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娟
“螺洞村啊,那可是相当漂亮,用我们潮汕话讲,那就是‘隆金。去年元旦的时候,我就带着全家人去那里看梅花。螺洞村不仅风景美,空气好,连当地群众爱护环境的素质也高,我给他们点个大大的赞。”一位来自海陆丰的游客王先生笑着说。
螺洞村是陆河县有着“世外梅园”之称的著名景区,梅花节期间一个月就接待游客25万人次,景区收入达300万元。谁会想到,2年前该村还只是一个鲜少外人知晓的贫困村。
在短短2年时间里,这个小村落如何从默默无闻的“穷山鸡”,摇身一变成为众人追逐的“美凤凰”呢?
创新发展模式,让“酒香飘出深巷”
螺洞村位于陆河县水唇镇东部,下辖3个自然村,人口298户共1855人,自然资源优越,有着良好的原生态绿水青山,风景怡人。由于地处偏远山区,该村教育、卫生、交通等资源发展严重不平衡。全村65%以上是外出人口,留下老弱妇孺与绿水青山相伴,主要依靠单纯地种植青梅增加收入。
如何给这个“穷山鸡”找到出路?陆河县委、县政府,水唇镇委、镇政府,甚至是对口帮扶单位,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在陆河县委、县政府推动下,水唇镇结合自身实际,率先探索出“镇府+村委+企业+农户”的股份制发展模式。2015年11月正式成立了螺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全力推动以“股份农民”为核心的“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鼓励全体村民(农户)以土地、山林、现金等形式入股,村民成为公司的股东和员工。
2017年11月,当地镇府下拨农综改资金150万元用于入股梅园景区建设,仅此一项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当年,村民就享受到了入股分红的成果,螺洞股份公司发放分红50多万元,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601.11元。
敢于改革创新,发挥螺洞干劲
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螺洞的落地,螺洞村围绕构建改革“四大机制”多策并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原有股份制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发挥农村综合改革在统筹协调、体制创新、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
其中改革创新“以奖代补”“边建边补”等资金拨付方式,以村民理事会、农村股份公司等主体实施农村项目建设,推动新农村、美丽乡村等项目资金真正能够落地投入建设。
据介绍,通过创新“以奖代补”资金拨付方式,在短短2个月时间合计投入1000多万改革资金,迅速完成螺洞村溪心公园、楹联长廊、螺洞玻璃栈道等一系列旅游特色景点建设。
此外,为集约土地用于发展乡村旅游,该村成立了螺洞村旱水角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户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成股权,资金變成股金。镇村干部仅用1个月的时间便成功流转60亩土地,最短时间完成土地平整及规划设计,并整合50万元改革资金完成了景区溪心公园、梅园小径景点建设。
践行绿色理念,探索“旅游+”发展模式
为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战略,水唇镇政府投资10万元专项用于螺洞老龄梅树更新种植,发展梅花特色旅游产业,加强生态保护,开发旅游产品,并不断探索出“旅游+”发展模式,如“旅游+青梅采摘体验”“旅游+擂茶制作”等多种新业态。
2017年,在对口帮扶单位—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螺洞村着手打造蜜蜂养殖产业工程,共带动13户贫困户参与,养殖中华蜜蜂达1200群。仅2017年就收割夏蜜5000斤、冬蜜8000斤,全年共计销售30多万元,给这些贫困户带来人均2万元的纯收入。为配合旅游发展,螺洞村正全力打造螺洞蜜蜂文化主题公园,拟建蜜粉源植物园、鸭掌木芳香园、蜜蜂文化馆、蜜蜂产品体验馆、蜜蜂文化休闲广场等。今年5月8日,螺洞村正式成立了陆河县螺洞世外梅园养蜂专业合作社,将通过互助共赢的方式,带动更多群众加入脱贫致富行列。
通过发展这些乡村特色旅游,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也激发了外出乡贤返乡创业的热潮。过去一年,螺洞村吸引了超过140名外出人员返乡创业。目前,村内已有大小农家乐12家,民宿9间,特产店、农副产品销售等旅游辐射带动行业遍地开花。
与此同时,螺洞村率先实施景区“厕所革命”,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投资70多万元,拆除露天厕所、茅房30座,新建标准化卫生间9座。另外,还建设了全县最美乡村图书馆、螺洞木偶戏剧剧场及擂茶体验馆等文化体验场所。目前,村区内有1间游客接待中心、3个停车场、9间景区厕所,已开设溪心岛、天然游泳池、玻璃栈道、娃娃鱼生态基地、十里花溪等旅游景点,各项设施日趋完善。
2017年7月,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批准陆河县作为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而螺洞村是全县15个试点行政村之一。借助农综改系列改革政策,乡村旅游搭上了振兴发展的快车道,螺洞村也迎来了改革巨变,已先后获得了省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汕尾十大休闲基地等荣誉称号。
就这样,螺洞从几年前穷乡僻壤、无人问津的偏远山村,发展成为全县唯一一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粤东地区最大的梅花连片观赏基地,完成了“穷山鸡”到“美凤凰”的华丽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