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三农”网络热点舆情监测分析

2018-02-27 19:06李婷婷张祚本王明辉
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 2017年11期
关键词:病死猪三农网民

李婷婷+张祚本+王明辉

【总体情况】

9月新闻量较8月有所增加。在社会各界喜迎十九大之际,十八大以来的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受到聚焦。韩长赋部长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用“六个新”对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了概括,媒体予以积极报道。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成为舆论瞩目的盛会,同期举办的品牌农产品代言公益活动获得广泛好评。农业部就耕地轮作休耕、农村创业创新等情况举行多场新闻发布会,均引发积极反响。此外,“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延期至2018年底”获得舆论认同,辽宁沈阳大葱致山东寿光百余只羊死亡事件、浙江湖州大银山偷埋病死猪事件等被舆论热议。此外,秋收大幕开启,黑龙江、吉林等地举行水稻开镰仪式,北大荒“头米”拍出1888元的天价。有舆论对此表示肯定,认为拍出了种植自信,体现了环境价值、现代经营价值和品牌市场价值。也有舆论认为,安全的农产品应该是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高端农产品须从质量上做文章,而不只能是宣传炒作的噱头。

社交媒体方面,袁隆平相关话题强势占据微博、微信榜首。“水稻亲本去镉技术取得突破”“海水稻亩产最高超600公斤”等消息被大量刷屏。上述消息引发9月末微博舆情走势直线攀升。在月度排行前10位的热点微博中,袁隆平相关微博占7位。相关信息引发网民高度关注,“@人民日报”28日发出“海水稻”测产的相关报道,截至月末,转发评论量4.5万次,点赞量超过12万。网民在评论中充满了对袁隆平的由衷敬意和真诚祝愿,尊称袁隆平为“袁老”,并向其献上88岁生日祝福。

【本月聚焦】

>>> 第十五届农交会精彩纷呈 农业产业百花齐放 <<<

9月21-24日,以“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品牌引领、产业升级”为主题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农交会”)在北京举办,引发舆论积极关注。截至9月25日15时,相关新闻报道2856篇,新浪微博相关微话题阅读量共计16.3万次。

从报道形式看,全媒体报道、文图声一体报道继续成为常态。传统报刊、广播电视媒体、网络媒体以及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全方位发力,极大提升了农交会的舆论关注热度。其中,《农民日报》、CCTV7等多家主流媒体对农交会进行了深度报道,在农交会舆论话题中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各类社会主体通过微信公众号对农交会相关情况进行了细节化、特色化的关注。总体看,这些文章内容上情感真挚、形式上图文并茂,接地气的表达方式使其极具感染力,进一步放大了农交会的社会影响力。

从舆论反馈看,农交会展示情况和贸易成果备受肯定。舆论称,农交会精彩纷呈,农业产业百花齐放。新华网等媒体说,本届农交会展团创历届之最,多地特色农产品成为“人气王”,现场贸易额高达227亿元。网民评论说,农交会上亮点多,好吃、好玩又好看。此外,农交会上的科技元素被舆论盛赞。《农民日报》说,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VR、无人机等技术悉数亮相,农交会的“科技范儿”让人眼前一亮。农交会的国际交流成果也被高度评价。农视网说,农交会共有来自美国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司参展,世界农业合作的新未来正在前方铺展。

同时,农交会举办“家乡的味道——我为品牌农产品代言”大型公益活动,邀请袁隆平、韩再芬、申纪兰、才旦卓玛、闫学晶等26位来自科学界、文艺界等领域的知名人士登台推介家乡农产品,引发集中关注。舆论称,这些推介嘉宾从天南海北共赴这场“农产品”之约,说着家乡话,叙着家乡情,向全国人民集中展示近年农业发展成果,高潮迭起,大放异彩。“闫学晶送给农业部部长一盒白米饭”等活动细节被舆论津津乐道。韩长赋部长在活动上表示“我要为中国品牌农产品代言”,获得积极评价。舆论表示,农业部长为“中国农产品品牌”代言,彰显了信心与担当。此外,农交会同期举办的首届中国农产品市场与农业品牌论坛、首届中国国际品牌农业发展高峰论坛等活动也备受关注。屈冬玉副部长、唐珂司长的发言被媒体广泛援引。舆论指出,农交会将成农业品牌培育孵化器,走在品牌路上,农业大有希望!

