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制元年中纺院
——以新作为争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2018-02-27 07:49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庄小雄
纺织科学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纤维材料

文/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庄小雄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纷繁复杂,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纺织产业快速崛起,将对我国纺织工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既蕴含着重大机遇,也带来多方面挑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综合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产业结构调整加剧、相关政策调控力度加大等一系列深刻变化,纺织行业推进转型升级、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外环境形势严峻、挑战巨大;同时,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创新资源更加丰富、改革红利持续发力等优势日益厚积,“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社会各领域对纺织产品的新需求,“科技、绿色、时尚”成为纺织工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为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纺院”)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机遇。

与此同时,党的十九大对国企国资改革发展作出进一步战略性部署,发出了“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动员令。《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6号)和《中央企业公司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目标要求,按照国资委有关要求以及集团统一部署,中纺院迅速行动,成立工作小组,制定改制方案,于2017年12月6日完成工商备案,实现全民所有制企业向公司制企业的变更。

中纺院以此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对内外部发展形势以及自身优劣势认真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深学笃用新思想,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规划,推动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以新作为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通用技术集团”)科工贸一体化发展和中国纺织工业由大变强贡献力量,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强劲的动能。

2025年实现“三个一”目标

以实际行动深入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 在国家政策引领下,以《集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围绕国家战略、产业导向和市场需求,加速中纺院的体制机制创新,以中纺院改制为契机,深化国企改革,以激活中纺院科技和人才优势。加速科技创新,以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国家创新平台为抓手,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导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商业模式创新,整合中纺院技术全产业链的整体优势,聚焦核心板块,引进社会优质资源,发挥集团协同作用,积极稳妥开展重组联合和产融结合。加速中纺院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努力开拓国际国内两大市场,为客户创造价值。

以科技做强、产业做优、体制做活为重要抓手,努力把中纺院打造成为“科技、产业、资本”融通的平台,到2025年将中纺院建设成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竞争力,产业规模超百亿的上市公司,即实现一个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一个百亿规模产值、一个上市平台的“三个一”奋斗目标,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纺织技术开发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集团,为通用技术集团科工贸一体化发展和中国纺织工业由大到强提供科技、产业支撑。2018年-2020年,重点推进Lyocell纤维、特种纤维、产业用纺织品等新材料产业化项目,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纺标”)进入资本市场,化纤装备向工程集成商转型,存量企业提质增效工作。力争到2020年,中纺院营业收入达到20.5亿元,利润总额达到1.1亿元;到2022年,营业收入达到38.2亿元,利润总额达到2.3亿元;到2025年,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利润总额达到10亿元。

科技做强、产业做优

以“科技做强”为抓手,打造核心竞争力

以实施国家重大项目、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中纺院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实现纤维新材料板块在工艺、装备、工程化集成、应用研究及其标准制定方面的系列突破,进一步梳理、明确、聚焦中长期科技项目规划,支撑集团的转型升级、行业的产业进步及中纺院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明确以产业为导向的考核体系,加快落实国家关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激励政策,增强科技创新活力和经济效益。

1. 持续打造中纺院重点研究领域的科技研发优势

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万吨规模Lyocell纤维全国产化高效低耗制备技术开发与示范”、“高品质原液着色纤维开发及应用”等项目为抓手,重点围绕纤维新材料、化纤核心装备及工程集成化、材料应用研究、纺织标准制定及检测等重点研究领域,开展符合国家和行业发展、市场需求的科研开发工作,进一步加强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纤维基复合材料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合成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国家创新平台能力建设,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加强内部协同和外部合作,注重在强化领先优势的同时提升综合优势,争取获得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2. 加快推进国家纤维新材料创新中心建设

以中纺院建设的纤维新材料产业化技术研发基地为基础,借助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通用技术集团的支持,吸纳相关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优质资源,同时,引进地方政府、投资公司、产业基金等社会资本,通过联合出资方式组建纤维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公司为核心建设国家纤维新材料创新中心;同时,构建有利于促进创新中心成果产出及加速成果转移转化的科技创新产业基金,形成政、产、学、研、融用的创新平台。

3. 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为中纺院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科技成果以产业化考核为导向,中纺院研究开发中心、绿色纤维工程技术开发中心(以下简称“绿纤中心”)、纤维新材料产业化技术研发基地要为中纺院四大板块(化纤装备制造与工程服务、纺织新材料、纺织化工与生物技术、检测与技术服务)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绿纤中心、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以Lyocell纤维为代表的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化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特别在设备智能化、生产规模化、产品功能化、浆纤一体化以及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复合材料中心要加强对中纺院纺织新材料产业板块中的产业用纺织品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纤维新材料产业化技术研发基地、国家合成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要全力支持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中丽”)装备和工程板块,为特种纤维产品提供产业化技术。

