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地方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办学条件一般比较落后,为了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选择实践性强的五门课程形成一个课程设计体系,围绕该体系制定了一整套方案。该方案妥善处理了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计体系之间的关系,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的问题;改革实践性课程的考核方式,充分发挥了课程考核促进学生全面复习的功效。通过该方案的实施,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断增强;学生专业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软件开发; 课程设计; 实践; 理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8)02-71-03
Abstract: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nditions of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re generally lagging behind.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ies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five technical courses are chosen to form a system. A set of programs are formulated around this system. The system properly addre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and the curriculum design system; it solved the problem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is not close; the examination methods of practical courses are reformed, full play is given to the role of examinations to promote the effec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review.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gram, teachers' professional abilities are continuously enhanced, and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students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Key words: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software development; curriculum design; practice; theory
0 引言
當今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社会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应用型软件人才。可是全国很多高等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大学本科生毕业时却找不到合适的软件开发工作,这种情况在地方性本科院校表现更为突出。对此,应当反思地方性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管理问题。
1 地方性本科院校软件开发人才培养的普遍问题
1.1 办学条件艰难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多为近二十年内由高等专科学校升格而来[1],其中有很多是在地级市或县级市,学校所在地经济欠发达,教师工资与福利待遇较差,很难引进优秀的软件专业人才。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经费相对欠缺,很多好的方案因为经费支持不足而难以开展。与一线城市相比,学校所在城市信息产业往往比较落后,校企合作的机会较少[2]。与211和985大学的学生相比,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各方面的基础较差,学习能力和主动性都不强。
1.2 教学内容和行业脱节严重
很多地方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师资不足,并且高校在职称评定时科研导向非常明显,高校教师多以科研见长,故他们钻研应用型知识的热情难以调动。很多前沿知识,专业老师自己都不曾掌握,开设的课程内容,与社会需要脱节严重,大量国际前沿的软件工程技术不能及时进入教学领域,导致学生在校学习的实践技术在毕业找工作时就已经落后了。
1.3 理论与实践隔离严重
软件工程专业部分理论课程,如“数据结构”、“设计模式”等,课程内容抽象,理解难度大,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这些课程的理论指导意义难以体现,老师在教学时如果不能将理论知识很好地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去,学生会认为这些理论课程应用程度不高,对这些理论课程有较强的畏难情绪和厌学情绪[3-6]。
1.4 传统考试方式难以适应实践性强的课程
软件开发系列课程操作性强,以往在一个较短的固定时间内,以试卷的方式进行期末考试,难以全面检测学生对某门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难以检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且学生往往以被动的方式来应对考试,通过考试促进学生全面复习的功效有限。
1.5 学习兴趣难以充分调动
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常需要做完整的软件作品,这往往要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很多知识理解与记忆的难度都很大,很多学生有畏难情绪;在校学习期间,学生受各方面干扰很多,软件开发的氛围不浓,光靠他们自己内心的力量很难坚持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也难真正地体会到学习成就感。
2 解决问题的办法
2.1 以课程设计为中心,整体设计,妥善处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几个关系
地方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应当定位于培养中高端应用型软件人才,可是企业所用的应用型软件开发技术方向太多,如果每个方向都去涉及,学生的知识广而不精,在他们初次就业时难以跨越在某一技术方向上有较为丰富的项目经验这一高门槛。故我们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选择asp.net方向和j2ee方向作为专攻方向。endprint
为了解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摆在一个中心位置,在第二至第六学期,每个学期各安排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进行课程设计,形成一个课程设计体系。第二学期开设“数据库原理及应用”、“C#语言”、“数据结构”这三门课程。其中“C#语言”需要进行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结合C#和数据库的知识做一个单机软件,在完成这个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不但综合复习了C#知识,还促使他们进一步巩固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和第一学期开设的“C语言程序设计”这两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第三个学期开设“Java语言”这门需要进行课程设计的课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对算法要求较高的软件,这样“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结构”等理论课程内容就融入到了课程设计之中,并且进一步巩固了数据库知识。第四个学期进行课程设计的是“asp.net程序设计”,要求学生结合静态网页知识开发一个Web系统。第五个学期“Android软件开发”这门课程需要进行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结合“JSP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开发一个手机软件。同样的,“软件工程”、“Oracle数据库”和“设计模式”等课程内容,也会融入到第六个学期开设的“JavaEE框架技术”课程设计之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由易到难、到桌面系统到Web系统,螺旋递进的课程设计体系。
