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笑春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使化学实验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如何做到创新教学是现在每一位老师都很热衷探讨的问题。实验教学要做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知识,还要做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创新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最常见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化学教学特点之一。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化学实验教学同样要做到创新,使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重视实验课的导入一个有效的实验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带着兴趣及好奇心来听课会使教学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实验课的教学中要重视导入的重要性,一个具有吸引力的课堂导入使一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例如,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一堂课中,我是这样设计课程导入的:在一堂课之初,我先提出核心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我们都知道,氯化银是一种难溶的电解质,这种电解质放在水中会不会被溶解,如果会被溶解的话,大家假设一下会出现什么现象。这节课我们会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测。”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提出,学生之间先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根据他们现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大胆的推测。在一番讨论结束后,学生带着自己的探索结果与老师一起进行实验操作。这样的一堂课,学生充分的参与其中,思考与讨论使他们在知识的理解方面有了更多的创新,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来观察实验,使得实验的印象更加深刻。
二、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再生动有趣,都不如學生亲自操作一遍来的更加的直观。每一位学生对老师的实验操作都充满了好奇心,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的运用的实验操作中,学生的学习动力会更加的强大。1.提升自身的实验操作技能。化学实验中有很多实验是由老师自己操作完成的,老师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了学生的关注。学生在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时候也会模仿老师的程序进行操作。因此就要求老师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操作实验的示范性与准确性。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同时要结合知识点进行对实验的讲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偏差或迷茫。2.注重实验操作规范。化学实验本就充满了神奇之处,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更倾向于亲自动手实验,满足心中的好奇心。但是化学药品却是危险的,学生的不正规操作有可能就会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老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例如,在试管进行加热的时候,要先均匀加热,之后再进行局部加热;在制取气体时,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化学药品不能直接用手接触,更加不能入口,实验之后剩余的药品不能随意丢弃,也不可以放回原处,要按照规定放在指定的容器之中等等。在规范的操作基础上再进行化学实验的操作,还可以在操作中鼓励学生创新。
三、开放实验室,开设“第二课堂”学生的学习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之上,同样老师的教学也不能仅局限在课堂之上。作为老师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依旧可以进行对化学的探索,当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化学探索出现疑问的时候,可以随时与老师沟通,对化学有新的探索的时候,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在化学实验室进行操作验证。“第二课堂”可以有效的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发现和培养化学方面的人才。但是在开放实验室和“第二课堂”之时还应当注意一下几点。1.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盲目的进行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在私下进行化学实验时经常会忽略一些细节上的操作,但往往就是因为这些细节就会引起不必要的危险。所以开放实验室是要在有老师作为全程指导的基础之上。2.化学实验应围绕学习中的知识点展开。人教版化学课程是基于大多数学生水平之上合理设计安排的,书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基本上都在学生的承受范围之内。如果学生通过阅读课外读物了解到一些更深奥的化学知识点,将这些知识点进行化学实验验证,因为缺乏基础知识的积累,使得一些深奥的化学问题难以理解,增加学习的难度,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化学的研究,应当是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四、注重课堂总结课堂总结几乎可以算是一堂课的点睛之笔。在学生操作化学实验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一边操作实验,一边进行交流只会增加实验过程中的危险性,交流也不会得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做出指正。化学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科,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做到培养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严谨性与规范性。
参考文献:
[1]覃少宏.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性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