【热点分析】

>>> 舆论聚焦十九大前农业农村发展成就 农业部多场新闻发布会引发关注 <<<

在社会各界喜迎十九大之际,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受到聚焦。29日,国新办就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工作进展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韩长赋部长用“六个新”概括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成为关注热点。光明网评论文章《农村经济“六个新”:“新”在了哪》说,“农业和农村持续向好,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亮点之一”。主流媒体纷纷推出综述报道,关注五年来农业农村发展成就。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辉煌中国》第五集《共享小康》中,对黑龙江、山东等地现代农业发展成绩进行了重点宣传。节目指出:“今天的中国,彻底告别了吃不饱的历史;今天的中国人,实实在在地过上了好日子。好日子,是充盈的米袋子、菜篮子”。对此,@央视财经以“中国农民老洋气了:无人机施肥 卫星规划耕地”为题进行转载,引发微博网民广泛关注。有网民为此点赞,指出“制度+科技让中国农民扬眉吐气”,希望这样的农业科技应用在全国普及。《农民日报》接连刊发12篇文章,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绿色发展、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农村土地改革等展开全面评述。文章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部门主动作为,砥砺前行,生态立农绿意厚植、供给稳定全线飘红、增收致富农民开颜,“三农”新实践新探索新成绩新经验,弥足珍贵,令人振奋。

9月,农业部接连举行新闻发布会,受到舆论积极关注。8日,“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进展”新闻发布会引发舆论聚焦我国耕地轮作休耕政策,舆论称此举“遏制耕地退化趋势,有效推进农业结构调整”。12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为即将举办的农交会“熱身”,起到良好宣传效果。有微信公号发文称,农业部邀您一起“逛大集”!15日,“农村创业创新”新闻发布会点燃舆论投身农村创业的激情。有微信公众号喊话,政策大礼包已落地生根,农村“双创”,你来不来?。19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新闻发布会召开。舆论认为,这是农业部对“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解答,更多农户将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endprint

>>> 浙江湖州曝出“偷埋病死猪”事件 <<<

9月,浙江湖州曝出“偷埋病死猪”事件,成为本月舆论热点话题之一。9月初,微博中零星出现浙江湖州大银山偷埋病死猪相关图文消息,但未引起过多关注。9月10日,《财经》杂志发文《万头病死猪被偷埋浙江大银山 已挖出死猪800吨》。文章称,近日有群众向中央环保督察组举报,浙江省一家自称以高科技处理病死动物的公司此前大量收购病死猪,却简单处理后掩埋在大银山上;8月30日下午,中央环保督察组调查员在大银山挖出大量病死猪。该文发布当天即引爆舆论。网易新闻《知道》等媒体随后曝出发掘现场图片以及大银山多年遭受固废污染等细节问题,央视《东方时空》《共同关注》等多个栏目相继对事件进行报道,新浪微博中“湖州大量死猪被埋”“万头病死猪被偷埋”等微话题阅读量累计达600余万次。事件曝出当晚,农业部即采取紧急措施,并在官方网站发文《农业部要求地方严查“偷埋病死猪”问题》。湖州市政府也自事发当日开始多次通报事件处置动态。经查,2013年湖州市工业和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有限公司在处置病死猪过程中,将应该焚烧处置的病死猪拉至大银山予以掩埋;目前,共发现病死猪掩埋点3处,挖掘动物尸骸和污泥223.5吨,均已做无害化处理。

