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教育中如何开展亲子共读

2018-02-26 13:39龙秋中
教师·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亲子幼儿孩子

龙秋中

文章编号:1674-120X(2018)36-0120-02

摘 要:文章作者围绕在农村家庭教育中如何开展亲子共读的论题,从亲子共读要“悦”读、亲子共读要“乐”读、亲子共读要“越”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文章既重理论指导,又重实践,可谓深入浅出;既提供了亲子共读的方法指导,也阐释了亲子共读的重要意义,极具实用性和操作性。

关键词:亲子共读;“悦”读;“乐”读;“越”读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存压力的加大,现在农村的家长们大都忙于工作,多把孩子交给长辈们管教,而长辈们囿于自身的限制,只能管好孩子们的温饱和基本安全。家长们即使一回到家也是手机、电脑、电视不离,忽略了与孩子们的交流、沟通、分享和陪伴。亲子共读作为阅读的一种形式,它最特别的地方是在共读过程中让亲子之间获得愉快的体验与经历。有些时候孩子一定要爸爸妈妈陪自己看书或是反复听一个故事,或是吟唱一首歌,他们享受的正是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对于孩子而言,亲子共读的过程一方面是与家长共同游戏、享受亲情的过程,是得到爱与快乐的途径。另一方面是汲取知识、养成习惯的手段。亲子之间和谐、自然的阅读,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生理和心理需求。

那么,如何在农村家庭教育中进行亲子共读呢?如何让阅读真正成为伴随孩子成长的重要一环,并塑造为一种终身伴随的良好习惯呢?

一、亲子共读要“悦”读

“悦”读是指快乐地读,在愉悦的氛围、在舒适的地点、在惬意的时段都可以进行的亲子共读。德国著名童话作家威廉·格林说:“所有的童书都是预言书。”童年一闪而逝,幼儿瞬间成人。如果我们认真、用心地研究幼儿,如果用幼儿的视角和立场对待幼儿阅读,我们一定会发现,人类文明的王冠之上,最为娇嫩也是最为美丽的那颗珍珠,就是幼儿的精神世界。

一是在快乐的时间段进行亲子共读。临睡前,幼儿潜意识强,因此可以两人或三人依偎床头,有节奏、有意识地带情感地给幼儿朗读,给书本以亲情的温度,让幼儿伴着亲情裹着书香甜甜入眠。起床后幼儿感知能力清晰,干扰极少,也是亲子共读的上佳时机,家长可以选取通俗易懂的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书读给孩子听,潜移默化地灌输好的行为习惯,区分不好的行为,给孩子培养简单的是非观念,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晚饭后,三人一书,围坐沙发,既消食养胃,又汲取了精神食粮,还可改变幼儿的“电视依赖症”,温馨恬静,何乐不为。

二是在快乐的地点进行亲子共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亲子共读将变得随景入情,更具诗意。野游踏青时,面对随风摆动的小草,一起吟诵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观“一品清廉”的莲花,齐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诗句;看到池塘里玩耍的鹅,天上飞翔的小燕子,和孩子共背《鹅》的古诗,唱《小燕子》的歌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街道上、公交车上、和孩子一起解读、一起领会橱窗的文明提示语、警示语,可让孩子从小树立公德意识和安全意识;在温暖的浴盆里,拿着共浴玩具“黄小鸭”一起诵读《数鸭子》的歌词,其乐融融,何乐不为。

