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邹孝听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打造高质量建设国际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扩大)会议报告对城市过去一年的发展出具了一份成绩单。你知道自己生活的创新源地、产业高地、民生福地、宜居胜地到底有多牛吗?
以下关键词速览,能够告诉你答案。
开放创新
2015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两年来,园区在深入推进国家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研究设立开放创新综合发展指数等方面大胆创新、自我探索。
尤其是去年以来,园区围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之开放合作示范、产业优化升级示范、国际化创新驱动示范、行政体制改革示范、城市综合治理示范五大示范平台,突出重点和难点,推动改革精准落地,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加大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推进力度。截至目前,累计形成改革成果79项。值得一提的是,科技金融、“掌上物流”等一批改革经验被复制和推广。
24年前的2月26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中新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去年2月27日,在同一地点,召开了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
近两年来,园区开展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推进综保区贸易多元化试点,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和全球维修保税业务试点,中新合作不断深化。第18次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的成功召开,进一步告示了园区先行先试政策功能得到加强。据了解,保税维修、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等政策试点落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企业扩大到17家,进境水果指定口岸通过考核验收。
园区是全国首批“放管服”改革试点区域之一,并在全市率先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去年下半年以来,园区在省定改革目标基础上又自加压力,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推进更高质量的“放管服”改革,借势“互联网+”,园区持续探索行政审批事项的网上办、不见面,深化“放管服”改革。
目前,95.2%的审批业务可实现不见面审批,“2333”改革目标基本实现,即开办企业2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3个工作日内完成、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33个工作日内完成。截止到2017年底,“大部制保障、信息化支撑、不见面审批、专业化服务、平台型监管”格局率先形成。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行军”,园区在创新试验方面一直走在前沿,多项成果得到国家和省市普遍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家层面,部分改革经验已复制推广到天津生态城、重庆互联互通项目等中新合作项目中;在省级层面,江苏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发文推广园区10项创新举措;在市级层面,中新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区域互利合作机制、全国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等多项经验得到复制推广。
园区为对口支援和“走出去”交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对口帮扶贵州松桃全面开展,对口合作沈抚新区有序推进;苏相合作全面深化,苏宿工业园加快转型,苏通科技产业园、苏滁现代产业园、霍尔果斯开发区等项目进展顺利;一站式服务平台“跨境投”成功上线,新批境外投资13.9亿美元,增长32.8%。
2016年,江苏省委党代会提出了“聚力创新”的发展战略,江苏省委对苏州提出了“创新四问”,为苏州工业园区的创新提出了具体路径。两年来,在国际化高端人才的引领下,园区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已成功打造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了给区域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国资国企加快向新兴产业布局。截至目前,竣工产业载体26万平方米,邻里中心获批全国首单社区商业物业REITs,合并组建新时代文体会展集团,实施国企综合积分考核,出台规章制度20项,规范化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园区开发建设24载,功能区的定位和规划越来越明晰。从以前的中新区和四个街道,到现在优化调整内部管理体制,整合设立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金鸡湖中央商务区四大功能区。压实基层管理责任,有效激活了区域内生发展的动力。
2017年,苏州中心落成开业,体育中心主体工程进入收尾,星港街隧道建成通车,金鸡湖环湖健身步道及景观绿化提升开工建设,环湖夜景亮化及道路黑色化工程顺利完成;星汇学校等8所学校建成投用,园区社会福利中心启动建设,建成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智慧社区信息平台全面上线、智慧大交通规划编制完成、获评全国智慧教育数字化学习示范区和大数据应用示范区。这些民生实事项目交出了一幅未来可期的民生画卷。
2015年,《苏州工业园区智慧大交通规划(2015—2030年)》开始编制,这是在国内首次“跨政府部门、跨行业职能、跨领域”进行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智能化顶层规划设计,实现了交通大数据整合、汇聚、集成与整合目标。
以“打造一个当代化、高度综合、智慧、安心、可持续、支撑综合交通运输的智慧化系统”为愿景,合理设计园区智慧大交通近远期建设计划以及职能部门配合机制,并提出9项建设保障措施确保项目落地实施,为园区智慧大交通未来发展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两年来,园区“城市大脑”加快建设,目前智慧大交通规划已编制完成。这就意味着园区公交、管控、停车、物流、管养等多方面的应用需求将得以满足。
早在2013年,园区就成立了城市环境四大整治四大提升行动指挥部,下设乱停乱放、非法营运、小区环境、违法建设、工地环境五个专项整治小组,有效展开环境综合整治四大行动。