从以上设计中可以看出:“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和“设计模式”这些主要的理论课程都已经融入到了课程设计这一中心实践环节中去了;另一方面,在进行理论课程教学时,适当破除教材内容的限制,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主动为课程设计需求服务,如在进行“数据结构”数组部分的教学时,舍弃教材上为以后科研打基础的内容,讲授开发小游戏所需要的二维数组知识。这样,通过课程设计妥善处理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问题,学生切实体会到了理论的指导意义,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意愿大大提高。
从以上设计中,还可以看出,在人才培养方案这一全局中,系列课程设计处于中心地位,人才培养方案中除公共基础课和数学类的课程外,其他专业课程都可以被系列课程设计所带动,故本教学改革方案很好地找到了促使专业全面发展的着力点。
在传统的教学与考核模式下,教师针对各届学生讲授同一门课程时,传授的知识基本相同,知识更新缓慢,且教师们不愿意花很大精力去钻研应用型知识。当以课程设计来组织教学,并以课程设计作品作为学生期末成绩时,学生的作品由他们自己选择,故各不相同,学生的疑问千奇百怪,教师必须大量学习教材外的知识。这样教师的知识会不断更新,能力会不断提高。
2.2 以小组评定软件作品的方式来代替期末考试
软件开发系列课程操作性强,以传统的试卷进行期末考试,有很多局限性。针对这些课程,为了提高与准确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以学生课程设计作品代替课程期末考试,因为开发一个完整的软件作品往往需要综合运用一门课程各个模块的知识甚至多门课程的知识,学生需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作品各不相同,为了保证作品成绩评定的公平性与合理性,要求学生进行作品答辩,由至少三个老师组成答辩组,检测学生作品的真实性、技术性,并将答辩老师的评分取平均分后作为学生的作品最终得分。为此建立了两套保障机制:①任课老师制定优秀、良好、中等、及格这四个等级的最低要求,供答辩老师作为评分依据;②两个答辩老师评分相差10分时,答辩小组要进行集体商讨,重新评分。
每个作品功能差别较大,涉及到的知识点也各不相同,但是每一门课程的基本知识每个学生都应当掌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要求同一门课程所有作品都要具备一些基本的公共的功能。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作品迥异这一个性与每个学生应当掌握基本知识这一共性之间的矛盾。
以课程设计成绩作为课程期末成绩,并且允许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课程设计历时周期长,往往涉及多门课程的知识,遇到的问题多,在解决各类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地锻炼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制定课程设计过程管理配套制度
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来保证课程设计的各个过程井然有序。具体为:“课程设计实训方案”、“课程设计答辩教师工作量核算方案”、“课程设计项目进度与考勤登记表”、“课程设计综合实训报告”、“课程设计选题信息”以及各门课程具体实训方案,通过这些文件来保证课程设计的规范性,以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
2.4 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软件开发氛围
软件开发记忆的内容多,理解难度大,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自学能力与学习的意愿都不强,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分布在整个学期,教学周期拉得太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其他课程和其他活动影响很大,软件开发的良好氛围难以有效形成。因此,在本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在集中的时间段内,在固定的机房中进行,有专门的指导教师给与指导,学生在这段时间内,不上其他课程,不参加其他活动,固定机房在这段时间内专门用作某个班级某门课程的学习场所。并且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考勤,学生考勤情况会最终计入该门课程的总成绩。这样学生注意力不受其他課程和其他活动的干扰,全班同学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学习氛围大大增强。
2.5 调动各方因素,做好基础课程建设
软件工程专业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的好坏,对课程设计和整个专业学习影响很大,如“C语言程序设计”与“Java语言”就是这样的两门专业基础课程[7],为了保证这些课程的教学质量,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增加这些课程的课时。地方本科院校师资不足时,优先保证这些课程教考分离,统一阅卷,从制度上根除任课老师随意评分的可能性。将这些核心课程配备课程负责人,配套一定经费,对这些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并将建设的成果向所有老师和相关课程进行推广。同时从学科竞赛,教改研究,网络课程与视频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endprint
3 实践与推广
自本方案应用以来,我校软件工程专业在办学条件非常艰难的情况下,学生的软件开发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通过对三届学生进行调查可知,94.5%的学生喜欢用课程设计这种方式来组织教学与考核,他们认为课程设计虽然辛苦,但是收获很大。
因为这种改革方案能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深受学生欢迎,本方案及指导理念己经被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所采纳。其他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也可以吸收本教学改革方案的思想,来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组织教学,比如,网络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
本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会受学生素质的影响较小,在应用时,如果学生基础较差,也可以适当减少理论课程,降低人才培養的整体难度;而如果学生基础较好,如一本学校的学生,则可以在课程设计时加大理论内容,提高课程设计作品的难度与质量。故本教学改革的成果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4 结束语
自本教改方案在我校软件工程专业实施以来,教师水平、学生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明显提升。在本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并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经费,在地方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办学条件较艰难的情况下,本方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并且本方案通用性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案。
众所周知,一个学校或一个专业的办学水平受师资水平这一因素影响最大。在本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钻研软件开发应用技术的热情只是因学生项目不同、问题增多而被动提高,在当前职称评定科研导向明显的情况,如何让老师们真正热衷于钻研于软件开发应用技术,这是本人将来教学改革要重点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徐敬明.地方本科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总第388期:29-30
[2] 黎利辉,朱家荣.边境地区本科院校应用型软件人材培养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23(6):148-150
[3] 柯瑜.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问题及对策初探[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9(20):38
[4] 郑硕,孙琦.成人高校计算机课程学习方法的探讨[J].成人高教学刊,2010.28(6):59-61
[5] 赵志梅,张帆.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1):66-67
[6] 李玉春.论职业成人计算机课程学习中常见负面心理现象及其对策[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6(5):321-322,324
[7] 黎未然.高校计算机本科专业C语言课程教改探析[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28(3):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