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红
在新的中考背景下,阅读越来越重要。然而,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经常有“读不懂”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学生不读,缺少阅读行为;2)读完不走心,阅读体验空白;3)阅读对话错位,读不明白作者的用意;4)学生的阅读积淀单薄。这些现象在整本书阅读中表现尤为明显。
笔者所在团队旨在通过阅读课的组织与实施,解决学生阅读时常见的“读不懂”的问题。同时,在师生共同的阅读、分析中增加学生的积淀,让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入对话,将书读懂、读通、读深;让学生热爱阅读,乐于思考,更全面、更深刻地看待问题,思考人生、社会乃至人类发展的问题。
笔者带领所在的初中语文组一起,与学校历史、地理、政治、计算机、生物等学科教师合作,组成研究团队,经过近四年的研究,研制出初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流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1)师生共读一本书;2)学生确定研究题目;3)书写小论文;4)课堂展示、交流论文。图1所示为“初中语文阅读课组织流程图”。
师生共读一本书在开设课程之前,首先确定阅读书目——以北京市中考必考书目、海淀区推荐的必读与选读书目以及授课教师推荐的经典阅读书目作为学生阅读的书目(从2017年9月起,书目统一更改为教育部统编版初中语文必读书目和自读书目,每学期六本书)。接着,语文教师和学生一起按照阅读计划进行师生共读活动。为方便后期对学生论文写作进行指导,如果阅读内容涉及跨学科知识,就根据需要邀请其他学科教师进行共同阅读。
图1 初中语文阅读课组织流程图
1)“师生共读一本书”的时间安排。保证阅读时间是保证阅读质量的前提。把阅读时间分为两大类,即假期和平时。
首先,假期阅读。安排学生利用清明、五一、端午、十一、元旦等小长假以及寒、暑假进行阅读批注。为减轻学生的负担,保证阅读的效果,一般假期只留阅读批注作业。
其次,平时阅读。如果需要阅读的书目字数很多,会在日常教学时间里每日布置阅读批注作业。例如:《西游记》共100回,制订的阅读计划是每天阅读批注三回;《朝花夕拾》的阅读计划是每天阅读批注三到四篇文章。
2)“师生共读一本书”的批注要求。“师生共读一本书”以课下发放阅读任务单指导阅读进度,教师及时检查学生阅读作业完成情况。以《骆驼祥子》为例,学生每天阅读三到四回;每天在语文微信群里打卡并及时反馈;每周一学生需要带来书,教师检查并反馈学生一周的阅读情况;在一本书阅读结束后,全班以贴画点赞等方式评选出“阅读之星”。这一阶段是后面小论文能否写好的关键,所以必须明确阅读批注的具体要求。
首先,明确每天批注的页码。根据阅读书目的重要程度、薄厚以及可供阅读的时间长短,确定是一页一批注、两页一批注,还是四页一批注。
其次,明确批注中“不可以”的情况。不可以摘抄书上的原文当批注;不可以只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而需要按照中考鉴赏题答题“三步走”步骤来进行赏析,即需要详细写:此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或者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等等。
再次,明确批注中“可以”的情况。一是可以写在书上;二是可以粘纸条;三是可以用铅笔写。
最后,进行具体的批注指导。
①学生可以批注自己读出的趣味。比如在阅读《海底两万里》时,有学生在读到介绍海底各种生物的内容时批注:“我们在书中能学到学堂里学不到的知识。”
②学生可以批注自己读出的疑问。比如《海底两万里》介绍尼摩艇长要带着博物学家一行到南极时,书中写道:“南极比北极更难接近。”学生批注:“为什么南极比北极更难接近呢?”由此引发思考。
③学生可以就写作手法及作用等进行分析。比如阅读《昆虫记》,学生读到“一只胆大包天的蚂蚁就在我的眼前咬着蝉的吸管,拼命地往外拽”时,批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蚂蚁的胆大包天,表达了作者对蚂蚁这个掠夺者的不喜欢。”
④学生可以对情节进行推测。比如在阅读《海底两万里》“价值千万的宝珠”一章时,学生读到“那个印度人,教授先生,是被压迫国家的居民;我是站在被压迫国家人民一边的,现在如此,而且,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就永远站在被压迫国家人民一边”时,批注:“想必他也曾受过什么压迫吧!他的冷漠是有针对性的。”
