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萌生 耿曼曼
摘 要:面对商业移动音频平台的崛起,文章通过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的角度对移动音频行业的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高校图书馆应该打通并整合移动音频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克服4种挑战,将移动音频资源建设纳入到图书馆数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其信息管理与保存、知识交流与传播的使命。
关键词:移动音频;高校图书馆;商业
数据显示,随着用户由传统广播向移动音频迁移,后者已经逐渐成为车载环境的主流媒介[1]。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已突破5亿,移动音频行业渗透率超过50%,各应用平台移动音频APP累計下载量破10亿次,设备月活跃度平均值大于5 000万台,用户规模和活跃度市场潜力巨大,移动音频迅速流行。然而,高校图书馆音频资源建设却面临着版权与授权挑战[2],以及因物理载体和播放设备更新换代带来的“格式与载体挑战”,以及基于知识付费、MOOC、在线直播等新技术、新理念产生的大量的原创、开放互联网音频内容所带来的“筛选和揭示挑战”,和基于大数据技术、音频相关技术带来的“技术与发展挑战”等。为解决上述难题,本文从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维度就移动音频行业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详细描述了该行业面临的四大挑战,在此基础上梳理出图书馆移动音频资源建设工作的启示与建议。
1 当前图书馆移动音频资源开发利用的挑战
1.1 版权与授权挑战
国家版权局、文化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图书馆著作权保护工作的通知》强调:“图书馆要依照著作权法律法规,按照‘先授权、后传播的作品使用原则,建立完善合法使用作品的工作制度和有效机制,清除侵权盗版隐患,杜绝未经许可复制或通过信息网络传播他人作品的行为”[3]。
从政策维度分析,诸多发达国家的版权法专门设置了图书馆条款,而中国只有著作权法[4]第22条第(8)款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5]第7条有明确规定。除此之外,《著作权法》第5条、第21条、第38条、第41条,《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8条、第9条等,虽然并非图书馆专门条款,但也可为图书馆所用。整体看来,我国的音频相关法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技术维度分析,目前比较流行的是数字保护版权技术(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DRM)音频资源版权保护技术[6],即禁止用户对其随意进行格式转化、复制或者在多台设备上播放同一音频产品。作为目前市场较为通行的反盗版措施,DRM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盗版,有利于音频市场的长久健康发展,但用户只能获得极有限的使用范围,却不能较为自由地管理与使用自己购买的虚拟商品,而打击了部分用户的使用积极性。因此,发展新的更合理的反盗版技术措施,改善目前音频市场的付费环境,建立起一套合理的收益分配体制,成为该行业未来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2 格式与载体挑战
自从互联网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同生活相关的很多东西都被互联网世界改变了,音频介质的改变同样也被互联网所影响。发明MP3播放格式的德国研究机构“Fraunhofer集成电路研究所”,宣布将终止某些MP3相关专利的许可。这意味着占据音乐市场主流地位20多年的MP3格式正式退出历史的舞台。对于数字音乐以后的发展,取而代之的音频格式是高级音频编码(Advanced Audio Coding,AAC)。AAC格式除了在音乐播放功能方面更强大,之所以能取代MP3格式,还因为它能提供更好的版权保护。这对高校图书馆而言,挑战很严峻,数量庞大的磁制材料、珍贵的老唱片馆藏在可能失去性能的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识读和转换设备,将逐渐贬值,而且图书馆即使配有播放设备,也可能在设备老化的情况下缺乏可替换的维修备件。
1.3 筛选与揭示挑战