4. 科技助推集团转型,行业做强

一方面,通过中纺院在纤维新材料的工艺研究、装备工程化和标准检测一体化全产业链的打造,为通用技术集团科工贸一体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特别在大健康产业中的医用材料、国防科工的防弹防护材料、环保工程中的高功能过滤材料等新材料技术支撑以及通用技术集团承包业务提供纺织纤维材料装备及工程成套技术支撑。

另一方面,为中国纺织工业由大变强提供支撑。一是在纤维新材料的研究和产业化方面,特别是以Lyocell纤维为代表的生物基化学纤维、以超高强聚乙烯为代表的高性能纤维以及以导电纤维为代表的功能性差异化纤维方面,提高我国纤维新材料的差别化比重;二是以医用材料、防弹防护材料、高端水刺非织造布等为代表的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推动了纺织作为基础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各行业的应用普及性;三是以大容量、功能性、柔性化的化纤长丝装备及工程成套技术,推动我国纤维产业的规模化;四是国际标准的系列化与国际化,推动中国纺织工业标准体系的完善以及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5. 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力争到2020年,当年申请专利、项目、标准合计不少于60项;到2022年,当年申请专利、项目、标准合计不少于80项;到2025年,当年申请专利、项目、标准合计不少于100项,每年获得行业、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不少于3项,争取收获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6. 推动纺织标准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加快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步伐,召开标准审定会,做好标准的审定工作,提高标准制修订项目的完成率;按计划推进承担的国际标准项目,有计划、成体系地在纤维定量分析、功能性系列和有害物检测等领域提出国际标准新提案。

7. 面向纺织集群区域企业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服务

中纺院(浙江)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海西纺织新材料工业技术晋江研究院、中纺院共青分院、海安中纺院纤维新材料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三明通用科技孵化有限公司一方面要做好区域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另一方面要发挥好中纺院在产业集群窗口的功能,为中纺院的科技成果、装备工程、产品应用的推广做好衔接工作;同时中纺院将调研在“一带一路”沿线和国内其他产业集群地设立分院的可行性。

以“产业做优”为抓手,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1. 调整结构,扩大规模

纤维新材料板块(以Lyocell纤维为代表的生物基化学纤维及以导电纤维为代表的特种纤维;以高端水刺非织造布、高性能复合材料为代表的产业用纺织品)

①积极加快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Lyocell纤维)产业整体规划,以中纺院绿色纤维股份公司为抓手,一是做好现有1.5万吨生产线生产运营的安全、保质、高效;二是要加快新的产能扩建工作;三是做全产业链产业布局谋划;四是原料“国际化”和“国产化”并行;五是要构建从原料到产品的全产业链认证体系;六是持续开发产品差异化、功能化、工艺设备智能化、规模化、低成本的二代技术和浆纤一体化的三代技术,形成产业规模化、产业链国产化、市场品牌化的发展格局。

到2020年,拥有9万~10万吨的Lyocell纤维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稳定,拥有自主产品品牌,在绿色纤维国内外产业布局成功的基础上,2023年拟形成45万~50万吨的产业规模,2025年拟形成百亿产值,以资本推动、科技支撑将Lyocell纤维项目建成国际一流的产业规模。

②稳定推进特种纤维的产能扩建,以凯泰特种纤维科技有限公司为抓手,稳定推进绍兴基地产能扩建计划,生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军用品纤维、导电纤维、锦涤皮芯丝、功能性丙纶等功能化、差别化纤维新产品,努力打造成特种纤维产业基地,成为在国内特种纤维领域中的若干细分领域内占主导地位的国内一流企业。

③积极谋划高端水刺非织造布产业统筹发展,以中纺院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为抓手,一方面加快建设五期项目——3600吨/年特种产业用非织造材料生产线;另一方面,受京津冀一体化的影响,积极开辟高端水刺非织造布新的产业基地,在新的基地聚焦高附加值产品,淘汰低端产品,投资扩产,主推产品为高端黑色和彩色原纤水刺非织造布、汽车用水刺非织造布、耐高温防护材料、干湿擦拭产品等,功能性原纤染色水刺布、新型医疗卫生材料、功能型汽车用材料等新产品,其较强的产品组合和变化功能将促进未来的持续发展,打造成在水刺非织造布领域中以产品差异率占主导地位的国内一流企业。

④努力将产业用纺织品向价值链终端制品延伸,实现价值最大化,以中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为抓手,继续实施以高附加值服装面料为依托,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业用品(含军品、特品)发展的产品结构调整方针,如医用材料、软体建筑、制品、防弹系列产品,实现扩大复合材料产品产量规模,逐步发展成为量大、面广、批量化、标准化的产学研一体化企业,努力提高新材料板块贡献度,通过生产高端产品向国防科工、航海航空、医疗大健康、环保等行业提供新材料及制品服务。

化纤装备与工程服务板块(以化纤成套设备、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工程设计与咨询为代表的工程开发与总承包)

