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佳慧
作为新时代香山匠人代表的陈建生,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中传统与时代的碰撞与融合
元月的苏州,零下6度,对这座城市来说是极寒的日子。刚从外地回来的陈建生,快步走进办公室,空调还没来得及打开,他就脱下了厚外套,为大家沏起了功夫茶。“尝尝,很好的姑苏红茶。”他戴着金丝边眼镜,熟练地洗杯倒茶,在谈话间不时讲述着香山往事和自己的从业心得。
陈建生,新时代香山工匠的代表人物、香山工艺工法研究院院长、金象香山工匠董事长。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十六岁的他在太湖边拜师学艺,之后闯荡北京、上海,走上了成为香山帮匠人的道路。1999年,他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由香山匠人组成的装饰公司,2016年,这家公司挂牌上市。
改革开放四十年,几乎是见证了他事业起步、发展、壮大的四十年。那么,时代所见证的这位香山帮传人,又是如何看待他的这些香山岁月呢?
《现代苏州》 :转眼间,就已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了,作为一名手艺人出身的老总,您必定感概很多吧?
陈建生:是啊,这要从苏州的生活方式说起了。我出生在太湖胥口,自小学艺,因为我们苏州有它的独特性,以农业为重,太湖边就更是了。苏锡常地区,农村人当年的谋生就是种田,此外男孩子学点手艺,女孩子则学点苏绣等。我十几岁时,也是想着学一门手艺,毕竟泥工、木工、瓦工等手艺人能代代相传,也是香山的传统。
时代变迁,香山匠人的标识,以及其意义发生了许多变化。在改革开放和市场化的运作中,我看着匠人的概念逐渐退化成为了一份工作。几十年前,做手艺人是很被人所认同的。学徒,要跟着师傅许多年方能出师,之后必须自己做师傅带徒弟,他的徒弟再继续带徒弟,如此把手艺传承下去,这也是这份职业被人所尊重之处。但现在许多规矩没有传承下来,我们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加之科技解放了生产力,我们又进入了工业时代,学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但有意思的是,随着如今城市物质生活的提高,匠人这个概念开始回归。打个比方,就如同衣食的需求满足后,人们穿衣服不再是为了暖和,也要好看;吃东西不止为了吃饱,还要追求健康,人们明显开始寻求精神的回归。匠人精神,开始越来越被尊重,尤其是香山帮的传统,成为了当代人十分看重的一份珍贵遗产。
《现代苏州》 :听说您年轻时,在故宫修文物,您能说下您的师傅和您走入紫禁城的经历吗?
陈建生:我的师傅叫陆文龙,在我心中,他是个极有智慧的人。师傅是高中学历,那个年代可以去厂里上班做工人,可他就喜欢木工,要做香山帮的传人。在当地,他是名师,收徒弟前都要仔细挑人,挑中的孩子必须是聪明有灵气的。
我师傅一共收了九个弟子,我有幸成了他第八个徒弟。因为跟着师傅,我也走出了苏州,去了更大的世界。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师徒带齐了木工工具,被故宫专家邀请,前往北京修缮文物。这对我来说,是段难以忘怀的记忆。古建、家具、屏风……我们修了很多老东西,香山手艺被故宫的专家啧啧称赞,被认为是原汁原味。
金象香山工匠的问世,源自于陈建生融合古今的创业梦想
当年,北京留给了我太多记忆,比如博物馆那光滑的大理石地面,一用力站都站不住,我一推刨子,人就向后滑,这和在家乡的土地上做工是完全两个感受。还有我们整修的那件四米多高的屏风,看起来都让人叹为观止,做好了以后,我自己都惊呆了。
其实,香山帮匠人进故宫,在历史上来说并没什么,甚至是个传统。但在踏入故宫的那一刻,我产生了一种感动和向往。这里有传统之美,更有苏州当时所没有的皇家气派。我想,或许从那时起,想要融合古今的创业梦就在心里萌芽了。
《现代苏州》 :那您怎么会想到要创办一家非遗型的手艺企业,又是如何将它拓展到设计、施工、传播各个层面的?
陈建生:我创办企业,也是我们香山帮传统教育的成果。从匠人的角度而言,不忘初心是要回报父母,回报社会,把自己的价值体现出来。 不忘初心是做到在内心认同自己,在乎的不是结果,而是内心对行业手艺传递的幸福感。
陈建生喜欢匠心二字,那是一种代代相传的精神
这个初心,是每个匠人在学徒第一天起就开始孕育的。我还记得小时候做学徒,先要在师傅家里帮三年。做什么?洗衣做饭。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是师傅在教你做规矩。师傅没吃,你不能吃;师傅先坐下,你才能坐。人要行得正,懂了礼让,才能把事情做好,将来踏上社会,才有良好的专业与个人素质。出师并且创业后,这份初心,就是让自己优秀,带动周围的人优秀,同时让企业在行业内树立成一个标杆,让同行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公司壮大了,则要把管理和激励做到位,让员工对匠人的身份和手艺的呈现有归属感,有幸福感。在金象,我会提供一份客观的薪水,一个良好的环境,一个成长的平台,因为我在此要传递的理念是,作为新时代的香山匠人,尽管社会环境在变,我们工匠不能看不起工匠。目前这点做得还不错,公司有很多项目经理和员工都已经在这里干了十几二十年。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认同。
如今,江南的水土诞生了我们这么多香山匠人,改革开放后匠人从受人尊重的行业到成为服务产业,现在又回归更高层级的匠人精神。我心里真是太开心了。
《现代苏州》 :公司挂牌上市,对于企业来说,必然是个机遇挑战并行的决定,这和初心有着什么联系吗?
