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建云
九岁男孩短时间内性情大变
9岁的周苏安是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家人都觉得他在进入三年级后变化极大。他的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书写越来越差,数学应用题经常不会做,爸爸给他辅导,连讲几遍他还是不理解,写作业时磨磨蹭蹭,经常要拖到很晚。
家长和老师都发现他脾气越来越大,看谁都不顺眼,批评同学,指责学校,抱怨家长,自怨自艾、忧郁敏感,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
妈妈十分不解,说:“短短几个月,原来那个乖巧、听话的孩子不见了,变得喜欢顶嘴、怪东怪西、叛逆、爱生气。明明一个很好的早晨,他却因为鞋子穿错、早餐挑食,搞得自己很不开心。”爸爸也说:“九岁生日似乎是儿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道坎儿,从那以后他学会了怨天尤人,经常抱怨学校里这不好那不好,对同学更是吹毛求疵……”爷爷奶奶则担心不已,说孙子精神似乎不太正常,像是有妖魔钻进了他的大脑。总之,一家人都觉得周苏安突然变得很古怪。
困扰根源的心理学追溯
女孩七八岁、男孩九岁十岁,是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关卡,有人称之为“第二叛逆期”(两三岁为第一叛逆期,青春期为第三叛逆期)。教育界有种普遍说法与之相对应,称为“三年级效应”——因为一二年级的学习较为简单,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到了三年级,随着各个学科的新知识及学习难度的增加,很多孩子的学习成绩会急剧下滑。在压力和失望之下,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心理学家认为,在这个时期,孩子的自我意识提升了,精神与肉体都面临重大转型——孩子从之前的“懵懵懂懂、与世界没有距离感、梦境般的感觉”中走出,渐渐产生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感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与家人、同学、老师产生强烈的分离感。这给孩子带来极大改变,比如看待世界、看待自我的角度与感受都会有很大不同。
这段时期恰是学校课业从一二年级较简单的阶段,向三四年级较复杂的阶段的转变期,如果之前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或者抽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跟不上,就会遇到极大困难,承受巨大压力。不少孩子在这个阶段出现咬指甲、抠鼻孔、说梦话等现象;有些孩子对功课产生畏难情绪,不做作业、厌学、课堂上思想开小差……天性乖巧的孩子,也开始抱怨连连,抵触父母的管教;绝大多数孩子会努力寻找与同龄人相处的归属感,拉帮结派形成小团体;少数孩子会感到孤单,没有知心朋友,变得情绪纠结……
同时,这段时期也是“完美主义倾向”滋生的温床时期。不少家长反应孩子抱怨——其实,抱怨的根源是孩子意识到世界的不完美,发现世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他们内心深深渴望完美,所以在面对现实时恐惧、疑惑、批判,他们质疑同龄人与老师、家长的背后,是想确定大人是否值得信赖,是否无条件地接纳他们。所以,我们经常听到孩子说:“爸爸妈妈根本不爱我,只爱成绩好的小孩!”抱怨父母总拿他跟别人比,或者羡慕谁谁的家长如何如何好。
从学习、生活入手帮助孩子
像周苏安这样的孩子,需要从学习及生活两方面着手进行引导。
学习方面首先应偏重于“视觉图像化解读”。越到高年级,理科科目的抽象符号与概念越多,为降低抽象符号与概念给孩子带来的困扰,应更多地利用图解来帮助孩子理解题意。例如,积木可以帮助孩子了解体积的意义,定位板可以让孩子直观了解位置的概念,这些都能帮孩子解决做应用题方面的困难。
其次是将学习生活化、乐趣化。家长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与经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比如当我们发现周苏安很会编故事,嘴巴很快,但大脑里的文字储备又很少时,我们指导周妈妈将他自编的童话打印出来,然后让周苏安边读边改。周爸爸则经常借助角色扮演,比如与儿子分别扮演买卖双方,在家里模拟开快餐店或经营跳蚤市场,把学习中的应用题搬到生活中来,让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刺激周苏安解析应用题的兴趣,调动他的学习热情。
生活方面,一是多说正面积极的话,杜绝给孩子贴标签。简单来说就是“打一个巴掌之前至少先给块糖果”。在对孩子不满意时,努力保持克制,不说批评、指责的话,停止将他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我们启发周苏安的家长,欣赏他有激情、充满活力、拥有无限潜能、从不记仇、富有想象力等优点,并用至少3句话来表扬、赞美他。当周苏安让他们失望时,批评之前先表扬——这么做的效果,可比他们之前动辄歇斯底里地一通乱骂要好得多。