就目前来看,园区建立了开放式商业街区长效管理机制;公共停车设施系统、公共水域救生设施系统等一批民生实事项目也已建成投用;新建公厕10座、新增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泊位6200个。这样一个数据可以说为2017年苏州市文明城市复评迎检工作交上了令人欣慰的答卷。
在星湖街通往娄江快速路的道路东侧,有一个叫玲珑88号的地方,聚集着60余家商户和公司,涉及培训、零售、美发等多种业态。不过最近几个月,陆续有商搬离,前不久,玲珑街88号被关停整顿。
原来,这里的厂房是企业未经审批擅自改变土地用途、违法改建的典型案例,而且涉及商户利益较大。2017年8月,园区管委会专门成立了玲珑街88号厂房“企改商”依法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整治方案,并从有关部门和单位抽调人员组成了6个矛盾化解工作组。就目前来看,整治取得显著成效,打造了城市治理新样板,树立了依法治区新标杆,对解决城市管理“疑难杂症”、推进依法行政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263”专项整治行动,是省委省政府、苏州市委市政府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要求、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园区作为宜居之城,坚决向污染说“不”,持续推进“263”环保专项行动。
中央及省环保督察组交办问题整改率达到了100%。综合施策加强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实现三级河长全覆盖,吴淞江渔业整治全面完成。2017年,不负众望,获评全国首批绿色园区、能源互联网示范园区。
任何一座新城的发展,土地资源总会遇到瓶颈。为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园区一直以来都坚持集约发展,改造“低产田”,建好“高产田”,种好“试验田”,积极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例如规划建设企业总部基地、上市企业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金光科技产业园等。
此外,建立差别化土地资源配置制度,制定出台工业用地二次转让、总部用地、产业项目用地等土地资源管理新办法。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园区首次实行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新招拍挂工业项目亩均投入强度、产值、税收分别超过了1000万元、2500万元和230万元。
2017年,园区社会民生事业迈出了新步伐。民生实事项目进展良好,相关数据显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6%用于民生。新增就业岗位8.6万余个,动迁居民稳定就业率、户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超96%和98%。值得一提的是,长期护理保险启动实施,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待遇有了进一步提升。
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通过省卫计委评审,被确认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社会福利中心启动建设,组建医疗联合体、探索“医养融合”新模式、实施精准救助帮扶等均取得新的成效。这是省内首家获批的民营三甲医院,也是苏州工业园区首家三甲医院。
九龙医院是2003年经卫生部批准、香港九龙集团投资兴建、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合作管理的一所综合性中外合资医院。去年医院门急诊量达130万人次,去年底二期工程投入使用后,合计开放床位2050张,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非公立医院,也是苏州单体规模最大的医院。
在外界看来,园区这座移民城市充满朝气和活力,这里创新因子集聚,开放、包容的区域氛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定居于此。2017年,园区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智慧社区信息平台获得国家智慧城市专项试点荣誉;被人社部确定为全国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企业责任联盟工作获得国家“2015政府责任创新奖”,城市综合治理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园区的文化发展绩效考核连续5年位居全市第一,城市文明指数测评保持全市前列。2017年9月30日,苏州金鸡湖音乐厅正式启用仪式拉开了帷幕。整个音乐厅项目总装修面积7140平方米,声学容积9600立方米,可容纳120人四管乐队及80人合唱团同时演出,观众座位数为508座。
在金鸡湖音乐厅的设计理念里,不仅融入了声学设计科技,而且把苏州园林云墙、石径的流动之美,苏州丝绸轻盈、灵动的流动之雅,都完美地呈现在这座音乐殿堂中。
近年来,园区致力打造城市综合治理示范平台,中新社会治理合作试点作为其中一项工作,早在2013年就已获中央综治办正式授牌,围绕建设“幸福园区”、“活力园区”等六个园区,推进21个重点项目。首个三年计划顺利完成后,园区社会治理创新项层设计暨新三年试点方案编制工作再次启动。
2017年8月,园区召开了社会矛盾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推进会,对园区社会矛盾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首先,提升思想自觉。要求园区上下必须保持清醒头脑,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以强烈的担当精神、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好维护安全稳定的职责使命;
其次,全力做好大排查大整治行动。要把大排查与“三进三帮”结合起来,深入每个企业、每个小区、每个网格进行拉网式排查,紧盯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人员,全力化解矛盾纠纷问题,要把大排查与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结合起来,有效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再者,切实压实工作责任。要牢固树立勇于担当的工作态度,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层层压实责任,勇于担当作为,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扎实的举措,全力做好安全稳定各项工作。
交通管理服务科学化,需要开创大服务格局,这是园区交通管理现代化建设、智能化建设进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更是公安工作众筹汇智、创新发展的要求,也是高效便捷、服务民生的必由之路。
