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与应用,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趋势日益显著,进而需要更强的计算、数据存储和通信能力作为基础。汽车智能计算平台作为汽车的“大脑”,是新型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核心,也是新时期汽车电子产业竞争的主战场。
依托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的高速发展,我国在汽车智能计算平台领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期,技术驱动型初创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然而,从全球视角来看,我国汽车智能计算平台发展与国际领先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亟须聚焦和加速发展。
从外部来看,国外产业竞争合作格局已初步形成,汽车和科技巨头成为两大引领性力量。汽车智能计算平台引发了多领域的交叉融合和巨大变革,当前国外全维度、多梯次的产业竞争合作格局日渐明朗,已基本打通“整车制造+汽车电子+计算芯片+人工智能(AI)+应用场景”的全产业链条,形成了克莱斯勒-谷歌Waymo、戴姆勒-博世-英伟达、宝马-德尔福-英特尔Mobileye等产业阵营。
与此同时,还形成了巨头企业核心引领、细分领域龙頭企业协同参与、大量初创企业有益补充的产业格局。在多个领域企业的激烈竞争之中,以通用Cruise、谷歌Waymo等为代表,汽车和科技巨头企业已脱颖而出,成为两大主导性力量。汽车巨头在整车制造方面深厚积累,科技巨头则在核心算法、计算平台系统集成方面优势明显,二者已构筑起较强的护城河,将引领汽车智能化发展潮流。
从内部来看,我国汽车智能计算平台发展仍然面临以下三大问题。
首先,国内企业强于算法和系统集成,底层基础软硬件仍是短板。国内企业采用的计算芯片、高性能传感器基本购自英伟达、英特尔、英飞凌、恩智浦等国外厂商,且在汽车操作系统、车控软件等方面积累薄弱,缺少类似黑莓QNX的主流产品,又缺乏类似Adaptive AUTOSAR的统一软件架构标准。
其次,我国汽车智能计算平台发展仍停留在初创企业“百花齐放”的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国内321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初创企业中有290家处于天使轮或A轮阶段,而巨头企业也大多处于部分试水、资本布局阶段。
最后,国内全产业链还未有效激活,整车制造、汽车电子环节参与度亟待提高。整车厂商的推进布局多采取核心零部件从国外采购、核心算法外包给科技企业的做法,汽车电子环节更是缺乏涉足ADAS等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本土一级供应商,企业间在风险共担、数据分享等方面尚未找到成熟合作模式。
总体看来,留给国内产业的时间窗口将越来越小。
近年来,国外巨头与初创企业之间、汽车与科技企业之间的收购合并频繁。在此基础上,几大巨头的产业布局基本成型,全球化布局也陆续展开。
对我国而言,留给产业进行自然生长和选择的时间已然不多。以谷歌Waymo为例,其已在上海自贸区注册独资公司,以此正式进军国内市场。Waymo具备除整车制造以外的“全能优势”,此次入华对国内各环节上处于“单兵作战”状态的企业都将产生影响。首先是将与百度以及小马智行等瞄准L4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初创企业展开直接竞争,其次是对滴滴、神州优车等出行服务商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渗透布局形成挤压,最后是其未来的软件技术授权业务会对整车企业产生诱惑,客观上间接压缩后者的战略转型空间,并为国内的产业协同和生态体系构建注入新的变量。
因此,国内汽车智能计算平台的聚焦、加速是必然选择。
一方面,应当聚力推动标准建设和通用技术突破。要加速软硬件标准体系建设,完善车规级电子元器件测试认证标准和服务体系,构建我国的车用统一软件架构标准,积极推动车规级计算芯片、高性能传感器、汽车操作系统、车控软件等重点技术产品的加速发展。
另一方面,应当支持行业加速整合、协同发展。大力促进行业资源优势集中和有效整合,积极采取政策扶持、产业资本运作、金融资本牵引等多种方式,推动整车制造、汽车电子、算法和系统集成等环节加速聚焦发展,支持具备较强技术和资源能力的企业积极采取兼并收购、战略联盟等多种发展形式,推进产业相同环节的横向一体化和不同环节的纵向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