二是制订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表,给孩子提供更丰富的感官活动。父母为周苏安布置了一个活动室,活动室里有秋千、弹簧垫、拳击袋、发泄球等设施,让他每天按时作息,并按部就班地进行各种运动。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周苏安的状况逐步改善,如今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已恢复到正常状态。
给三年级学生家长的建议
首先,要调整心态,坦然面对孩子的“突变”,不要急于给孩子换环境。
面对孩子的巨大变化,很多父母不知所措,出现很多担心,比如怀疑学校、老师有问题,或者担心孩子的同龄人圈子有问题……有些家长盲目帮孩子转学,把责任转嫁给老师,或介入孩子的人际关系,这些做法难免有失偏颇。
既然根源是孩子内在的成长,家长就要转变思维方式——从急吼吼的“我该怎么办”变成充满探求的理性思索:“孩子怎么了?”“孩子感受如何?”家长要多思考、多体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知问题。
家长若了解孩子内在的变化,就不会那么焦虑。让孩子经历这个阶段的苦辣酸甜,做这个阶段该做的事情,体验这个阶段当有的困难,去试错、纠错……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我们不能越俎代庖。倘若孩子抱怨什么,家長就改变什么,那么孩子就得不到成长。所有的问题只会在青春期的时候换一种方式再来一遍。
其次,家长要提供支持,耐心倾听,了解孩子个体化的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家长要允许孩子宣泄情绪。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会为内心某些可怕的念头感到内疚,又无法摆脱,他们渴求得到帮助。孩子在经历着极大的孤独与不安全感,他们渴望宣泄,更期盼有人能将他们从可怕的情感漩涡中拉出来。endprint
当孩子产生强烈情绪时,家长不妨温和地询问:“你觉得什么事伤害了你?”这样的询问可以帮助孩子释放累积已久的负面情绪,让他意识到自己内心那些潜在的感受,从而适当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被愤怒与怨恨冲昏头脑。
孩子最大的恐惧是父母知道他内心真实想法之后就不再爱他了。故此,我建议家长们静静聆听孩子的倾诉和发泄之后,不作任何评价,只表达无条件的爱。
家长要尽量让孩子的负面情绪发泄在自己的面前,而非老师同学面前,更非爷爷奶奶或朋友们面前。如果家长们的说教和建议激怒了孩子,索性不要说任何话,只在他倾诉时递递纸巾,在他说完之后拥抱他,带领他计划以后美好的生活。
家长可以常提醒孩子,虽然他不能改变令他沮丧的已经存在的事实,比如作业很多很难、同学不友善、当不上班干部等,但他可以改变自己的感觉,用健身、跑步、画画、看电影等方式摆脱那些不好的感觉,挑战自己,获得成长。
再次,家长要记录孩子状态好的时候在做什么,强化正面行为,并发掘孩子的兴趣爱好,寻找最适合孩子的解决办法。
与其总是盯着孩子的问题发愁,不如记录孩子状态好的时候在做什么。比如,对一个整天抱怨的孩子,你可以观察并记录他会为什么感恩、为什么高兴、为什么雀跃欢呼。如果有些事情会让孩子专注其中并自得其乐,家长不妨在这方面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激发孩子身上既有的潜能。
作为家长,我们总是期待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心灵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就算孩子出现某些严重的学习问题,急需改变,我们也要让孩子“自主地”而不是“被动地”做出选择。
很多在这个阶段厌学的孩子,问题的根源是“知道”而“做不到”。他们知道要认真写作业,心里却只想着电子游戏;他们知道上课要认真听讲,却常常走神;他们知道要跟同学友好,却总是闹各种矛盾;他们知道要尊重家长和老师,却又常出现逆反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肯定并鼓励孩子的良好欲求,然后将对孩子来说比较困难的目标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的可以实现的目标”。若是孩子屡屡失败,我们就再将目标细化并分解。比如,有的孩子存在阅读障碍,不会做语文阅读题,家长可以在辅导他做作业时制作类似交通牌一样的“提示牌”,当孩子阅读时适时举牌提示他:“上一句话说了什么?”“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孩子若能及时给出回答,就予以鼓励,再进一步辅导他完成后面的阅读。家长发现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强,阅读一篇文章后脑海里会出现一幅幅图画或一个框架图,就可以鼓励他画出来,然后训练他用语言来描述图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的阅读能力会有显著提高。
总之,八九歲的孩子大都会出现一些“状况”或“问题”,家长应视其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只要心平气和,对孩子表达爱与接纳,巧妙地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孩子就会平稳度过这段特殊时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