园区事故处理首个综合服务中心占地12000平方,总造价6500万,目前已开展交通事故处理方面八项关联业务,全面启动一站式的业务流程,为人民群众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在全省率先实现“8+X”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一体化运行模式。
园区辖区内共有3条铁路,总长约50公里。近年来,园区创新工作理念,打造了涵盖专职巡防、智能监控、联勤联动、综合研判、精细考核、档案管理等方面的立体化铁路护路模式。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打造铁路沿线治安防范系统,强化技防和人防基层基础建设,切实维护了园区段铁路沿线的治安稳定,截止到2017年10月底,铁路园区段未发生影响铁路安全运营的案(事)件。园区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模式获得全国推广。
2017年,园区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省、市党代会精神,紧扣“两聚一高”主题,按照省、市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工作会议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园区工委《全面推进法治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提升园区法治建设水平,努力争当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法治建设的先行军排头兵。
为了各部门能够更好地发挥职能,园区建设法治园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苏州工业园区2017年法治园区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对区内法治建设工作做了详尽的重点任务分解。
2016年,园区纪检监察机关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强化监督执纪问责。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的重要之年,园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十三届省纪委二次全会和十二届市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切实做好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警示教育工作,园区召开了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压紧压实“两个责任”,坚持不懈开展“清风行动”,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六个一”基层走访调研、社情民意联系日等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进一步推进园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作为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的国家级开发区,园区自开发建设之初便面临着基层党建的许多挑战。如今,园区以高端人才为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以提升城市功能为核心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快速崛起,人口规模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园区工委高度重视,与时俱进,主动作为,以“优组织、强功能”为目标,在城市基层党建探索创新 “以属地为主、条线和区域相结合”的基层党建新机制,方洲区域党建联盟、圆融商业街区党建等新亮点加速涌现。迈出了积极的步伐,以凝聚党建合力,助推非凡园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曾在2015年强调,要在思想认识、责任担当、方法措施上跟上中央要求,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以严明的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园区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扎实开展巡察工作,驰而不息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严肃查处有关违法违纪案件。两年时间,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加速形成。
两年前,园区管委会办公室印发了《2016年苏州工业园区统一战线工作要点》,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夯实统一战线基础性工作、推进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发展、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深化侨务、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工作、着力推进非公经济发展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目前,包括人大政协联络、工青妇、人武双拥、民族宗教、台港澳等在内的各项工作都得到了全面加强。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是园区侨企、侨才等侨界资源的汇聚地。2014年以来,苏州纳米城先后设立了侨联工作站、侨界精英论坛基地;2016年1月成立全国首个纳米技术产业载体侨联——苏州纳米城侨界联合会,被江苏省侨联授予江苏省侨界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成的苏州纳米城“菁英新侨之家”,被江苏省侨办评为江苏省侨务工作示范基地。
目前,园区的侨务侨联已成为全国示范亮点,以“国资主导+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产业互动”为机制,纳米城坚持打造纳米技术应用产业“汇侨圈”,促成了内部产业链、创新链、投资链、服务链、人才链等一系列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要素的互动,大统战格局基本形成。
作为中国人工智能年会,2017年,苏州智博会吸引了300余家工业智能装备领域相关企业参展。园区在智博会的宣传阵容相当强大,以悬挂展会条幅500个,微信朋友圈广告50万人次投放量、Ad7线上推广广告100万次展示、发放及邮寄门票5万份、采购商快递参观证5000个、20人的观众邀请小组全天候电话、传真、邮件轮番通知、群发短信100万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据主办方统计,开展首日参观人数超过6000人次。园区的开放创新形象又有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