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金亮
(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 潍坊 261000)
地质勘查类型是根据地质特征以及地质变化的复杂程度确定的,同时还须结合大量勘查资料,形成地质勘查经验总结。随着工业水平的发展,传统有色金属矿勘查方法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建设的需求,同时传统找矿方法也对有色金属矿造成二次伤害,周而复始,使得有色金属矿的勘探、开采与需求的矛盾日渐突出。依托有色金属矿地质勘查类型信息,结合有效的勘探技术,确定了有色金属矿区的找矿方向。
表1 矿区规模分类
在划分有色金属矿区地质勘查类型时,从实际出发,以矿区矿体为主,根据“五大依据”来完成划分。“五大依据”分别是:矿区规模、矿体形态和内部结构、矿体厚度稳定程度、矿床构造影响程度以及矿体分布均匀程度[1]。矿区规模分为三类,分别是大、中、小,矿区规模具体划分如表1所示。
矿体形态和内部结构分为简单、较简单和复杂三种,其中简单矿体形态为层状、类层状、长柱状、大脉状、大透镜状以及筒状,内部几乎无夹石,有较规律的复合分枝、或无分枝[2];较简单矿体形态为类层状、柱状、脉状、透镜状,内部有夹石,存在复合分枝。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分为稳定、较稳定以及不稳定三种类型,具体划分如表2所示。
表2 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划分
矿床构造影响程度分为大、中、小,其中矿床构造影响程度大是指矿床有多条断层破坏,矿床错动距离大,已经严重的影响了矿体的形态;矿床构造影响程度中是指矿床有断层破坏,明显影响了矿体的形态;矿床构造影响程度小是指矿床基本无断层破坏,几乎对矿体的形态无影响[3]。矿体分布均匀程度分为均匀、较均匀以及不均匀三种类型,具体划分如表3所示。
表3 矿体分布均匀程度划分
铅锌均匀 ≤80较均匀 80~180不均匀 ≥180银均匀 ≤100较均匀 100~160不均匀 ≥160钼均匀 ≤80较均匀 80~150不均匀 ≥150
依据“五大依据”完成有色金属矿区地质勘查类型划分,基于完成的勘查类型划分,完成有色金属矿区地质勘查类型的确定。
依据“五大依据”完成的勘查类型划分,确定了有色金属矿区地质勘查类型分为三类,分别是I类型(简单)、II类型(中等)、III类型(复杂)。由于地质的复杂型,还存在过渡的勘查类型。早在建国初期,我国就开始采用苏联50年代的地质勘查类型。1959年定制了地质勘查规范,将有色金属矿区地质勘查类型做了划分。有色金属矿区地质勘查类型主要根据类型系数以及五个地质因素来确定。只有深入的了解有色金属矿区地质勘查类型,然后结合有效的勘探技术,才能确定有色金属矿区的找矿方向。
传统找矿方法会对有色金属矿造成二次伤害,但是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矿产资源,周而复始,使得有色金属矿的勘探、开采与需求的矛盾日渐突出。因此在开发矿产资源前,要对有色金属矿区找矿方向进行确定。
在我国各个有色金属矿区内,有色金属矿主要富集在中粗粒砂岩-岩石岩性为中性的岩石地段,矿化形式受断裂带控制。根据我国各个有色金属矿区的地质勘查类型,以及矿产资源富集规律,在进行有色金属矿勘查工作时,应以有色金属矿区断裂层走向、有色金属古动力方向、中粗粒砂岩-岩石岩性为中性的岩石地段为找矿方向。
在确定有色金属矿区的找矿方向时,还应借助高效的勘探工具。常规勘探工具会对矿体造成二次影响,严重影响勘探结果。在无勘探工具的情况下,根据历史资料,应对有色金属矿区进行大范围追索勘探。在有高效勘探工具的情况下,利用先进的技术,来获得有色金属矿区的实际情况,确保找矿方向的精确性。
分析有色金属矿区的地质勘查类型是分析有色金属矿富集规律的基础,有色金属矿的富集规律是确定找矿方向的基础,只有有效的利用地质勘查类型信息,同时结合有色金属矿的富集规律,才能确保找矿方向的精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