陈建生:一家企业要不忘初心,第一要求诚信,第二要求专业,第三要有担当。去年上市前,我们花了两年时间做准备。正是因为这样做,同时体现了这三个关键词。
挂牌上市,是为了诚信,可以让社会来共同监督我们,有了第三方的监管,就是承担了一份社会责任。在我看来,这是香山匠人精神的体现。做学徒那时,户主与匠人之间是不需要签合同的,只要说好,就一定做到。现在讲究合同,但是这份诚信不能缺失。
此外,上市还契合了如今的互联网精神,那就是开放、公平、透明。开革开放之初,做生意是没有什么竞争的,找一个销售员,两家企业的生意可以做十年。现在一切的信息都放在了互联网,我们能看到更多,也有了更多的选择,许多事情就公平了。互联网把原来不合理的方式改变了,我不觉得是竞争,我反而觉得互联网精神,是香山帮精神的一种回归。
上市挂牌后,企业的一切得以量化,所有系统都是透明的,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毕竟公司不规范,意味着员工可以不规范,有空子以权谋私,这些成本最后都转加到消费者头上。与此同时,上市与我想要不断提高匠人的自我认同也有关系。今后,我希望通过公正公平的方式,把手上的股份慢慢稀释给我们的员工。
《现代苏州》:香山帮手艺是活的非遗,那它能否融入现代生活中?或者说,香山帮手艺和现代生产方式能不能无缝对接?
陈建生:手艺是永远不会被淘汰的。机械可以提高生产率,但手艺还是最终的基础。设计师再精湛的构思,到了安装环节还是需要香山匠人好的手艺。就如同身体不好去看医生一样,检查与手术需要高科技设备,可配药和开刀,最终还是看人的能力。
我从来不担心融合。我经常强调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就是融合创新,务实敬业,契约精神,匠人情怀。完成了融合,才能得以发展。我甚至可以说,创新不是我们当下这个时代才要做的事,香山匠人在代代的传承中,一直在创新。举个例子,大家熟悉的建筑中的斗拱,在秦汉朝时还没有出现,是在随后的年代里,匠人们为了合理使用剩下的小料,才将其创造出来。
不止是斗拱,中国的文化里有个名字叫做器度,器就是东西,度就是量度。器是空的,只有是空的东西才有可能被使用。所以,我们的房子也叫做空间,也是器的一种,所以我希望设计“器”的过程中,找到一些更为特殊的东西,才能“器度非凡”,一个好的设计,可以捏它的度,要准确甚至符合人性要求。但是一个好的设计又需要有创意性,我们强调什么呢?正是强调创新以及对前人颠覆的传承。其中,更重要的是要落地,要进入到平常百姓家,和人发生关系,所以我们希望在装修设计中唱一首所谓的“凡人歌”,让昔日的皇家御师,服务更多的当代老百姓的美居空间。
《现代苏州》 :您作为一位香山传人,在您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情怀,让我十分感动。
陈建生:我们这一代匠人,在原始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似乎也走到了另外一个高度,那就想把手艺做精做强。其实,这更多的是一种情怀。历史上很多大师为人称道的作品并不是做给业主看的,而是做给同行看的。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而要成为状元,首先就要有匠人的情怀、格局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而相比匠人,我更喜欢匠心这两个字,从字面意思来看,匠人精神的重点“人”,很多技艺通过口口相传,代代相传,许多人终其一生只干一件事,而匠心精神更加突出“心”。匠人精神指的是像匠人一样对工作执着专注,而匠心精神,则更多地强调创意与耐心。我坚持“匠心”精神,是希望在浮躁的社会中,放慢脚步,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匠心的精神,不止在于艺术和手工,对于香山帮品牌的成长,亦是如此。
我觉得,在一切讲求效率、减少成本而获得利益最大化的时代,我们需要这样的精神。
《现代苏州》 :香山帮手艺不单是您的财富,也是我们中国人的财富,未来,您想把金象香山工匠打造成怎样的企业?
陈建生:香山手艺到当代公司化运作,要有一种“一眼千年”中日日流淌、从未褪色的文化自信。这十九年,对我,对香山匠人们而言,是续接历史、让昨天与今天生动对话的过程,是把历史辉煌与当代文明融合的过程,是让国宝级手艺走入生活,让人感知其澎湃生命力的过程,也是生发其独特价值,引发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骄傲自豪的过程。
而这样的自豪感,未来将以合伙制的方式继续维持甚至升华。我想,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让优秀的员工变成合伙人,这样才能让企业不断地壮大,不断地往前发展。此外,一个公司一定要有企业文化,并且深入到每个员工的骨髓里。文化企业带来的收益是生生不息的。企业有了文化,就等于有了生命力,走向市场就更加被认同,企业就有发展,有了发展就有了更多的收益,有了收益就让文化更加丰富,这样才有了一个好的循环。我想,金象香山工匠正在服务好苏州地区的同时,走向全国。公司业发展了19年,我相信我们已经有了这个能力去让更多人感受源自东方生活美学的香山帮文化。
对金象香山工匠来说,创新中最重要的落地,就是让香山工艺走进当代的平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