北京中丽要以传统化纤产业转型升级和国家大力发展绿色、智能为契机。一是要进一步依托中纺院研发板块工艺研究,加快向智能化、柔性化、差异化的工程集成商转型。二是要以高品质、多品种、树品牌,抓好两个市场,“一带一路”国际市场新项目和国内大客户的技改项目。三是要充分利用好国际产能合作的机遇,谋划好转型升级。到2025年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工程集成商。

检测与技术服务板块(以标准、检测、计量和认证四位一体为代表的综合性技术服务)

完成中纺标公司进入资本市场,实现新三板挂牌。中纺标公司要以进入资本市场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公司现代化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提升为客户服务水平;在大力发展纺织检测主营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检测业务多元化发展的模式;通过实施并购重组战略,推动检测板块的快速扩张;加快国际化布局,国际标准系列化,加快检测、认证、计量服务国际化布局,并要取得实质性突破。到2025年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集标准、检测、计量、认证为一体的第三方技术服务商。

纺织化工与生物技术板块(以纺织化学品和生物酶制剂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与染整技术)

以中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转型升级为抓手,在技术领先、规模生产的基础上,持续降低成本,通过运用精细化工技术、生物技术和纺织染整技术,不断提升纺织化学品和生物酶制剂的性能与竞争力,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政策,加强生物化工的投入与配套助剂的开发,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调整产品结构及规模,实现产业链的上升下延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确保板块贡献度平稳向上发展。

2. 聚焦主业,提高效率

中纺院以四大产业板块为主体,集中资源投入到重点工程,聚焦主业发展,加快整合下属企业,调整产权结构,完善管理关系,提升内部协同效率。按照通用技术集团管控要求,加大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清理处置低效无效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3. 统筹谋划,科学布局

国内方面,根据国家针对工业企业生产制造环节出台的相关政策、纺织工业整体规划,统筹科学谋划中纺院四大产业板块整体布局;在集团统一安排部署下,以雄安新区发展为契机做好中纺院产业布局,积极推动部署落实相关对接工作。国际方面,着眼于中纺院长远发展,积极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欧美国家发展路径,加强与通用技术集团驻外机构之间的协作,打造和凝练项目,支持中纺院产品“走出去”和产能合作。

4. 开阔思路,产融结合

一方面以中纺标进入资本市场为契机,将中纺院化纤装备与工程服务板块、纺织新材料板块逐步装入上市公司,最终实现中纺院整体进入资本市场;一方面积极寻找重组并购商机,开阔借壳上市的思路,加速商业模式创新,通过Lyocell纤维项目等新技术产业化、纤维材料产业链延伸、中纺院产业转移为契机,寻找产融合作的机会。力争到2020年,在中纺标公司挂牌新三板基础上,启动主板IPO;到2022年,中纺院及下属企业基本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到2025年,中纺院实现整体上市。

5. 开拓市场,塑造品牌

大力培育中纺院市场开拓的水平和能力,国内市场要抓好大客户、优质客户的转型升级需求,国际市场要抓好“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和欧美传统市场,为客户提供从纤维新材料工艺研究、核心装备、工程集成、材料应用研究及相应的标准和检测全产业链服务。

打造传承中纺院六十年的品牌精神,推动“中纺绿纤”品牌国际化,让品牌发声。一方面发挥中纺院整体优势,塑造中纺院全产业链服务的品牌,另一方面与产品终端的大品牌合作,加强品牌运营和市场公关,推进品牌国际化,为品牌文化传播奠定扎实的推广基础。

“体制做活”,释放经营活力

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探索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引入投资者、设立新公司、重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内部激励机制等工作,引入多元化经济,实现“科技、产业、资本”的融通,充分利用不同性质资本的特点,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

启动岗位股权分红试点。进一步加快落实对核心骨干股权、期权以及分红的激励机制,完善内部考核分配激励机制。选取有代表性的下属子公司作为试点,探索岗位股权分红激励机制,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公司运营模式。调整组织机构,明晰部门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将发展与改革作为中纺院今后一段时期的重中之重,将中纺院“战略与发展部”更名为“发展与改革部”;加强制度建设和内控管理,修订“三重一大”决策流程,建立完善与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形成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重塑管理层级,完善考核机制,适时择机开展内部资源整合和重组并购工作。

务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内部培养和外部市场化引进的双向选人用人办法加大市场选人和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充分考虑骨干人员、战略人才、骨干人才、核心人才自我发展需要,建立健全培训体系,打造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培养高精尖的人才骨干队伍。加大对青年员工的关注力度,在科研开发、生产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为青年人才搭平台、压担子,制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促进青年成长。

猜你喜欢
纤维材料
焊接材料
解锁先进功能纤维
纤维的无限可能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用各种材料来制版
腹部纤维型纤维肉瘤CT表现2例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材料
Supercool纤维牛仔面料的开发与生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