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
过去几年,中国几乎每天都有一家新的博物馆开馆,而参观者中未成年人数持续上涨,参观博物馆日渐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教育手段。每逢节假日,很多家长都愿意领孩子去博物馆看看,但是怎么利用博物馆的教育资源,他们却并不清楚。
调查显示,多数家长带孩子去博物馆的目的,是开阔孩子的视野,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逛博物馆的习惯。最后一个目的有点奇怪,为什么想培养孩子逛博物馆的习惯?这个习惯对孩子有什么好处?是因为“逛博物馆”比“逛商场”显得有文化吗?究其原因,其实是家长没有理解带孩子到博物馆的真正意义。针对这一点,以下攻略或许可以帮助家长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带孩子去博物馆,去博物馆后干什么,以及怎样才能将博物馆的教育资源最大化地应用于孩子的深度学习中。
攻略一:
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导
如果家长知道孩子对哪方面感兴趣,那就带孩子去相应的博物馆,而不是把所有的博物馆都逛上一遍。孩子爱上博物馆,源于博物馆里有他感兴趣的东西。家长要做的是,利用博物馆提升孩子的兴趣,让他对其感兴趣的东西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钻研。
进入孩子感兴趣的博物馆之后,参观展区也要跟随孩子的兴趣。博物馆是一个自主学习的场所,一定要以兴趣为主导。如果孩子不喜欢某个东西,家长硬要他看,企图激发他的兴趣,那么孩子不是敷衍了事就是扭头便走。
我在博物馆里经常看到,家长停在某个展区内,拽着孩子非要跟孩子讲一讲,孩子不得已站在那里,眼睛却四处乱看。这实在是没有必要。如果孩子不感兴趣,你为孩子讲解就是浪费彼此的时间;如果孩子感兴趣,那么你的讲解才会有助于他了解更多信息,这样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
攻略二:
用你的好奇心影响孩子
家长千万不要以为带孩子去博物馆,纯粹是为了让孩子学习,跟自己没有一毛钱关系。如果博物馆对家长没有任何吸引力,家长只是充当司机、保安或保姆的角色,那孩子怎么能够学会利用博物馆进行深度学习呢?
目前,全国的博物馆总量约 4000家,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博物馆,如果家长不知道孩子对什么场馆感兴趣,可以先扪心自问,你对什么场馆感兴趣,想看到什么、学到什么,以及为什么想学?只有家长自己内心深处有了学习需求,才有可能影响孩子。当你为博物馆中的某个东西着迷,并开始不断寻求有关这个东西的更多知识和信息时,你探究的过程便会深深影响孩子。
攻略三:
要深度思考,不要走马观花
我们做家长的小时候多数没有去过博物馆,所以也不大懂得去博物馆到底能做什么。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各城市都有了博物馆,我们之所以想带孩子去,是模糊地感觉博物馆里很有文化气息,但因为自己没经验,带孩子去了之后,具体该怎么做,却并不清楚。我们多数人是带着孩子,走马观花地在博物馆里走上一遍。其实,这是最忌讳的。
博物馆里经常发生这样的一幕:孩子正专注地看某个展品,家长却觉得应该把所有的展品都看上一遍才不虚此行,于是不断督促孩子往前走。家长的这种做法一方面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另一方面也让孩子无法对真正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深度学习。
家长要记住:对孩子来说,走马观花地逛博物馆没有任何意义,跟随兴趣,有选择地对某些展览进行深度学习和思考才是目的。请千万不要把博物馆当成景点、游乐场或主题公园,什么都看一遍、什么都体验一遍,就自认为目的达到了。在博物馆里,我常听到父母们说:孩子都玩了一遍,没什么可玩的了。
“没什么可玩的”是成人的心态,不是孩子的。有时候,孩子会对某个非常简单的展品表现出痴迷的样子,家长似乎难以理解。事实上,这正是孩子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在努力探究事物的本质,并开始独立地思考。而拍照留念,走马观花地把博物馆逛一遍,对孩子没有任何帮助,还会使孩子的思维变得肤浅,干什么都流于表面,看不见身边值得探究的事物,总想寻找新事物的刺激。
攻略四:
学会提开放式问题
