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杰
受困于生产、环境等要素的制约,中国纺织产业正有序而快速地进行着转移。
纵观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热地,不同地区、区域板块的表现参差不齐,不过有一个特点格外醒目:苏北“洼地效应”充分释放,“苏北表现”很出彩。
江浙是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较早也较为成熟的地区,由于近年来用地、资源等方面的相对饱和,面对苏北的种种优势,纷纷利用近水楼台优势加快向苏北产业转移。
地处苏北的沭阳县在本轮产业转移中就有着令人振奋的“成绩单”:近年来,沭阳先后引进江苏邦源、宝娜斯、江苏豪悦、嘉德纤维、月源纤维、西南智能纺织、苏锦昌大家纺、中阳纤维、江苏达丽智能纺织等亿元以上纺织项目24个,协议投资达70.5亿元,沭阳从无任何产业基础,打造成为国家级包覆纱产业基地,并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如果说过去的南北转移主要是企业自发行为,那么现在则是政府的制度设计与市场主导相结合才实现了“苏北列车”逆势提速。
为进一步加快宿迁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11月末,宿迁市专题召开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会办会。宿迁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天琦强调,要充分认识推进产业集聚的重大意义,认清宿迁传统产业定位,深刻认识和理解传统产业并不是落后产业的观念,加强对产业发展形势的判断研究,让扶持政策再清晰、再聚焦。
他说:“要加强招商引资,围绕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产业,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化招商,制定精准有效扶持政策,抓住产业分工中最主要的部分深挖细耕,积极培育产业层次高、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努力做大规模、做响品牌,促进纺织服装产业最大程度的集聚。突出需求导向,做好服务保障。集成使用产业资金,重点支持企业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为产业发展提供大力支持。强化问题导向,补足补强短板。政府要做好公共服务,针对基础配套、降本增效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逐一诊断开方,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强,确保取得实效。”
龙头带动让产业转移、升级同步进行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引导转移产业和项目向园区集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发挥园区已有重点产业、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是沭阳承接纺织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
对于王天琦所强调的“积极培育产业层次高、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努力做大规模、做响品牌”,其实沭阳县早已有了动作。
记者了解到,日前,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福建达丽服装国际有限公司成功签约2亿元智能针织项目。该项目主要生产棉袜、丝袜、裤袜、内衣裤等智能针织产品。项目协议投资2亿元,其中,固定机器设备等资产投入将超1.5亿元,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将超5亿元,纳税不低于1000万元。
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达丽服装国际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正规化生产基础的出口型企业。公司占地面积22000平方米,拥有员工1200人,专业技术人员120人。该公司以生产男女内衣裤为主,产品畅销美国、德国、西班牙、比利时、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同时,公司还注册了“雷伯帝”品牌,生产的“雷伯帝”男女内衣裤系列销售于国内市场,平均年产量达1.5亿件,是典型的“带动性强的大企业”。据悉,企业将在本月开始安装机器设备,该项目引进 2000台智能袜机等高端设备,项目投产后,将极大推进沭阳县纺织业智能化进程。
“沭阳经开区作为全县工业经济的重要战场,要充分发挥‘排头兵的作用、担起发展重任,高度重视企业发展工作,全面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用活用足现有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力,助推企业做大做强。”沭阳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彭伟说。
实际上,自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被中纺联产业转移办批准授予“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以来,沭阳的纺织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承接全国各地纺织产业转移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深耕包覆纱从无到有再到业界标杆
而对于王天琦说的“促进纺织服装产业最大程度的集聚”,沭阳更是做到了敢为人先。
