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幼儿园森林活动管窥
——一位访问学者的芬兰教育观察笔记

2018-02-28 10:14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王芳
学前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芬兰森林幼儿园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 王芳

2005年,美国记者兼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出版《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一书,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该书中,洛夫描述了当代儿童“去自然化”的生活现状,分析了儿童与大自然关系断裂的原因,并首次提出“自然缺失症”这个术语,用以引起人们对由此导致的儿童发展不良状况的警觉。这些不良状况涉及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如感觉机能退化、注意紊乱、身心疾病高发(如肥胖症、孤独症和自闭症)等等。洛夫反复强调,远离大自然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社会现象。

无疑,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努力地改善和消除“自然缺失症”。在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飞速加快的今天,做出这种努力必然要面对各种挑战。然而,在森林覆盖率高达75%,以优美的环境与保护完好的自然景观著称的芬兰,这些似乎都不成问题。借助独具特色的“森林活动”,芬兰幼儿的生活和发展与大自然实现了紧密的融合。

芬兰幼儿园的三种“森林活动”

根据森林活动和幼儿园整个教育活动的内在联系,芬兰幼儿园的森林活动大致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森林活动等同于幼儿园整个教育活动,即“森林幼儿园”。

在森林幼儿园里,森林就是教室,大自然就是教师,树木、泥土、风沙雨雪、蚂蚁运粮、花朵摇曳等万事万物就是学习内容。这颠覆了人们熟悉的、在温暖建筑物里进行的传统学习方式,带有冒险性质和不确定性,因此数量较少。访谈中,专家说她知道的大概有6所左右,主要分布在赫尔辛基、奥卢等地。Morritupa就是这样一所森林幼儿园。幼儿园里只有一个木头小屋,供孩子从森林活动回来后休息使用。至于全园28个儿童的活动和学习,则全部在森林里和户外进行。每天早上,他们都会风雨无阻地步行到当地森林、湖泊和草原(一年四季皆是如此),全方位地接触大自然,自由自在地开展活动。总的来看,芬兰的这种森林幼儿园和德国、日本、美国的森林幼儿园秉承着大致相同的价值追求,即天人合一的生活理念、朴素自然的学习环境、自由整合的教学方式和勇敢坚强的个性追求。

第二种,森林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作为一种教学途径而存在。

这种森林活动是在园活动的补充和拓展,深受教育者的欢迎,成为芬兰幼儿园森林活动最为普遍的形式。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天气状况,森林活动的路程、时间和次数会有所不同。年龄越大,路程就越远,去森林的次数就越多,在森林里的活动时间也就越长。另外,天气晴朗、温度适宜的夏季和秋季,幼儿园的大部分时间都会在森林和户外度过;而到了多雨多雪、阴冷黑暗的冬季和春季,森林外出活动会大大减少。

教师们会提前计划时间和地点,告知孩子和家长。由于幼儿园周边森林众多,所以每次去的地点会有所不同,但距离都不会太远,步行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教师并不以尽快达到预定活动场地作为目标,在路上,如果孩子发现了瓢虫、蚂蚁或者美丽的花朵,都是可以停下来欣赏、观察和探究的。到了目的地,孩子就可以自由地选择同伴进行观察、实验和讨论了。他们可以捡拾木棒搭建小屋,可以和同伴竞赛爬坡,可以大声歌唱,也可以采摘浆果和蘑菇……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人有制造、交际、表现和探索四种本能和兴趣,在芬兰幼儿园的森林活动中,孩子的这四种本能和兴趣都可以得到支持和满足,奠定了他们现在和未来学习的心理基础和动力。

第三种,森林活动与幼儿园内的教育活动平分秋色,共同构成孩子的一日生活。

在这种形式中,森林活动仍然属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部分,但相比较第二种形式,所占比重大大增加,和在幼儿园内进行的教育活动完全对等。也就是说,孩子的一日幼儿园生活,半日是森林活动,半日是园内活动。与第二种形式相比,这种森林活动的价值发挥有了更大的空间;与第一种形式相比,这种森林活动更具现实可操作性。所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将目光投向这种形式,试图在森林活动和传统幼儿园活动之间寻找新的结合点。

