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冬丽
摘要:幼儿攀比是一种不可忽视、需要引导的现象,目前已经成为幼儿园中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减少幼儿的攀比现象,要探讨幼儿常见的攀比行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攀比行为的形成原因及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共同矫正这种不良行为的措施。
关键词:幼儿 攀比心理 影响因素 对策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贫富差距也日益悬殊,一部分人开始产生炫耀、攀比心理,并从这种攀比中得到一种优越感和自我满足感。而这些攀比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并使其逐渐产生攀比心理。幼儿攀比心理是指幼儿个体之间对自己所属物进行比较,并从中得到自我满足的一种的心理,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物质生活水平、家庭条件、外表长相以及幼儿在同伴教师心目中的地位。这种心理的存在给幼儿及家庭带来了很多影响。本文通过对幼儿攀比心理的产生原因及其影响,探讨如何正确看待攀比行为展开论述。
一、幼儿攀比的原因及影响1.幼儿攀比的原因攀比心理存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幼儿攀比心理提供经济基础;(2)家长的溺爱为幼儿的攀比滋生了依赖;(3)幼儿天真幼稚的天性为攀比提供心理基础;(4)家长的自卑心理,是导致孩子攀比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2.幼儿攀比的心理分析(1)幼儿物质攀比的心理分析。在幼儿园里,听得最多的就是小朋友一大早就来跟你说:“老师,我今天穿了新鞋子。”“老师,我妈妈给我买了新玩具。”现在的小孩子,很注重物质方面的攀比。经常听到小朋友在嘀咕了:“今天我爸爸要歼汽车来接我了。”“我家的是奔驰,你家有吗?”如此年幼的小孩,这样的攀比心理已经相当明显了。在幼儿园,女孩之间就会比谁的衣服好看,男孩之间就会比玩具是不是最新的,这些都是物质上的攀比,幼儿之间会这样比较大多是受家长的影响,家长本身可能就存在着攀比之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穿得比其他孩子漂亮。(2)幼儿荣誉感攀比的心理分析。幼儿之间除了物质方面的攀比外,还有在荣誉感上的攀比。小朋友们总喜欢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希望自己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所以有的家长就拼命地让孩子利用休息的时间,学习这个,学习那个,为了能在学校里能当上小组长,有部分家长就产生了对教师送礼这样的滑稽想法。3.攀比心理对幼儿产生的影响攀比心理产生会一步步对孩子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1)厌学。当别人有什么,而自己却没有的时候,有些幼儿就出现了不愿上学的现象。他们一定要在自己也拥有同样的东西后才愿意去上学。(2)嫉妒、盗窃行为。在同伴之间,因为互相攀比而造成的教育问题也不少。有的孩子看到别人有新式玩具,好看的书本,也想拥有。有的家长能满足孩子的要求,有的则无法满足或暂时不能满足,在对孩子不满心理失于疏导的情况下,有的孩子便心怀妒嫉,设法捣毁别人的好东西,甚至干脆将其偷来据为己有。凡此种种,虽非主流,但仍给部分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损害,并在幼儿群体中形成了不良的价值取向,为我们的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蒙上了一层阴影。(3)孩子的自信心在攀比中失落。直截了当地拿孩子互相比较,往往会使在攀比中“落败”一方的孩子受到诸如被家长责难、被同伴嘲弄等不公平待遇,必然会使孩子产生“处处不如人”的想法。而这种比较经常是不够合理的,比如拿自己短处比别人长处。于是,在家长们一次又一次的攀比过程中,孩子的自信心已经不知不觉地被逐步削弱,并最终失落了。自信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意志品质,赏识教育之所以被广为推崇,其最重要的原因也正是它是通过赏识孩子从而强化了孩子们的自信心。(4)自卑心理的产生。攀比本身是幼儿为表现自己的优越感,但在攀比过程中,部分幼儿得到了优越感,而部分幼儿在攀比中“落败”。长期的“落败”使幼儿对自己缺乏自信,从而产生了自卑心理。(5)学习重点的偏离。部分幼儿为了在攀比中得到自己满足,开始偏离了自己的学习重点。学习怎么穿衣服,怎么打扮自己,怎么花钱,想尽办法使自己的外表和物质享受上与同伴的不同。长此以往,攀比心理会给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事物的发展都是由量变到一定程度而引起质变的,家长、教师如果掌握不好其攀比的程度,听之任之,久而久之,就会给幼儿的健康成长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今天孩子要求你买漂亮的书包才愿上幼儿园,明天要求买高档玩具,后天就要求买其它的东西,长此以往,当不能满足其要求时孩子就不听话了,麻烦事也就来了。
二、對幼儿攀比心理的引导策略1.严格把握“适度”原则家长要严格把握适度原则,不能对幼儿的任何要求都点头。当幼儿的要求无理时,要坚决的说“不”,对她们的溺爱往往会加重攀比,如果幼儿为了攀比而向家长提出要求,家长可以引导幼儿将攀比变成动力,通过依靠一些自身的努力来达到实现攀比的条件。更要适时给予鼓励,鼓励幼儿和自己比,把物质上的比较转化为精神上的比较,将自己的昨天于今天比,过去和现在比,在这样的攀比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忽视物质上的比较。2.正确表扬幼儿都是喜欢被表扬的,不喜欢被批评。因此老师在表扬上更要仔细审度,引导幼儿向良好的品质进一步更好的发展,而不是引导她们为了被表扬而攀比。作为一名优秀合格的幼儿教师,首先,要关注到每个幼儿,平等对待她们,对于幼儿的行为表现都要及时做出适当的评价,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上多鼓励表扬幼儿。其次,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教师还可以通过选小老师的方法来引导幼儿自我管理约束,让幼儿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孩子。教师应在细节上具体表扬幼儿,而不是注重外在的笼统的方面。3.家园合作教育家园联合教育可以达到教育的一致性,来加强幼儿养成良好的品质,消除不健康心理,在教育观上,家长和幼儿园应该始终保持一致,不能过分溺爱,应该引导她们建立一个正确健康的价值观,不能盲目于别人比玩具,比游戏,比衣服。家长和教师也应从自我做起,不能处处与他人比较,心存攀比,要为幼儿树立好的榜样,做出表率。4.树立健康价值观作为教育者,家长与老师都应建立一个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如果家长与老师自身都有着不良的攀比意识,想着从物质上比过别人,如何能够教育幼儿有一个健康的价值认识,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应当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如谦虚礼让,讲文明,拾金不昧,与自己比较等优秀品质。让他们追求精神上好的方面,改变她们原本盲目追求的想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