全世界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音频资源,各种移动音频平台层出不穷,如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懒人听书、酷我听书等,应用中都存在着有声书、谈话聊天、脱口秀、在线广播等各种类型的音频内容。对于以上这些网络上可以被图书馆合法利用的开放音频资源,图书馆有必要对其进行关注。因此,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音频资源,以什么标准对其进行筛选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哪些内容应该收藏,符合哪些条件就应该收藏,往往要从一开始就制定完善的馆藏原则。比如美国的国家录音保存法案,就规定了必须有10年以上历史的音视频资料才能入藏[7]。高校图书馆在揭示开放音频资源时,可能面临很大的困难,包括对资源的定义和识别,对声音资源元数据的选择和采纳,对声音资源的标引、链接、关联和呈现以及相关服务的设计等[8]。在音频的揭示与推送方面,音频内容对于用户来说,是一个高成本投入的行为,其不像文字内容可以进行快速浏览,如果将不相干的内容推送给用户会造成用户体验的严重下降,但是反之则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用户满意度,并拉升用户使用时间。
1.4 技术与发展挑战
所有传播方式的变化都与技术有密切的联系。音频的发展借助技术本身的变化,技术本身为移动互联环境和音频带来更大的可能。谁能走得更远,关键因素已不再只是内容,而是能否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用音频去表现知识本身,能对传统的存量内容有一个二次表达和呈现,而每个时代、每种媒体形式和技术的变化,都会给音频带来新的改变。大英图书馆是全国声音存档所在地,该馆保存了从18世纪80年代至今超过650万条的音频收藏。该馆还发起了“save our sounds”项目[9],专门来保护、拯救历史音频资源,和开发新技术收录未来音频资源。全球图书馆对音频存档的共识是:我们大约有15年的时间对其进行数字化保存,保证其可读性和有效性。时间紧迫,图书馆面临的挑战除了确保现有音频馆藏能得以长久保存和使用,并且还要有足够的技术和系统来应对未来的新型音频。
2 启示与建议
图书馆应该基于高校用户的特点和需求,高度重视喜马拉雅等新型商业移动平台的资源,打造多维度音频服务模式,打通并整合音频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见图1)。上游整合公有资源与自创资源,中游通过新技术、新算法,提升平台撮合效率,下游围绕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硬件建立内容分发体系。
2.1 上游:摸清家底,整合公有和自創音频资源
首先,有效利用法定豁免,充分使用公有领域音频资源。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除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永久受法律保护外,其他权利均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图书馆可以在尊重权利人精神权利的前提下,对公有领域音视频资源进行数字化并提供给用户(包括互联网用户)使用。著作权法[4]第14条规定,“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库或者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作品,称为汇编作品,其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图书馆应该将可以合法使用的音频资源汇编整理成音频数据库。此外,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5]第7条、第9条规定,图书馆可跟踪音视频存储技术的最新进展,及时确认哪些资源的存储格式“已过时”;调查本馆馆藏状况,了解哪些资源“已经损毁或者濒临损毁、丢失或者失窃”,并据此开展数字化工作。
其次,鼓励自创,充分利用学校师生开发自家特有资源。Libri Vox[10]是一个免费公共领域音频图书网站,其运作方式是志愿者把公共领域的图书篇章朗读录音,然后再把这些音频文件免费在互联网上发布,任何人都可以以任何目的去使用这些音频文件和音频图书。高校拥有大量的老师和学生资源,可以多吸引他们加入“自音频”的行列,鼓励他们自创音频内容。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应该挖掘校园里那些有潜力的“草根主播”,培育自创资源并明确图书馆拥有全部版权。比如,喜马拉雅会为主播提供方便的工具,主播只需通过手机,就可直接录制内容进行上传。通过收听完播率的数据分析,借助喜马拉雅文化基金一亿元“声音工场”的奖励投资微创业者,以把其培养成每个行业的“罗辑思维”。通过引进上述方式,图书馆可打造一条全方位完整链条的服务系统,以吸纳、培育更多优秀师生“主播”,开发、研制更多优质内容。
2.2 中游:采用新技术,打造多功能音频平台,提高用户体验
