,故事内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用真实故事转变贫困户守旧的观念,激发贫困户的斗志,在贫困村形成你追我赶的致富热潮。目前,全县已举办脱贫故事会533场。
“我爱人因病于十几年前去世,我和女儿相依为命,本人身体不好,家里缺乏劳动力,日子过得清苦。2015年,扶贫工作队进驻后,帮我家发展养猪、养牛产业。2016年出栏牛7头、肥猪14头,成功脱贫,非常感谢政府。”驮堪乡道念村立屯赵荣英在脱贫故事会上分享了自己的脱贫经历,令台下的听众深受感动。
从这些身边人口中讲出的接地气的故事,听者受鼓舞,激励之下,原本同样是贫困户的黄才斌种植了2亩百香果和1亩芋头,养了3头牛,农闲时还积极去建筑工地打零工。如今不仅脱了贫,黄才斌还建起了两层小楼,更得到了群众的拥戴,当选黎亮村的团委书记。
在开展“脱贫故事会”活动中,天等县邀请帮扶责任人给群众讲解扶贫贴息贷款、以奖代补、雨露计划、易地扶贫搬迁等政策,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诠释深奥难懂的抽象理论,让群众对扶贫政策有更深的了解。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强心。”天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张雪奎是“扶贫故事会”的“总策划”,多年的扶贫经历让张雪奎认识到“扶贫扶志”的重要性,特别是扶贫工作已进入到攻坚阶段,能否让未脱贫的贫困户、“硬骨头”脱贫,直接决定脱贫工作的成败。
“讲好群众身边的‘脱贫故事,就是一种扶志。”张雪奎说,从昔日的贫困户蜕变成脱贫户不是件容易的事,通过“脱贫故事会”,贫困户可以比较、思考:大家同处一方水土、经济条件相似、政策大同小异,他能拔穷根甩穷帽,为啥我不能?
一个个群众身边的脱贫故事,一场场让贫困户思想受到震动的故事会在天等县各地火热举行,天等人基因里勤劳敢闯的基因得到激发,在贫困村形成你追我赶的致富热潮,让困难群众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到2017年止,天等共减贫8580户38433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2.49%,17个贫困村实现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