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万辉
摘 要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他们时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无法更好地提升自主探究能力。重点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实验过程,通过适当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利用创设的问题情境,提升课堂的整体教学水平。
关键词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1-0081-02
1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开始发生明显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渐渐凸显出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可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规划学习进程。在新的发展阶段,教师必须将指导学生放在重要位置,将“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式”的学习,鼓励学生将“学会”变为“会学”[1]。通过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问题体现出时效性,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通过设置开放式问题情境,将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变得更加灵活,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整体教学效率稳步提升。
2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一致性 适当地分析初中数学教学情况,可以明确具体坚持的原则,只有关注相关的细节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利用不同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努力思考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目的就是更好地提升教学的实际成效,通过一致性原则,让问题情境的设计更加符合具体的教学情况,有组织、有目的地反映教学内容,确保学生的注意力集中[2]。
启发性 数学教学是为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性思维,通过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和教师实现更密切的配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鼓励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拓展自己的思维,这样就能锻炼独立思考能力,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活跃的教学氛围,保证他们在这种氛围中更好地开阔自己的思路。
科学性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讲求严谨性的学科,因此,不管是推理还是计算的过程,都应该严格地依照相关的公式标准,重视规范化的流程,确保更好地达成学习的目标。数学重视规范化的指标,要求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使用相对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简练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解读数学难题。
3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教学现状
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对于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认识仅仅停留于相对浅显的层面,虽然认为问题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价值非常明显,并且普遍关注这种模式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增强课堂整体效果,但是还是缺乏主动意识。正是这种问题的存在,使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无法全面体现出来[3]。在具体运用问题情境展开教学过程中,超过70%的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会结合教材实际,大部分教师仅仅通过评优课或展示课利用多媒体营造出问题情境,结合具体的教学反思情况加以分析。多数数学教师在驾驭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时仍然是一种被动的状态,还有一些教师保持着“回避”的心态,并未意识到这种模式运用的价值。
具体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中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情境创设中涉及的问题缺乏科学性。这种问题的存在往往体现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并没有过多的探讨价值,以至于占用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却未能发挥重要的教学价值。
其次,问题情境的创设体现出“去数学化”。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实际教师中都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展开问题情境的设置,但是目前来看,教师对于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本质并不了解,以至于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存有较大主观性,影响了问题情境创设的实用价值。
最后,问题情境的实效性无法实现[4]。教师为学生设置的情境问题应该符合具体的情况,在全面了解学生接受能力的基础上,为他们设置更加合理有效的情境问题,保证更好地体现出实效性。
通过分析上述几种情况,发现出现问题的原因是教师对于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认知存有盲点,加之在问题情境的实际创设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数学学科的本质被忽略,影响了情境教学价值的体现。
4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课案
问题学习及情境教学 数学教学往往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其中涉及的问题也是对日常生活的反映。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学会积极地运用所学知识,从实践中提炼问题,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平。思考的过程就是提升的过程,通过将数学问题与情境模拟联系到一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更加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观意识。
构建问题情境模式框架 初中数学教学体系本身就是系统的、持续的,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积极地利用循环模式,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在构建模式框架时,需要明确:
第一步是创设情境子模式,要求教师在这个阶段深入分析并挖掘教材内容,充分结合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问题,规划好合理的问题情境;
第二步是建立自主探究子模式,需要學生主动参与进来,鼓励他们自学教材,结合问题情境,独立思考相关问题,针对一部分问题寻找合理的解决办法[5];
第三步就是构建合作交流子模式,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教师针对性指导,对相关问题总结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第四步是问题解决子模式,针对课堂上提出的相关问题,有目的地划分出小组,然后经过小组的互评和讨论,师生共同总结,由此验证本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对问题情境适当优化;
第五步是评价子模式,问题情境创设所要评价的对象是教师,但是在子模式中所要评价的对象是学生,因此可以适当采取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两种方式,针对具体的学习过程、学习情况及学习方法等进行审视。endprint
问题情境应用建议 初中是一个特殊阶段,特别是数学学科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落实较为合理的安排和选择。教师应该重视勤于思考,针对实际教学内容深入分析并挖掘,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在选择教学问题时,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加以分析,在与学生进行积极交流的时候展开规划。组织课堂教学之前,必须要搜罗更多资料,保证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和学生积极交流时应该采用适当方式,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引导并修正,鼓励他们自主探索。
5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实验分析
实验目标及假设 为了更好地验证相关问题设置的价值,同时在展开实验时有效地改善教学模式,特别设置实验教学内容。教学实验假设涵盖: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此类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针对学生成绩的提升有着极大帮助;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意识和学习习惯[6]。
实验方法及过程 此次实验重点选择皇城镇第二中学初中二年级的两个班级。通过对比发现,两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情况和学习环境方面并未体现出明显差异。将其中任意一个班级设置为实验班,选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另外一个班级设置为对照班,采用相对常规的教学模式。教学实验的过程是一个学年,在一个学年之后,对比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学习情况并记录。通过对两个班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期末成绩测试,可以清楚地了解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教学实验过程:实验前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测试、调查、记录)→观察学生接受问题情境教学情况→展开問题情境教学→实验后进行测试[6]。
实验结果及分析 当一学年结束之后,需要明确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同时应该重视学生的期末考试测评。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班学生在数学成绩上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相比之下,实验班学生成绩提升幅度较大。这样的结果证实,适当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可以确保学生在数学成绩方面取得更加明显的进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对比来说,对照班的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在参与相关教学活动时缺乏参与的热情[6]。
通过此次对比结果,可以发现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明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以致用的技巧,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运用数学知识。
6 结语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备受关注,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现状,将无法让学生锻炼逻辑性思维,难以将数学知识运用于日常实践中。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会通过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他们在自觉接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信心,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积极地配合教师的工作,通过和谐的交流与帮助,不断地改善自己的学习现状,注重综合能力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瑞兰.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J].学周刊,2017(22):33-34.
[2]刘斌.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学周刊,2016(20):101-102.
[3]颜玫.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索[J].华夏教师,2014(11):67.
[4]金光一,韩禹.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27(6):46-48.
[5]姚杰.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创设问题情境[J].中国校外教育,2013(32):116.
[6]李东旭.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J].成功:教育版,2012(7):1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