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港
五花草能让牛羊甩开嘴了,铃铛麦尖尖朝天,将要晃出铃铛。牧人将一岁小马拢到一起,草地上烟尘滚滚。这天就是剪鬃节。牧人向德高望重的老人敬酒、献哈达,然后托盘子将大剪子交给老人。剪子人人会用,这只不过是对老人的敬重,这是个仪式。骑手将马驹套至剪鬃老人跟前,致祝词,向马驹泼洒奶酒,在脑门涂抹奶油,然后就开始剪鬃。所有的马驹全打完了鬃,就是摔跤、赛马、喝酒、唱歌。打鬃节其实是马驹的成年仪式,成年马一般就不再剪鬃了。也就是说,从来没有专门剪马鬃的鬃匠。
清朝时,草原至京城有条驿道,来往的是信使、官人、商客。
驿道边,坐个衣裳破烂的老头儿。老人自称鬃匠,坐皮口袋上,唱着“这鬃毛涂油似的光亮,这体格如石头一样健壮”,眼睛盯着过往的马。有的马,他说得剪鬃了,要不会生毛病。有的停马要求剪鬃,他却说剪不得,再等一个月。过客多是对老人笑笑:“剪鬃节是有,但是没这么剪的。”
驻守黑龙江的将军便装简行,由京城回齐齐哈尔,在驿站住下。他听了一阵子,与老鬃匠贴近聊天。鬃匠说:“往南走越走越热,正是春天,马肝火旺,鬃长怕捂热了肝。往北走,天还冷着,早剪了鬃,寒气进肤容易得病……”
将军品咂出门道,牵出自己的坐骑,说:“老人家,您看我的马,要剪鬃不?”
将军之马长鬃拂地,威武异常。老人道:“此乃非常之马,将军之马,只是,这鬃非剪不可。”
“好眼力!此马跟我久经战斗,从无闪失,为何要剪去威猛之鬃?”
“如此长鬃,拼杀起来,马打盘旋,万一捎上刀尖,兵刀差了准头儿,那可要出大事。事有万一,非剪不可。”
“要多少钱?”
“从不要钱,只将鬃留下,换回粗茶淡饭,足够了。”
“可愿意跟我到军中?”
“年老体弱,怎能从军?”
“你跟着我,别的甭问,只管剪鬃,也是为国家效力。”
就这样,老鬃匠到了军中,归粮草官旗下,吃上俸禄。营中窃窃私语,有说这老头子是军中累赘,有说这老头子是将军亲属,将军这事办得不亮堂。
说着仗就打起来了。大军西征噶尔丹,士气正盛,战马正壮,大军挺进沙漠。
鬃匠找将军说:“今春水大,虻子孳盛,要全部剪鬃,否则虫藏鬃下,吸血钻肉,却轰撵不去,军马恐有危害。”
将军下令:“全部剪鬃。”
将领们心中愤愤:我等久在军旅,杀敌无数,却要听一个糟老头子摆弄,这算什么道理?左路军硬是没有听令剪鬃。
不多日,左路军有马炸群,乱了行阵,跟不上大队。官佐们这才稍稍知道鬃匠的道理。将军升帐,老鬃匠位列粮草官之后,每将散会,将军必问鬃匠可有事情。
鬃匠天天无事,在大车上铺上松软的装鬃大口袋,躺着晒太阳,唱:“嫩江清清绿草场,放开蹄子向远地方……”再就是喝茶,再就是睡觉。军中戏称一不站哨,二不搬运的老鬃匠为“中将军”。兵士们寻机跳上大车,在松软的大口袋上踩一踩、躺一躺,盘算着口袋里的马鬃能换多少酒喝。
一战又战,人打得疲惫,马匹羸弱。前方探报:“噶尔丹杀来,从马匹扬尘看,人数众多,甚是强壮。”
战必败,将军下令撤退。
退进一片树林,并未见敌军旗帜烟尘。将军下令稍息。
将军左右寻不见鬃匠,问粮草官。粮草官说:“敌情突然,撤退急迫,顾不得也。”
将军大怒:“怎可扔下老人!快快去找。”
這是迎敌找人,粮草官叫苦不迭,正在踌躇,探马来报,远处单独一挂大车向这边来。
众将奇怪,只见一辆马车悠然而行,车上躺着一人,正是鬃匠。
粮草官抽刀怒对老鬃匠:“敌军就要杀来,你这等悠闲?可是引导噶尔丹?”
鬃匠起身道:“敌军不会来了。”
众将惊讶:“你怎知得?”
鬃匠道:“我已将口袋一一扔下。他们不会来了。”
“口袋?”
鬃匠缓缓道:“上次剪鬃,我军马膘肥体壮,鬃里带油,润泽光亮。噶尔丹狡黠多诈,又最懂马,他看到马鬃,认为我们兵强马壮。兵强马壮却撤退,定有埋伏。于是,不敢进兵。”
将军瞭望远方,道:“我得姜尚姜子牙!”
选自《百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