⑤学生可以就人物形象进行表层的或深层的分析。比如在阅读《西游记》三打白骨精后悟空被唐僧“二逐”时,孙悟空担心他走后唐僧手下无人,而唐僧说:“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学生批注:“这里我们看到了唐僧善良背后的固执。”还有的学生批注得更为深入:“对比之后八戒智激美猴王,悟空降妖救出被变成老虎的唐僧后,唐僧谢之不尽,不断说‘亏了你也’,并对悟空说取经后‘你的功劳第一’,看出这里造成团队不和谐的原因是成员没有认识到彼此的重要性。”
⑥学生可以写自己的认识与感悟。比如在阅读《海底两万里》中一段描写海难的文字“她在作最后的挣扎,把孩子举过自己的头顶。可是,这个可怜的小生命却用两只胳膊紧紧搂住母亲的脖子不放”时,学生批注:“亲情是最伟大的,天下父母对孩子,以及孩子对父母的爱是那么天然,那么让人震撼。”
3)“师生共读一本书”的课上指导。在每周一次的阅读课上,语文教师总结一周的批注情况,学生在小组或全班交流批注的内容或阅读的感想,也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回答等形式,加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以《海底两万里》为例,在学生一页一批注的基础上,用了一周连续六节课的时间,带着学生就重要的章节进行内容梳理,并设置主问题,让学生精读某些章节后回答问题。比如“尼摩艇长的闪电”一章,设置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在本章节中,尼摩艇长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问题二,尼摩艇长想出了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
问题三,从中可以看出尼摩艇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之后让学生用固定的句式“从(情节)中,可以看出尼摩艇长是个(人物特点)的人”来加以总结提升。这样的格式可以用到《海底两万里》很多章节的阅读中,帮助学生概括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同时帮助学生解决“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这类考题。
4)“师生共读一本书”的阅读督促措施。阅读批注是所有过程的核心环节,为保证最后的阅读效果,主要采用以下七种督促措施。
①利用家长会统一思想。在班级第一次家长会上,语文教师和所有家长强调阅读对于目前中考语文及其他学科的重要性,号召家长一起进行亲子阅读,和教师一起监督、检查学生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与家长结成统一战线:如果孩子批注没有按时足量保质完成,需要家长在家督促孩子按时间、按要求完成批注。在之后的家长会中大力表扬家长与学生中的优秀者、进步者,用图片展示、分享优秀批注者的书籍等方式,展示学生的进步。
②及时提醒学生。教师需要每次及时提醒未完成批注的学生,教师抓得严,学生才会完成得好,而一开始的要求严格是后续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③利用“黄金补救期”完成批注。学生如果没有按时足量保质完成批注,会按照教学的实际情况或学生的情况再给一周左右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补救,补救期间要每天检查他们的批注情况。
④利用校讯通、微信、短信、电话甚至家访等方式与家长单独沟通。教师要充分利用这几种常用的沟通方式及时和家长联系,告知其孩子完成批注作业的情况,如有孩子没有完成假期批注,要告诉其家长“黄金补救期”的时间,并和家长强调未及时完成阅读批注对孩子学习的影响。
⑤利用课上及课下时间分享阅读成果。课上,学生在小组或班级展示、交流批注;课下,在一本书批注结束后,会把批注好的书放到班级的书架上展览,让学生翻阅、互相学习,督促学生共同进步。
⑥以竞赛、游戏、表演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班级、年级或者学校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并检验读书的效果。比如《西游记》,除了开展全年级的“百题竞赛”外,还在操场上每班出几个“《西游记》取经组”,答对若干题就可以继续“取经”,最后获胜的组每人获得“真经”(好书)一本。还在全校开展“书中百味戏剧人生”名著课本剧展演活动。
⑦用板报展示及“最佳阅读者”评比等方式督促阅读。在班级及年级的板报墙上粘贴学生的阅读心得、绘制的书签等作品,以粘贴小红花等方式展现班级学生阅读完成情况,并在班级或年级开展“最佳阅读者”的评比。
