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兰
为了让每一朵流动的花朵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权利,近年来,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兆麟小学以绳为媒,走出了一条“以绳健体、以绳促德、以绳增智、以绳审美”的特色办学之路,促进了师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建构了阳光育人的校园文化。
在成功跻身大连市特色目录学校序列后,学校对校本课程历史做了全面的回顾、反思、分析,并将此作为学校课程计划的基础与起点之一,进一步明晰校本课程目标、完善课程结构,使校本课程计划的制定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的课程领导力,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
课程源起
作为传统体育特色校,深厚的积淀逐渐成为课程开发不可多得的资源。2013年3月,全校师生结束了三年的“借居”生活,回归新校舍,采用SWOT分析法,对校本课程相关的优势、不足、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
SWOT结果分析显示:把“一切为了孩子成长的需要而设计”的目标,落实成为“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的校本实践;整合基础学习、知识拓展、问题探究的课程内容,建构课程的实施、管理、评价为一体的课程机制;让课程设计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让课程内容适合学生的求知需求,让课程活动满足学生的少年天性;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增加课程设置,搭建平台实现教师的教育理想;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注重学生学习快乐指数的提高,努力让每个学生学习并快乐着,成长并健康着,体验课程学习的成果,享受学校生活的快乐。
课程推进
一所学校的文化内涵,不仅仅“贴在墙上”,更应深植于师生的内心。走进兆麟小学,绳的元素无处不在,“阳光绳韵”校本课程的建设,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需要而设计”的理念在这里得以继承和发扬。
策略一:课程开发学校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内外资源,结合教情、学情、校情,建立起校长统筹、分管领导负责、科研专干、德育主任共同参与的指导小组,采取自主与合作研发相结合、名师引路的方式,加强师资培训,并通过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师生、家长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学校通过SWOT分析,选择学生兴趣广泛、家长关注度高的内容进行开发。利用国家课程校本化、改编课程、开发特色课程等途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转化教师的专长,吸纳社区家长资源,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与帮助。
策略二:课程实施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学校采取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边探索、边提高的行动研究策略,确立“以活动为契机,以课程为载体,让孩子们的个性得以张扬、能力得以全面发展”的工作目标和总体思路。
2011年,结合“思想领先、教学为主、特色体育、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学校以阳光教育为品牌,学校从体育特色入手,将运动赋予理论的内涵,架构起“1+1阳光体育促进特色建设”的校本课程体系,增加了体育软文化课程,为后来建设新校舍的校园文化夯实了基础。
2013年,新校舍落成,学校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借助特色目录学校建设,对学校课程优劣势进行分析定位:课程应该成为文化的载体,“以绳健体、以绳促德、以绳增智、以绳审美”自然成为“阳光绳韵”的文化愿景。在绳韵文化课程中,应加强艺术类和孩子成长需求类课程,增加外聘教师的数量。
如今,学校逐渐完善已有课程,由最初的所有课程的个体开发实施到现在一人开发群体实施的模式;课程也由最初的选修到现在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学校通过分层实施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社团课程等,让普通学生有提升,让特长学生有平台。
策略三:课程评价校本课程多元评价体系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课程对课程实施指导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
第一,對课程的评价。学校通过调查问卷,依据选课人数、学生日常参与情况和家长反馈等综合考量,形成最终的评价结果,以保证客观公正,确保课程质量。第二,对教师的评价。通过课前自介自荐、课中的看课反馈、课后的成果,看教师是否做到“八个有”,即有开发方案、有课程实施纲要、有教材、有教学计划、有教案、有考评方案、有考勤记录、有作业成果。第三,对学生的评价。从上课出勤率、课堂表现、学习成果三方面入手,并融入教师的激励性评语评价,使两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调动了老师参与课程研究与实施的积极性,激励了学生投身学习的信心,也促进了学校更全面、更客观的考核。
课程思考
课程的开发是学校特色文化的中心,校本课程体现了学校的特色。从课程选择开发到提炼、从特色项目到特色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从知识堆砌到逐渐明了、从粗糙到完善、从感性涌动到理性思考的逐渐完善的过程。
未来学校将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与校本课程对学校发展的支撑作用,在探索中不断提高课程实施能力,在提高中不断丰富学校文化内涵。
(作者单位:大连市西岗区兆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