前段时间,在沭阳召开的江苏省包覆纱行业质量提升动员推进会,让有着“中国包覆纱产业基地”之称的沭阳再次进入行业人士的视野。
会上,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赵洪谈到,包覆纱是针织行业的重要原材料,从国内包覆纱生产分布来看,江苏是全国包覆纱生产设备较多,包覆纱产量较大、质量较优的省份之一。就江苏来说,沭阳又是江苏包覆纱生产设备最多,包覆纱产量最大、质量最优的地区。他说:“沭阳三家包覆纱企业共同制定了包覆纱加工贸易单耗标准,获得国家的认可,参与起草制定了包覆纱行业标准,这说明了沭阳包覆纱产品质量在国内是标杆,值得全国包覆纱企業学习。”
实际上,沭阳包覆纱之所以能够成为业界的楷模,与沭阳包覆纱产业的深厚积淀及当地针对产业发展所搭建的完整产业链条不无关系。早在2005年,在国家质量监督总局开展的区域品牌价值评价工作中,沭阳包覆纱就获得了“2015中国品牌价值评价——知名品牌示范区”称号,品牌强度600,品牌价值116.9亿元。也正是由此,让沭阳成为了业内有口皆碑的包覆纱产业热地。
从2005年第一家包覆纱企业——江苏邦源纺织有限公司落户沭阳,沭阳包覆纱产业迎来了其发展的黄金期。
沭阳县在传统纺织服装面料行业中,专攻细分产品——包覆纱。为此,沭阳县政府专门成立产业研究院和产业招商办事处,针对强链、补链的项目予以重点扶持,特别是加强对机械包覆纱机和空气包覆纱机等高科技纺织设备生产企业的引进,以及包覆纱上游的锦纶、氨纶企业,下游的织布、无缝内衣、袜子等国内外著名企业的引进。
近年来,随着一批生产包覆纱的纺织企业逐渐壮大,包覆纱下游配套企业也都“闻讯赶来”。如今,开发区独特的包覆纱及丝袜等针织产业发展优势和产业承载平台效应日益显著。包覆纱生产设备达4800余台(套),占全国设备总量的21%,年产包覆纱8万吨,从业人员已超过6.5万人,已成为全国产能最大、品质最高的包覆纱产业基地,也是江苏省最年轻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endprint
沭阳县委书记、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卞建军表示,纺织产业是沭阳县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包覆纱企业更是独领风骚,针织丝袜、包覆纱等产品单体规模已居全国乃至世界前列。“我们承接的不是一般的产业转移,而是产业链高端、智能化的集聚。”他说。
沭阳县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石敬峰也表示,近年来,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特别是在招商引资、招大引强工作中,侧重发展纺织包覆纱产业,使得包覆纱产业率先走上了引领发展的道路。“在包覆纱产业质量提升工作中,我们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改、研发投入,以质量占市场,向质量要效益。”他说。
智能产业园提升纺织产业质态
只有实体产业实现智能制造,才能带动产业链条上相关领域的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纺织业规模扩张速度减慢,针织产业同样需要转型升级,寻求发展新动能。传统纺织行业是人力密集型行业,随着成本不断上涨,降低成本、提质增效,推进纺织制造环节的智能化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王天琦也特别强调了要“重点支持企业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2015年,为加快沭阳纺织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提升经济技术开发区纺织产业質态,实现现有企业的扩能升级,促进园区产业集聚,沭阳全力打造了一个高度集约化的特色产业园、全国首家智能针织产业园——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产业园主要以智能为核心,向上下游延伸到锦纶、包覆纱、面料、袜子等针织品。
产业园按照“未来针织靠智能、智能针织看沭阳”的发展定位,围绕“龙头带动、平台驱动、县乡联动”的运作模式,力争5~10年时间,将产业园打造成百亿级针织品生产基地,使之成为产业转移升级的集聚区、政府与行业协会互惠合作的示范区、体制与机制创新的先导区、产城融合发展的样板区,着力将沭阳打造成现代针织制造业高地、品牌集聚高地、时尚策源地、针织商品国内外市场的集散地,把沭阳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针织名城”。目前,产业园一期已投入使用,二期厂房也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
沭阳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局长、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管委会主任魏伟表示,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除了政府部门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配套,还将集聚国内最具实力企业家、最尖端的设备,推动智能针织不仅转型,还要升级,打造沭阳智能针织特色品牌。
未来,沭阳纺织还将依托智能针织产业园和中小企业产业园两大园区,以“智能化”为突破口,探索《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两大战略在传统制造业中的应用。按照《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要求,在提高纺织机器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上下更大功夫,以技术创新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在纺织产业的融合,打造沭阳纺织产业特色品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