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娟
(甘肃中医药大学经贸与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状态及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颇多〔1~7〕,但对经济、文化欠发达的甘肃农村地区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微乎其微,幸福感问题关注更少。本研究旨在调查甘肃农村不同留守状态老人的身心健康和总体幸福感状况。
1.1一般资料 将50岁及以上的人群划分为3个等级,即50~60岁;61~70岁和>70岁。通过分层抽样,随机抽取311名中老年人。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具体特征(n)
1.2调查工具 主要由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和总体幸福感量表组成〔8〕。其中SRHMS分为自测生理健康、自测心理健康和自测社会健康三个子量表,共由48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得分0~10分,得分越高,说明健康状况越好。量表重测系数为0.857,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8,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总体幸福感量表由33个项目组成,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重测信度为0.85,内部一致性系数0.91~0.95,专家评审具有较高的效度。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
2.1自测健康和幸福感的留守状况比较 不同留守状态下老人健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体幸福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女全部外出的留守老人自测健康显著低于子女均未外出(P<0.05)。见表2。
2.2自测健康与总体幸福感的年龄差异 子女全部外出的留守老人自测健康在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60岁年龄段留守老人自测健康显著优于>70岁(P<0.05)。而子女一方外出和子女均未外出的非留守老人的自测健康和总体幸福感在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自测健康与幸福感的性别差异 子女全部外出的留守中老年人自测健康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子女一方外出和子女均未外出的非留守中老年人的自测健康状况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幸福感无论哪种留守状态在性别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2 不同留守状况在自测健康与幸福感方面的方差分析分)
与子女全部外出比较:1)P<0.05
表3 不同年龄、性别在不同留守状态下自测健康与幸福感方面的方差分析分)
与50~60岁比较:1)P<0.05
本研究说明子女均未外出的非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相对更好些。总体幸福感方面,和部分研究结果不太一致〔9〕。分析其原因多样,①子女全部外出的留守老人要全权负责家庭中的农业生产,是主要劳动者,而子女均未外出的非留守老人在农业生产中为劳动协助者;②子女全部外出的留守老人除了繁重的农业劳动之外,还要承担繁重而琐碎的家务劳动,例如做饭、刷锅、喂养家畜、家禽、日常采购、邻里帮工等,压力会进一步增加,但在家庭日常事务中,子女均未外出的非留守老人依然是主要的协助角色,相对责任和心理压力要减轻很多;③子女全部外出的留守老人在家要承担教育隔代幼小的责任,从负责孩子的日常起居,到操心孩子的学习,要全面承担孩子的成长教育,相对有子女在家的非留守老人,他们无疑面临更大的责任和心理压力;④子女全部外出的留守老人还缺少儿女应有的关怀,他们的生活也多以隔代幼小为核心,较少投入精力关注自我的健康和保养,而非留守老人能得到身边儿女的关照和适时的问候,生病儿女催促就医、陪同看病,而且能得到儿女适时的经济援助,老人会感到满足,自测健康状况相对较好。
本研究表明年龄越长的留守老人健康状况越不佳。分析其原因也和老人所承担繁重的生产和家务劳动,责任重大的隔代幼小教育及缺少子女应有的关怀等原因息息相关。另外,子女全部外出的留守老人还面临其他的心理压力,例如,伴随年龄的增长身体功能逐渐下降,老人的生产劳动胜任能力自然下降,但留守家庭的条件又限制老人必须完成生产和家务等多种劳动,这种巨大的矛盾,无疑也加剧了子女全部外出留守老人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同时,劳动能力的下降可能增加其无能感,降低甚至丧失劳动成就感,他们会觉得自己没能很好地帮助儿女,甚至担心会对儿女形成拖累等,这些消极情绪的增加无疑进一步影响了年长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加之,随着年龄的增大更多的老人成为鳏寡老人,他们内心要承受更大的丧亲之痛及相关的精神压力,遭受更多的孤独、无助的生活感受,所以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女全部外出的留守老人健康状态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非留守老人在家庭生活中主要为协助角色,协助子女完成生产劳动、协助完成家务活、协助教育幼小,看似各方压力明显降低,但同时他们面临着另一个难题,即处理与子女的关系,这个关系中最难处理,农村地区也最常见即“婆媳关系”,其使女性面临更多的生活矛盾事件,形成更大的心理困扰和精神压力。在自测健康状况调查中,表现出子女一方外出或子女均未外出的非留守老年妇女健康状态不良。
本调查结果和事先设想的大相径庭,但究其原因有其合理性。①对幸福的理解不同所致。一般根据个人最近生活的主观体验来推断总体幸福感,而对于甘肃农村老人来说,幸福很简单,就是有吃、有住、身体无疼痛、子孙安康、有零用钱。当他们听到“您最近感到幸福、满足、愉悦吗?”等这样的问题,会忽略具体生活事件的影响及个人感受,同时,他们也怕说出自己不幸福会让别人笑话自己,故而出现调查结果不真实的问题。②受文化水平的影响,老人们没有过高的精神追求和主观需要的原因。甘肃农村是一个经济、文化欠发达的地区,整体来讲,经济落后且人们的文化水平相对低下,对于50岁及以上的人群,主要以文盲和个别的小学文化程度为主,这致使老人的社会需求和精神追求普遍不高。他们只要达到生理和安全的基本需要,感受到以家庭作为保障的爱和归属的需要,同时儿孙安康,就很满足。老人们没有更高的关于自我价值、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也更少投入精力思索和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满足,均以“高兴、感兴趣、好着哩”这样的回答完成调查,所以,关于幸福感的调查普遍倾向于得高分而没有差异。③传统观念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生活在甘肃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老人的意识相对保守,认为“儿孙福”才是真正的幸福。日常生活中,他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了儿孙的全身心地付出而不求回报,很少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更少关注自己的追求、感受和自我发展,所以幸福感的调查没有差异。与此同时,很多老人又面临着儿孙的发展和成熟度未能达到他们预期的要求,例如,儿女没有他们想象中的成就度高,成家之后也没有自己预想的理解和关爱自己,加上家庭中不可避免的代际矛盾,老人或多或少会感到失望,谈及幸福感时他们更多的是无奈,出现敷衍调查的迹象。
综上,更多的人应关注留守老人,社会各界应积极探索,要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有效的养老机制,创建合理的休闲娱乐场所,完善各种政策,减轻老人的生活负担,深入基层开展心理援助等多种途径,共同促进甘肃农村地区留守老人的健康水平。
1肖 菲,张 敏.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留守老人生存现状研究——安徽生老桥镇官塘村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14;24(5):600-3.
2夏业领,靳 强,陈 孟.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调查分析——安徽木兰、关塘村两村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129(9):80-3.
3卢海阳,钱文荣.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J〕.调研世界,2014;26(3):37-40.
4陈元刚,唐春花,陈婷婷,等.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状况调查及养老模式探索〔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5):141-4.
5许明明.信阳地区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0):62-3.
6毛雪梅,杨继文,陈玉梅,等.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龙桥乡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3):1957-60.
7张春林,张国兵,伍业光.农村壮族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719-21.
8汪向东,王希林,马 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5-86.
9何安明,惠秋平.农村留守老人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9):49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