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寒门走出的哈佛博士,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2018-02-28 15:25燕子
好日子 2018年2期
关键词:寒门秀才哈佛

燕子

2016年5月26日,在潮水般的掌声下,第一个站上哈佛毕业典礼演讲台的是来自中国的毕业生何江,儒雅自信地开启了演讲。当天,与他同台演讲的特邀嘉宾是著名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演讲台下坐满了3万多听众,没人会想到,这个从湖南走出来的寒门学子全程表现得自信从容。

何江的演讲成了热门话题,“教育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轨迹,能把一个人从一个世界带到另一个世界。希望我的经历能给还在求学路上的农村学生一点鼓励。”在接受采访时,他说“父母就是我最好的老师”。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秘诀

20世纪80年代,何江出生在湖南宁乡的停钟村。當时的农村,年轻人为了养家糊口会到沿海发达的城市打工赚钱,和村里其他农户明显不同的是,何江的父母坚决不外出。村里人常劝他们:“去沿海能挣大钱呢!”父亲总笑呵呵地说:“不能为了打工挣钱,让儿子成为‘留守儿童。”

何江父亲高中没毕业,但已经算村里的高学历。母亲家里条件差,小学都没读完。尽管如此,“没文化”的何父何母却很会教育孩子。在父亲看来,孩子的成长过程里,“陪伴”很重要。

何江三四岁时,父母就带他下农田了,父亲挑着刚从田里收割的谷子,走在窄窄地田坎上。母亲弓着身子,赤着脚割着禾靶子,哥俩从小就知道体贴父母,都抢着去帮妈妈割下的禾靶子接下来摆放,但总是把稻子放得乱七八糟。到了上学的年龄,父亲的陪伴变成了陪读。

孩子们做作业,他就在一旁看书。父亲喜欢看书,尤其是名著,《红楼梦》《水浒传》……都是他喜爱的书籍。和出门挣钱的父母想法不同,何父坚定地认为,靠读书走出去才是条正路,孩子的学习更不能缺少父母的关注。

在农村,农闲时,乡亲们经常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打牌。但为了陪孩子学习,何父路过牌摊时总是快步走过;母亲识字不多,但也喜欢坐在儿子身边,听他们念课本里的故事,跟他们讨论听不懂的地方。夫妻俩觉得:“每天看他们做作业,交流一下,比打牌开心。”何江父母选择的陪伴方式朴实却珍贵。

陪读有方,“感染力学习法”

一个农村家庭,“没文化”的父母教出了一个博士后,一个研究生,这让人很好奇:他们有什么教育秘籍吗?其实,何父何母只是用身体力行告诉了儿子一件事:读书很重要。

他们通常会采用“感染力学习法”。每天农活结束回来,父亲放下锄头背篓,拿上自己的“名著”,母亲拿一本何江或是弟弟的小学课本学认字。父亲坐左边,母亲坐右边,弟弟坐对面。安静的正屋里,一张四方桌,一人一边拿本书,比赛读书,看谁坐得久。

何江说自己当时“挺想去村里面玩一玩”,但父母和弟弟坐在旁边,作为大哥,何江如果带头带坏了,就太没面子了。

父亲还会经常考查他们看书情况,“说一说20页第3段的中心思想”“背一背第35页第一段”……说得出、背得出才证明他们看了,何江就更不敢懈怠了。这样的“家庭同学习”政策,不仅让何江养成了一心一意的学习态度,也培养了他的记忆力。

讲故事学道理也是父亲的绝招之一。

父亲喜欢给何江兄弟俩讲睡前故事。他的故事也只有一个主题—好好学习。何江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秀才的故事:

一个秀才住在地主家旁边,地主家在那里有一片竹林。秀才写了一副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地主看明白秀才是在讽刺他财大气粗却没文化,就把竹子给砍了。秀才把对联改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地主更生气了,把竹子的根都给掘了。秀才直接再加了一个字,“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巧的是,那时何江家门前也有一片竹林,何江觉得自己像极了那个秀才,也第一次感受到,“原来知识就是力量。”

父亲霸蛮 母亲鼓励

相较于父亲的严苛,母亲是个乐天派。

每当父亲批评孩子学习不好时,母亲总会在一阵“狂风暴雨”后笑呵呵地跑过来,送上“和风细雨”。何江发现,母亲当年的做法,就和如今他所见到的美国人的做法一样——以鼓励孩子的方式,给予孩子最大的自信。

如果父亲是严师,母亲应该算得上何江的“学生”。“她什么都喜欢问我和弟弟,以前我和弟弟经常给她‘上课。”母亲不懂就问,不会就学的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让何江受用无穷。

“我刚来美国时很不习惯,不管提什么建议,导师都说可以试试看。”何江说,美国有一种“鼓励文化”,他们习惯性地给予学生鼓励。他们会在跟你一起啃汉堡、喝咖啡、泡酒吧时,时不时地鼓励你一番,让你觉得“前途不错”。

就连这次申请哈佛典礼演讲,何江也是在美国教授Diana Eck的鼓励下进行的。哈佛毕业典礼的演讲,每年只有极少数的中国学生敢于申请。他此前并不敢报名,“教授告诉我,你只要觉得可以,就去试试,没什么好丢脸的。”

“我试试”“我看看”,何江回想起儿时母亲总是笑呵呵地凑过来,嘴边挂着这几句话。

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演讲申请,总共有3轮测试。最难的是第3轮——脱稿模拟演讲。对一个英语是母语的学生来说,都有极大的难度,更何况何江从小就操着一口“农村英语”。

不过何江不怕苦,他买了一本英文版的《乱世佳人》回宿舍“啃”。为了练英语,何江硬着头皮,申请给哈佛的本科生当辅导员。他的英语表达方式很快从“中式”转到了“美式”。

寒门、豪门有什么区别?

哈佛毕业演讲台上,何江以母亲用传统土法治疗被蜘蛛咬伤的故事为引,解释了自己的科研意义:“像我母亲这样的农民群体,需要更多科学知识传递给他们……”他将在演讲中介绍中医在中国农村发挥的作用,进而推及到自己在哈佛大学所专注的生物光学、物理专业研究。

演讲主题突出,英语流利,“农村故事”也为演讲增色不少。何江的演讲视频很快被流传,获得网络大赞。哈佛博士毕业后,何江将赴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但何江说,自己最终还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并计划在宁乡开公司。

演讲台上的何江,无疑就是中国父母都期望能培养出的“别人家的孩子”。

大多数家长都很重视孩子教育,但是优秀的孩子永远离不开父母用心的陪伴。尤其在农村,教育意识不足,轻而易举就会把天才扼杀在摇篮里。

何江父母的培育告诉天下父母,出身寒门又怎样?家缠万贯又如何?父母的观念才是“点石成金”的指挥棒,决定了孩子人生走向的第一步。endprint

猜你喜欢
寒门秀才哈佛
趣读篇
让寒门出“贵子”也出“人才”
寒门如何出“贵子”
85%哈佛新生反对特朗普
如何实现从寒门学子到寒门贵子的华丽变身?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
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现象的成因与历史遗留问题
哈佛讲堂里的狗
哈佛讲堂里的狗
哈佛的学生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