家长会提问很重要,好的问题可以鼓励孩子思考,并让亲子对话更加深入。好的问题,一般都是开放式的。比如,当孩子关注某事物时,家长可以问:你观察到了什么?你为什么会对这个感兴趣?记住,提问的目的不是指正、教导或者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孩子思考,鼓励他把所思所想表达出来。
当和孩子聊到他感兴趣的话题时,家长可以問:关于这个,你了解多少?还想知道什么?家长的适当提问,不仅可以知道孩子已经了解的内容,还可以知道孩子想了解的内容。这样,家长才能在博物馆里找到契合孩子兴趣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带孩子去看。参观博物馆后,可以问问孩子从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不要在意孩子的回答是不是符合你的想象和期待,要通过回答发现孩子关注什么喜欢什么,思考一下你可以从哪里为孩子调动更多的学习资源。
攻略五:
学会用问题回答问题
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经常提各种问题,此时也是我们发现孩子兴趣的最好契机。发现孩子的兴趣后,我们要做的不是立刻告诉他答案,而是启发他独立思考。所以,当孩子向你提出一个问题时,你可以用这三个问题去回应:对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这么想?你还有哪些疑惑?当家长把这些问题抛给孩子时,能促使孩子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孩子提的问题,有些我们家长也不知道答案。与其上网去查现成答案,不如和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并以此了解孩子的思维模式。答案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遇到问题愿意主动思考的习惯。
攻略六:
学会抓重点
学习是不断重塑大脑的过程,而不是向大脑填充或者灌输知识。因为我们谁也无法亲眼看到孩子大脑发生的变化,所以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收获——大脑所发生的变化,往往会超出家长的认知。其实,这也是为什么在博物馆中我们一再强调孩子要有“学习过程”而不要“学习结果”的原因。因为得到结果非常容易,但了解这个结果产生的过程更为重要,只有真正了解了结果产生的过程,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大的提高。
攻略七:
多带孩子参加公共教育活动
目前,博物馆界正积极开展各种公共教育活动,希望能与广大家长和儿童共享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公共教育活动不少,家长在带孩子参加活动前,有必要充分了解活动内容:首先,活动应该是孩子感兴趣的;其次,参加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和掌握某个知识点,其目的是,活动中孩子是否有机会亲身体验?是否能够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能不能促使孩子思考?参加活动后,孩子的感觉如何?对某东西有没有更深刻的理解或想要了解的欲望?这些都是评价博物馆教育活动效果的主要指标。
攻略八:
把博物馆学习带回家
事实上,任何地方都可以是博物馆,家里、小区、公园……只要孩子感兴趣,它们都可以是学习的场所。家长要做的是,用孩子的视角观察世界,不要用自己的认知限定孩子对世界的认识。如果家长在博物馆中发现了孩子的兴趣所在,那么在离开博物馆后,一样可以带孩子在生活中寻找。比如,孩子对昆虫感兴趣,可以带他去公园里观察虫子;如果孩子对汽车感兴趣,可以带他蹲守路边观察汽车……另外,家长思考的深度会影响孩子思考的深度,比如,孩子对博物馆里古人用的杯子很感兴趣,回家后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研究不同时期杯子的材质、形状、颜色、功能,以及现代杯子的种类,启发孩子思考:为什么时代不同,杯子也不同?我们今天用的杯子和几百年前古人用的杯子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演变?杯子背后有没有一些故事?如果由你来设计杯子,你会怎么设计等。一个杯子可以展开非常多的讨论,而这些讨论,其实就是艺术思维、系统思维、文化意识等一系列内容的学习。
家长如果能够掌握以上攻略,那么一定会和孩子一起拥有博物馆的难忘之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