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清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亲近自然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种植是亲近自然的最佳方式,它融生活性、合作性、自主性于一体,在活动中,孩子们不但能感受到植物的生长变化,体验播种、栽培、收获的的快乐,更能培养社会能力。
一、培养幼儿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发现,善于交往的幼儿性格一般是乐观的,心情是愉快的;而不善于交往的幼儿,性格显得压抑、孤僻。为了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笔者巧妙利用种植活动,为幼儿创设愉快的交往机会。
种植园地长出了无名的小草,平时性格腼腆的小聪看到自己认养的蔬菜被无名小草包围,很是着急。老师问他:“你有什么问题可以好好跟我说呀。”了解到孩子的需求后,老师引导他:“你去问问其他小伙伴是怎么做的吧?去跟他们商量一下怎么办。”小聪看了看其他的同伴,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老师对丁丁说:“小聪遇到问题了,你去帮帮他呗。”丁丁主动询问小聪情况,小聪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告诉了同伴, 他们两个小脑袋聚在一起,不一会儿工夫,就把蔬菜园地的无名小草清理干净了。以后再发现类似的问题,小聪总能找到同伴解决,尽管“试探—询问—主动与人商量”这个过程有些长,但孩子的交往能力明显提升了。当幼儿交往的过程是自愿的、轻松愉快的,愉快的交往经验就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二、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能力
幼儿大部分规则意识淡漠,他们在活动中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很多行为只是基于自己的兴趣和热情,不考虑行为的后果。有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规则意识,但由于自控能力较差,总是坚持不了。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利用孩子们喜欢的种植活动,帮助孩子理解和接受生活、学习中的各种规则,增强自控能力,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给植物浇水的活动中,水壶的数量和孩子数量的不匹配经常引发争吵,笔者把问题抛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制订规则。壶少人多,那该怎么办呢?通过讨论,孩子们一致认为:先拿到的小朋友先用;如果同时拿到,可以用猜拳的方式决定谁先用;先用的人要尽快还回去,这样别人就可以用了……我建议孩子们将这些想法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画下来,就当是种植区工具取放的約定,孩子们纷纷表示同意。就这样,工具取放约定在孩子们的共同参与下完成了。参与制订规则不但有利于孩子对规则的认识与理解,而且提高了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增强了孩子的主人翁意识,有助于孩子的遵守与执行。
孩子理解了工具取放的约定,接受了它的存在,但要使这种认识内化为习惯,还需要在日常活动中加以练习。大多数孩子通过练习都能遵守约定,但总有那么几个顽皮的孩子说到做不到,发生争抢的现象。于是笔者寻找机会,给顽皮孩子一些督促的权力,这样他们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也有了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遵守规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合作能力就是通过和他人的协调沟通,共同努力完成任务的能力。较好的合作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将伴随着孩子的一生。幼儿的合作能力较差,主要表现为:合作意识薄弱,合作方法较少。有的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任性、孤僻,不愿与人交流,以自我为中心,分工意识淡薄,不会主动与同伴进行合作。活动中遇到困难时,只是求助老师,同伴间缺少相互帮助的意识。
在种植活动中,我们往往将菜籽包成小包,菜秧扎成小捆,肥料装成袋。活动中,虽然经常会因为哪个同伴抓着菜籽不撒手或霸着肥料袋不让别人动而大喊大叫的现象,但是许多幼儿还是学会了“老师说了要合作才能完成任务”这句话。他们发现,只有一部分人浇水、一部分人撒种、一部分人施肥,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种植任务。慢慢地,幼儿有了分工合作的意识,并体验到了合作带来的快乐,活动常常在孩子们“要种辣椒啦,我们有的松土,有的放秧苗,还有的施肥,好开心啦”的欢声笑语中完成劳动任务。
四、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幼儿更多的只是知道自己有一个温暖的家,要尊敬家里的长辈,热爱自己的家庭,对于“爱家乡”的意识还比较淡薄。我们借助种植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让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到本土资源给家乡人们带来的幸福,感受到大自然给予的馈赠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当然,在种植活动中,除了培养幼儿社会能力外,我们将继续有目的地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资源,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