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2017:在退却中蜕变

2018-03-01 07:19任陇婵
视听界 2018年1期
关键词:融合传统

2017年,互联网3.0与智能化时代的电视业,犹如高铁时代的一辆绿皮车,踟蹰于传统业态和体制的“小铁路”上,一面在传统业务及市场领域全面采取守势,退守客厅,退守体制,退守公益;一面在自身的“茧壳”里挣扎,通过融媒体化转型和规制变革艰难蜕变。

在传统电视业务及市场领地,无论微观经营层面还是宏观政策层面,电视业都呈全面退守态势。电视广告收入的体量虽仍保持在 1000 亿之上,但已很难再有“增量”,能守得住“存量”已属不易;电视剧、综艺节目仅凭几座现象级“标志性建筑”(如《人民的名义》、2017“双十一”晚会)刷新的阶段性新纪录,勉为其难地撑起电视内容的一张“薄面”,并营造出“电视级内容”最高端以及传统电视振兴的“幻觉”;网剧、网综的产量、制作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播出量和关注、话题、互动的热度都全面超过了电视剧、综艺节目,而监管层对网络内容与电视内容一视同仁的政策以及一些网综、网剧“先网后台”的播出方式,意味着电视已失去内容播出的“主场”地位,甚至有被网络视频业纳入其整合播出分发体系的趋势;90%以上的付费频道陷入生存危机,陆续有一些被关停,这意味着数字电视致力于中国观众付费收视习惯养成的多年努力前功尽弃,当初在各家“自留地”播下的付费收视的种子竟然在互联网视频与自媒体的莽原上落地生根开花;IPTV、OTT迅速发展的背面是电信、移动大模大样在高层默许之下深入电视传输、增值业务的腹地,竞相分食有线电视用户的蛋糕,为全国有线网络整合添乱;二三线省级电视台经营业绩下滑,“零收视”、发不出工资等报道或言论被社交媒体放大,一些地方台向当地财政寻求兜底庇护,中部省份的一些县级台取消商业广告回归公益,使“电视黄昏”的景色更浓重。

在主体结构及规制方面,无论外部形貌还是内部机制,电视业都在寻求蜕变,又因与现行组织架构、思维定式、利益格局的矛盾而充满了纠结。许多电视台被媒体融合的浪潮裹卷着,争相打造“中央厨房”,俨然已将其作为与新媒体融合的主流方式、主要载体甚至于“标配”,甚至被一些弱势台当作脱困的一根“稻草”,但仍脱不开“台网联动”、以我为主的思维,多数“中央厨房”只是台内一个部门,比总编室、新闻中心还要“矮半格”,又被定位为企业,既无整合全台新闻采编资源的能力,更缺乏一流的“主厨”及其团队,因而不具备进行全媒体新闻大生产、批量提供各种色香味俱全的新闻套餐的条件,这几年还处于“扶持保护期”,未来的市场化生存前景尚不明朗;以上星频道为平台的全国性战场仍是几家头部卫视在玩,其余都沦为看客;一线和二线靠前的省级台在体制机制改革、“收视+广告”竞争方面已顶到“天花板”,在拓展新媒体业态方面不遗余力,有的通过与BAT、今日头条及某些大型企业、财团结成战略联盟,急不可耐地将主流平台、要素资源引向广告市场和资本市场“变现”;二三线省级台迫于经营收入下滑的压力而思想空前解放,对卫视、各地面频道的可经营性资源或直接或变通地实行公司化改革,将经营权外包,面向市场招募专业运营团队,实为补齐内部经营机制不活、传媒运营团队及专业化人才紧缺的短板、打破内部既有利益格局的自我革命和“救亡图存”之举。

如今的中国电视业可谓“国破山河在”,从发展初期四级办的梯次分割格局,高速发展时期业务链、产业链不断被拆分的碎片化,到传统电视业务及市场正在上演的“三国杀”,形成了电信、移动、互联网企业竞相逐鹿的局面。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传统电视的业务范围、主体、市场呈进一步融合的“大一统”态势,国家政策层面也从传输领域的三网融合到全业务、全方位的媒体融合,拟从传播方式、业务形态、资本结构及产业链等方面重构现代信息传播体系以及信息通信传媒一体化的新格局,这一切都在使传统电视业更深地融入大视频行业。

猜你喜欢
融合传统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融合菜
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求制衡点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