Vuoreksen幼儿园的这种探索已经持续了两年之多。它远离坦佩雷市中心,周边是大片大片的森林和田野。园长从芬兰人典型的热爱自然的情感出发,加之受到森林幼儿园和相关教育思想的影响,开始进行森林活动与园内活动有机结合的改革。他们首先向市政府递交了申请,希望能在森林里建立较为固定的孩子活动区域,搭建雨棚、生火取暖。获得市政府的允许后,Vuoreksen幼儿园如愿以偿地建立起自己的森林活动基地,并随之改革了孩子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由原来主要在幼儿园学习变成同时在森林和幼儿园学习。这样,6~7岁的学前班儿童每天都可以到森林里进行探索了,时间一般为3小时,剩余1小时转移到位于森林和幼儿园之间的冒险游戏场地游戏,另外半日则是在幼儿园内度过(芬兰6~7岁学前教育为免费义务教育,每天时间为4小时,每年不得少于700学时,提供免费午餐。4小时之外孩子如果选择继续待在幼儿园里,就要缴纳相应的费用)。每个班级会分成两组,一组上午在森林,下午在幼儿园,另一组则反之。0~3岁、3~6岁班级不像学前班这样每天都到森林里来,尤其是身体运动能力相对较弱的0~3岁孩子。关于他们的森林活动安排是弹性的。

在森林里,孩子们的活动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学科学习,另一部分是自由活动。学科学习内容(如数学、语言、艺术等等)完全和在幼儿园一样,只是换了个学习地点。但自由活动就和在幼儿园里差别甚大,无论是就活动内容还是就活动条件而言。园长告诉我们,森林活动带给孩子们的主要益处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身体健康,“孩子们很少生病”;二是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在森林里会遇到各种困难,需要团队成员相互帮助、合作才能解决问题”。

芬兰幼儿园森林活动的支持保障因素

芬兰幼儿园上述三种形式的森林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多个因素的有力支持和保障。

首先是芬兰人敬畏自然、热爱自然、以保护自然为己任的社会集体意识。芬兰同样处于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巨大浪潮之中,但他们并没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采取各种措施保障森林和城市中自然景观的存在,从而使得成人和孩子有“森林”可去。上述文中提到的Morritupa森林幼儿园即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在它的区域范围内,渔民小屋这些旧建筑得以保存,没有在建设过程中被拆除毁坏;成排成排的现代化新住所建立起来,但必须要遵守严格的环保和能源节约规定;还有自然风景保护区,四月份迁徙的鸟儿会聚集在那儿……这些都提供了森林幼儿园得以存在的前提基础。倘若没有森林和自然景观,只有钢筋水泥,谈何森林活动?

其次是城市的设计和布局安排。即使有了森林,但如果森林在远方,一年只能接触到寥寥几次,那森林活动的价值同样无从发挥。芬兰的幼儿园之所以能深入地开展森林活动,与其城市的设计规划思路密切相关。仍然以赫尔辛基为例。绿色从市中心一直延伸到北部的原始森林,城区致力于“为儿童玩耍和居民社交提供一个野生的、绿色的场所”。第二大城市坦佩雷亦是如此。从市政府到最近的森林湖泊,直线距离不过百米,大自然触手可及。这种“自然在身边”的城市规划思路使得幼儿园森林活动的开展十分便利和可行,保证了孩子能随时走进森林,与大自然亲密相处。

第三是家庭的大力支持。正如许多已有研究指出的,芬兰是一个高度信任的社会,这里的教育改革不是各方利益博弈的过程,而是社会各界在共识的基础上互相合作以达成目标的过程。当我看到森林活动中某些险象环生的现象时,常常习惯性地担心:孩子磕着摔着了怎么办?家长会不会大吵大闹,追究幼儿园的责任?当我就这些问题来询问芬兰幼儿园教师时,他们相当淡定。首先,他们在去森林时会增加教师人手以更好地看护孩子,避免意外的发生;其次,即使有意外发生,一般都是小问题,无需过度担心,“他们常常去森林,会自己保护自己”;第三,从来没有家长因为潜在的安全问题阻止幼儿园的森林活动。家庭的这种信任、理解为芬兰幼儿园开展森林活动提供了强大的心理支持,是多么值得羡慕和赞扬的一件事情。

尽管在我们的城市中没有大片的森林,但芬兰幼儿园不断引领孩子走入大自然,和自然亲密共处的做法仍然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借鉴。正如美国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所说,“人与自然间有意义的联系对人性、对人类都是必要的——无论作为个人还是作为一个种群,它对我们的生存和精神需要都必不可少”。■

注:本研究得到山东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计划经费资助,为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文化变革视野中幼儿园课程实践的基本形态和发展路径研究”(批准号:15CJYJ05)和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发展性教学视野下的幼儿园游戏课程研究”(批准号:QJK135B060)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芬兰森林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芬兰学校能治愈“厌学症”
爱“上”幼儿园
在芬兰坐火车
Herrmans对芬兰工厂进行扩建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