学生确定研究题目在学生阅读、批注完成后,对于一些重点的书目,或者比较适合书写论文的书目,语文教师(或与其他相关学科教师)组成论文写作指导小组,让学生在自愿选择的基础上分为若干组进行论文写作。
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就是要指导学生确定研究题目。确定研究题目对于接下来顺利完成写作任务十分重要,题目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适合学生当前写作水平的,并且应该与阅读书目的重点内容相关。教师利用一到两节课的时间和学生一起确定研究题目,在此之前会几经修改。下面以《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展示笔者团队指导学生确定研究题目的具体操作步骤。
1)梳理学生感兴趣的“点”。在黑板上,师生一起梳理出大家阅读后所有感兴趣的“点”,情况如下:
①风俗方面,学生对靠老宝、风葬、衣食住行等感兴趣;
②萨满方面,学生对萨满的神奇力量、怪异举止以及其他民族萨满所扮演的角色感兴趣;
③人物方面,学生对达西、伊芙琳、“我”和两任丈夫(达玛拉和林克)以及尼都萨满感兴趣;
④写作手法方面,学生对比喻、悬念和衔接感兴趣;
⑤主题方面,学生对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感兴趣。
2)梳理小论文的主题。上面环节师生共同列举出学生感兴趣的“点”,之后,师生再次结合书中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形成小论文“主题”。如在梳理“人物”的时候,发现书中的尼都萨满、达玛拉、老达西、小达西、伊芙琳、玛利亚等人的性格前后都经历了变化,在深入思考后发现,这些变化都是由他们生命中的重大事件引起的,于是确定了小论文研究的一个主题“重大事件对人物性格的影响”。运用同样的方法,最终确定了以下六个主题:
主题一:人物性格的两面性或丰富性(代表人物:“我”、伊芙琳、老达西、玛利亚等)
主题二:重大事件对人物性格的影响(代表人物:尼都萨满、达玛拉、老达西、小达西、伊芙琳、玛利亚等)
主题三:辩证法对我们看待《额尔古纳河右岸》中人物性格的启示
主题四:作家重要经历对作品的影响
主题五:萨满探究(如萨满扮演的角色、萨满的超常力量等)
主题六:鄂温克人下山之后(结合“寻根文化”来谈)
3)最终确定研究题目。按照如上方法大致确定研究主题后,学生分组搜集材料,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会继续发现很多题目对于学生现阶段来说是不适合的,难度过大,如“主题六:鄂温克人下山之后(结合‘寻根文化’来谈)”。因此,在搜集材料过程中还要对之前的主题进行相应的整合和修改。最终整合出以下六个难度适中,并且与书中重点内容相关的研究题目:
题目一:从《额尔古纳河右岸》看鄂温克民族的风俗
题目二:探究《额尔古纳河右岸》中比喻修辞的特点
题目三:论《额尔古纳河右岸》中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题目四:试论《额尔古纳河右岸》中重大事件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题目五:小论《额尔古纳河右岸》神秘而苍凉的力量——萨满
题目六:《额尔古纳河右岸》中有众多人物死亡的原因探析
书写小论文在题目确定后,学生正式形成论文书写小组,每个小组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以语文教师为主),利用两周左右的时间梳理书中相关内容、查阅资料,最后完成小论文的写作。
课堂展示、交流论文在完成小论文的文本写作后,学生继续利用两周左右的时间分组进行PPT的制作,小组研讨展示汇报的形式,让汇报更加精彩,如结合诗歌朗诵、相声、小品以及短剧表演等。语文教师对PPT进行全面把关,并对学生的表情、动作、声调、语速等进行指导。一切准备就绪后,全班利用1~2节课的时间进行展示,并评选出“最佳展示组”等。
经过近四年的实践,笔者团队创设各种情境,举行各种活动,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把书读起来;初步探索出适合学生学情的阅读课的组织流程,按照明确的批注要求以及严格的检查督促手段,通过师生共读一本书、课堂讨论分享、设置讨论主问题等方式,让学生把书读进去;通过书写小论文等形式,让学生把书读深,更全面、更深刻地看待问题。这一环环相扣的设计与实践,初步解决了阅读教学中学生“读不懂”的问题,增加了学生的积淀及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