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迷恋沧桑,不然真的会丧失力量

2018-02-26 07:05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8年2期
关键词:建树冯唐沧桑

仔细品味,会发现:年轻的时候迷恋复杂,成熟以后向往简单;年轻的时候迷恋沧桑,成熟以后向往力量;年轻的时候迷恋深思熟虑,成熟以后向往傻气笃定。

这是一个后知后觉的过程。

也曾迷信种种权威人士,买了满满一书柜工具书,连上厕所都在阅读行业文章,却依旧过不好生活。那时以为自己很聪明,认为看过一些书,听过一些道理,参加过一些冠冕堂皇的活动,和朋友聊过一些想法,便摸清了世上的许多规律。

其实,现象很多时候比本质更重要、更精彩、更复杂。

冯唐在一篇文章里写道:“人慢慢长大,喜欢略过本质看现象,一日茶、一夜酒、一部毫不掩饰的小说、一次没有目的的见面、一群不谈正经事的朋友,用美好的事物消磨必定留不住的时光。所谓本质一直就在那里,本一不二。”

世界在脚下,并不在书本上。若总想依赖着完美案例去生活,会很可悲。丧失机会不说,最怕变成一个老气横秋的理论派。

作为一个喜欢读书、迷恋形而上学的人,我最怕成为一个说多于做的人,所以总会把自己逼到一个没有退路的位置,一个接一个的环节,一个接一个的角色,一个接一个的任务,刻不容缓。唯有如此,才能在心底缓一口气——原来自己还是有点儿执行力的。

这种自我干涉,源于看透了自己的弱点——太“聪明”。

潜意识是明白的,这种“聪明”在害自己。如果不加以控制,它会主宰我的未来,终身软弱地栖居于可见的格局之中。

所以我不害怕所谓的“聪明”人,他们的举止有据可依,有死穴和命门。我只怕那些不按照常理出牌的人,那些一门心思不管付出任何代价都要达到目的的人,那些笃定不已的人。

只有这种人,才能在紊乱狂沙中有所建树。

因为能从0到1有所建树的人,大多具备一种素质——盲。

那个把一开始什么都没有渐渐盘活起来的过程,一定是需要杠杆的,也就是要互相去撬资源。如果你不能骗到自己,不能浑身有力,不能以点作面,铆着一股劲儿兜下去,而是来来回回全盘打算,查漏补缺,那么一定撬不动任何一方,得不到可以周转的第一笔资源,最终胎死腹中。

所以很多人说,创业者都是疯子,无论后来的故事多么光鲜,他们的开端都有着血性偏执的一面。

这就是世界的真实。

所以人最可贵的,不是理智世故,而是能打破那个看不见的玻璃顶——力量就藏于那个玻璃顶上面。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不顾外界眼光,不怕疼痛,拋下后路去撞开它,做一个有力的傻孩子。

世界的表壳是由种种道理编织而成,它哄得过聪明人,却挡不住孩子。

或许我们都有些聪明了,迷恋沧桑,迷恋老成,但最好别这样,不然真的会丧失力量。

猜你喜欢
建树冯唐沧桑
勇毅执着的追求 坚实丰厚的建树
——郭克俭《中国豫剧演唱艺术》评介
敬与恕
The Landscape in His Mind
敬与恕
咸说云盐史 道尽沧桑事
Give Mea Girlat Age Eighteen
抓党建树品牌 聚民心促发展
奖赏委屈
戎马一生为人民 政治工作多建树——深切缅怀梁必业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