从舆情处置角度看,事件曝出时中央环保督察组已介入处理,农业部及当地政府部门迅速作出回应,相关处置措施及时、准确、到位,有效确保了舆情态势的平稳可控。事件舆情热度呈现“骤涨快落”走势,关注热度在11日達到峰值,12日开始呈现明显降势,并随后趋于平息。舆论热点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批评当地环保监管的缺失。多数舆论认为,时隔4年被曝光,“是因为中央来人了”,事件充分说明地方环境保护机构的监督管理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人民日报》等媒体指出,光有补贴不够,没有持续监管,可能会面临“环保套利”;80元一头的补贴标准,仅限于对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牛、马、羊、鸡等,国家层面暂未出台补贴标准。3.保障民众监督权。《新京报》说,比挖出上万头病死猪更可怕的,是当地村民多年来举报无果。唯有完善相关制度,给民众举报以畅通的救济渠道,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 产业扶贫相关活动获舆论肯定 扶贫资金“睡大觉”引热议 <<<

9月,多地举办产业扶贫相关活动,成为媒体报道热点。14日,农业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合肥联合举办“追梦之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业扶贫榜样推介活动”,引发积极反响。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日报》等安徽省内媒体对此进行了全方位宣传,农视网也对活动现场发出了详实的图文报道。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致富的模式与经验,受到舆论肯定。有媒体指出,本次活动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起,推介示范榜样、助力产业扶贫,既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也是我们迈向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的新起点。在甘肃兰州举办的“全国一村一品产业扶贫经验交流活动”,也被新华网等媒体广泛报道。舆论寄望,“大力推进一村一品,积极助力脱贫攻坚”。此外,“我国正式启动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相关消息也被关注。舆论支持用中药材产业医治“贫困之痛”,并提醒对中药材市场产能过剩问题给予足够警惕。

部分地区曝出扶贫资金闲置问题,引发舆论关注扶贫资金“睡大觉”问题。据《人民日报》报道,审计署发布第二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结果,在抽查的59个贫困县中,12个县财政资金统筹盘活不到位、项目推进缓慢,导致6226.11万元资金结存1年以上,其中5585.07万元结存2年以上。舆论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扶贫的钱“不好花”“不敢花”和“难消化”,既有制度层面问题,也有一些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须从破除资金使用障碍、层层压实干部责任等方面精准施策。

【热帖解读】

>>> 已在城市定居的农二代,我们还能回农村吗? <<<

9月18日,网民“谁来逗我玩”在天涯论坛发布帖文《我们还能回农村吗?(农村出来的看过来)》。文章作者自称为“农二代”,对进城农民的农村土地权益予以关注。

帖文指出,大多数“农二代”都想过这样的生活:在城里有房有工作,村里有地有“别墅”,退休了领着退休金回村养老。但这样的想法不太现实。帖文称,目前针对农村宅基地的流行说法是:在城里有房子的“农二代”,不能继承宅基地使用权,只能继承父母的房子,且该房不能翻修,房子自然破灭后,“该宅基地也就与你没有关系了”。针对耕地问题,帖文指出,30年到期后的这次确权,开始说是永久不变了,后来又有风声说是只是延长了30年。帖文指出,在城市定居的“农二代”不可能永久拥有农村土地使用权,他们最终要在城市和农村中做出选择,不能两头都占着。帖文表示,如果真是这样,“已经断了我回农村的后路”。

截至9月末,该帖点击量3.8万余次,网民评论540余条。针对进城农民的农村土地权益,网民呼吁进一步明确相关政策、保障农民权益。网民提出一系列疑问:户口在农村、在城里买了房的,还有资格分配土地承包权吗?有资格继承宅基地使用权吗?有网民对“回不去的农村”表示伤感,认为“在乡下没了房子就没有了家乡”,称要赶在确权前把老宅修整成“百年大院”。有网民表示,农村的大变革即将来临,在这个过程中,少部分农民会得利,成为让人羡慕的新农民。大部分会输的屁也没有,世代居住在水泥格子里,忙忙碌碌度过一生,甚至死无葬身之地。有网民表达对“农转非”的无奈,称在县城没有户口或者房子,孩子就不能上学,选择农村的土地还是让孩子去城里上好学校,“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还有网民认为,很多人退休了回到农村并不会辛苦种田发展农业生产,如果大片耕地仅用于自给自足的“种花草养鸡鸭”式的养老生活,不利于粮食安全。endprint

猜你喜欢
病死猪三农网民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湿垃圾与病死猪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研究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南安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现状与建议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病死猪堆肥高效油脂降解菌的筛选及堆肥效果研究
河南孟津: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