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第二小学 陕西安康 725000)
叮铃铃上课了,我拿起课本、教案信心满满地走向教室。为了能上好这节课,上课之前我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认真研读了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心想上好这节课应当没问题。
随着师生间的“问好”声落下,我开始讲课了,先是用简单的话语表扬了全班孩子们多么的守纪律、爱学习,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这节课兴趣,看着眼前的学生们个个坐得端端正正,目视前方,注意力集中,趁着孩子们都想认真学习兴头未减。我赶紧在黑板上写下口语交际的主题:《一起做游戏》。随后借助实物投影仪打出了书中的三幅图:第一幅是小朋友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第二幅是小朋友玩〈丢手绢〉游戏。第三幅是小朋友玩〈贴鼻子〉游戏。逐个呈现完图片后,我问道:“图上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这些游戏你玩过吗?”学生异口同声的答出了游戏名称,接着我又问道:“你觉得哪些游戏最有趣?”此时,学生们小手如林地争抢着回答。回答完后我又追问到:“我们以〈老鹰捉小鸡〉为例,你能说出这个游戏是怎么有趣的?”当我把这个问题一抛出。此刻,教室里的情景与前面的情景截然不同,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们你看我,我看你没人举手。此时此景,我的心一沉,难道这问题提得难了,还是提得过早了。我就静静地等待,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一分钟、二分钟……5分钟过去了,这时,平时爱发言的刘畅阳(化名)同学举起了手,我心中一喜可有学生发言了,他站起来答道:“我觉得这个游戏就是当小鸡好玩,可以左跑跑、右跑跑。”随后又有二三位学生进行回答,但他们把有趣地地方表达的笼统,不够具体。甚至有些学生说的让人听不明白他要表达的意思。时间在一分分地流逝,我意识到如果这样继续下去,这节课不但教学任务完不成,而且课堂效果将为零。我得另辟蹊径,更好的办法——先做后说,必须让孩子们亲自来做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能激活他们思维,才能乐于表达。我在心中盘算着《老鹰做小鸡》是不能在课堂做;《丢手绢》游戏在剩下时间内不可能完成;《贴鼻子》游戏正适合在课堂上玩。随机我就赶忙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易的娃娃头,用一张纸剪了一个鼻子,用学生的外衣当蒙眼布,便组织学生开始玩起《贴鼻子》游戏了。此时,教室里又热闹进来。游戏结束后,我又把此前问题抛出:“贴鼻子这个游戏怎么有趣?”这时,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来发言,有的能说出游戏玩法,有的能说出了自己在做游戏中的感觉,还有的能说出游戏给大家带来的快乐。如:刘畅阳(化名)同学说:“轮到我贴鼻子,我蒙上眼睛之前,我猫准了鼻子的位置,心里想到自己一定能贴好。结果把鼻子刚贴上去。大家就哈哈大笑起来,我取下蒙眼布一看,原来鼻子被我贴到娃娃的额头上了。我觉得这个游戏有趣极了。”又如:黄雨欣(化名)同学说:“贴鼻子”就是蒙上眼睛从远处走到黑板前,给画上的人贴上一个鼻子,这个游戏很有趣,常常会把鼻子贴到别处去,让娃娃变成了小丑闹出笑话。”再如:李欣(化名)同学说:“我猜娃娃鼻子可能好我的眼眉才不多高,可我贴高了,就听同学们喊:往下!再往下点!再往左!我就一点一点在大家的指挥下慢慢易懂,最后才找到合适的位置……
课后,我静心深思,只要我们抓准时机,多方创设“说话”平台,低起点、小坡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他们熟悉的充满童趣的生活,那每次说话练习将会成为孩子们一次次轻松的,充满情趣的经历。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除了爱做游戏之外,教材中还给我们提供很多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项活动,不但为学生说话训练提供了有效的资源,而且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情感得到熏陶。
口语交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际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提供了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语文园地二》中的《我们的画》在说话训练之前,我先要求学生动手、动脑自己画一幅画。然后在口语交际课上来展示,让他们边展示边讲解自己所画的画名字,画上都画了些什么东西?为什么要画这些东西?或自己还有什么内容没有画出来都可以说出来。这样进行训练,学生能言之物,言之有序,不感到迷茫,方可由不会说,说不好,到敢于说,乐于说,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写话打下基础。使说和写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将“说”成为他们最美的艺术之旅。
我们常说:“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出口成章”正是“下笔成文的基础。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口语训练应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因为他们对学习、对生活、对这个五彩的世界有着许多梦幻般美好的期待。在他们的眼里,小鱼可以做梦,雪花可以展翅,云儿能自由玩耍,小河会说悄悄话……他们充盈着想象的激情,蓄积着表达的欲望,所以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给他们创造实际的生活场景,提供尽可能多的说话机会,在主动参与和亲身感受中反复历练,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多维的互动中得到切实提高。
是呀!生活是最大的课堂,游戏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课程。愿学生把本节课学到的交际本领拓展到课外,应用与生活,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