底层技术方面,采用云平台技术设计云服务架构、整合服务模块化、解决负载均衡等问题。采用大数据算法技术及人工筛选等,发现并向用户呈现优质作品。采用音频版“谷歌”—语音搜索技术帮助用户快速索引和浏览音频和视频文件。分析用户画像,根据用户兴趣、使用场景等精准推荐用户所需内容,提升用户体验,增强用户黏性。功能性方面,挖掘关注、好友、分享等社交功能。图书馆数字资源是由图书馆付费给服务商并免费提供给校园网内用户使用的,因此,现有产品的设计和使用大多都没有嵌入激励机制。这对于平台的良性发展、用户持续关注和资源高效利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3 下游:宣传推广,打通各个流量通道,建立内容分发体系
大数据表明,手机阅读将是未来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不容忽视的问题。图书馆要通过细分用户群、各类用户的阅读需求和文献类型,来平衡不同文献类型和不同阅读载体的资源比例,从而实现各类型用户的资源满意度和资源利用率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高校图书馆应围绕线上(手机、平板电脑、PC)、智能硬件(喜马拉雅inside、随车听、听书宝)等不同流量通道建立内容分发体系。同时,图书馆购买的丰富的音频资源存放在不同的数据库平台中,不能一站式选择,为读者使用带来麻烦。如包含音频资源的主要有库客艺术中心、ASP世界音乐在线、天方有声图书馆、搜音客有声图书馆、书香中国互联网数字阅读平台等。在未来的数字资源建设中,图书馆要关注用户的资源获取行为和习惯,增强阅读与新媒体的匹配度将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一个主方向。
3 结语
在移动化和碎片化消费渐成趋势的当下,新出现的移动音频资源为人们的教育、学习、求知、娱乐活动带来巨大的价值,作为承担着作为文献中心、知识中心、文化中心和情报中心职责的高校图书馆,更需要重视移动音频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产业链上、中、下游中探索对移动音频内容资源开发利用的应对之道。
[参考文献]
[1]文瑞咨询.2017年中国车载媒介场景白皮书[EB/OL].(2017-04-07)[2018-01-15].http://www.iresearch.com.cn/Detail/report?id=2969&isfree;=0.
[2]TSOU J.Sound recording collecting in crisis[EB/OL].(2015-08-24)[2018-01-15].http://guides.lib.washington.edu/imls2014.
[3]国家版权局,文化部,教育部.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强图书馆著作权保护工作的通知[EB/OL].(2009-10-29)[2018-01-18].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518/134257.html.
[4]中国人大网.著作权法[EB/OL].(2010-02-26)[2018-01-16].http://www.npc.gov.cn/npc/xinwen/lfgz/2010-02/26/content_1544852.htm.
[5]中国人大网.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2013年修订)[EB/OL].(2015-09-14)[2018-01-16].http://www.sipo.gov.cn/zcfg/flfg/bq/xzfg/201509/t20150914_1175371.html.
[6]百度百科.DRM数字版权保护技术[EB/OL].(2017-12-26)[2018-01-16].http://baike.baidu.com/link?url=exrvsR-BBuKpedsnPwtQ_TWAggS_m15HRhYGFwSwaEIJNaPw5md6-q9tIhLq6DYaXs8GbxxM8QBEPhSTtzn-YyyM6kYIv7EoTH4Vl_GgPzygwjCgvryBaLedmPq2vPBU6zQLKLNTwAwl1lDp2STwrFD-LYF4qvdpE03778_xeRJXDA8-CyBSW_kMKiJN7zxU.
[7]宋波.对国家音频资源库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广播,2016(6):37-39.
[8]王铮,刘红煦.图书馆音频资源建设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以欧洲Europeana Sounds和美国《国家录音保存计划》为例[J].情报资料工作,2017(1):75-81.
[9]PRENTICE W.British library: save oursounds[EB/OL].(2015-12-20)[2018-01-16].http://www.bl.uk/projects/save-our-sounds.
[10]libriVox.[EB/OL].(2017-12-14)[2018-01-16].https://librivox.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