三是用快乐的方式进行亲子共读。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要一起调动幼儿的听觉、视觉、触觉,让他们感觉到,阅读是件多么愉悦、简单的事情。在房间合适的墙上挂上适龄的音乐挂图,坚持在想读时,觉得有需要时,随时停下来和幼儿一起阅读。一首小诗、一曲儿歌、一个谜语,都是一个成长瞬间;在玩具房玩耍,正是兴趣盎然时,指着玩具们(老鼠、小鸟、小猪)一起读《小老鼠上灯台》的儿歌,背古诗《春晓》,描述《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唱《白龙马》主题曲,感受阅读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幼儿的喜好各不同,因此,父母引导孩子阅读时的心态观念尤为重要:一是父母应该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注意观察,了解孩子的心理,即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二是找出孩子对哪些书感兴趣,如作品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启发性、哲理性,不能枯燥,父母自己不愿读的书,千万不要让孩子读,孩子也不一定喜欢。陪孩子读他所喜欢的书,才能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例如,我给孩子读孙幼军的《小猪唏哩呼噜》的时候,他们就会被童话情节的生动有趣、语言的幽默活泼深深吸引,等到给孩子大声朗读时也充满喜爱之情,孩子就会听得津津有味,笑声不断。三是父母要取得孩子的信任,要放下成人的架子,不断地、平等地与孩子交流个性化阅读体验,不要照抄、照搬推荐者的话,那样孩子会感觉到你自己没有读此书,你的推荐值得怀疑。“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千万不要以为某些书比较知名,或高估孩子自身的认知规律,或认为哪些类型的书对孩子有益而一味地强迫孩子去阅读,如此会令其丧失阅读的愉悦性。

二、亲子共读也要“乐”读

“乐”读是指在有音乐背景或艺术氛围渲染下的阅读,能更加烘托出阅读的质感、美感,感受简单却永恒的真、善、美。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周大新先生曾说过,向孩子们推荐书的时候,应该把握两个标准:第一,这本书是否在传达爱;第二,这本书是否在告诉孩子什么东西是美。

分角色或反转角色来演绎故事、语言、歌词,也是幼儿喜闻乐见的。闲暇时,带孩子在沙发上用沙发垫搭建一个小小的城堡,玩“公主与王子”的游戏,自编对话台词,演绎微型舞台剧;玩上课游戏时,故意反转角色,让孩子当老师,家长当学生,在一问一答间活跃孩子的思维,充盈孩子的知识,让孩子有大大的满足感、获得感;用接龙的形式背诵歌词、古诗,家长可以故意示弱和示错,让孩子纠正,这能加深其理解和记忆,还能让孩子在面对所谓“权威”时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对不正确的、不合时宜的行为勇敢说“不”。

在轻音乐的背景下,让孩子用表演的形式将故事情节、古诗意境、儿歌含义、寓言寓意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加上自己理解、提炼、加工的语言,未尝不是一种可行的方式。在“母亲节”“老人节”等特色节日,和孩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讲述《二十四孝》“爱因斯坦鏡子救母”等小故事,既培养孝心又锻炼能力,一举多得。

亲子共读的过程不是简单认字识物的过程,但很多父母们往往片面地领会、错误地理解共读的最终本质和基本目的,极端拘泥于书本,过分强调认识,此种做法无异于揠苗助长,往往物极必反,得不偿失。因为幼儿还没有建立一个较完备的语言体系,那些汉字、事物在他们眼里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关联的,幼儿还没有足够的语言感觉和语言能力将它们连接成美妙的故事。所以,对于所有的幼儿,父母是他们的第一老师,大声读给孩子听,就是一种最佳的亲子共读方法。

真、善、美,就是我们给孩子最美好的东西。通过真、善、美的滋润,通过持之以恒、大量的阅读,我们的孩子就能够成为精神丰盈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伟大的书。”其实,他说的正是指幼儿、儿童、少年、青年时代的这种阅读,纯粹、沉醉、全神贯注,没有功利色彩,这种感觉会影响人的一生。

幼儿们对于自己喜欢的书往往爱不释手,经常要求看同一本书,听同一个故事,唱同一首歌。其实,不断重复正是幼儿们的学习特质,也是他们在成长中越来越难坚持的一种学习手段。通过一次次的阅读,可增加幼儿对书本内容的体验与理解。因此,父母也要耐心地陪着反复阅读,并适当地增加“乐”感,使阅读不枯燥,能润物无声。

三、亲子共读要“越”读

“越”读是指要超过、跨越阅读本身,真正达到阅读求知明智、提高素养、优化谈吐、陶冶性情的目的,做一个真正优雅的人。李希贵校长曾说:“在什么年龄读什么书,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甚至人所共知的问题,但事实上却一直被忽略了,我们一再错过了孩子们黄金一般的阅读年龄段。”

晚饭后,趁着微风、落霞,带着幼儿一起看蚂蚁搬家、蜻蜓盘旋,让幼儿复述有关蚂蚁的故事,体会蚂蚁的勤劳、团结,告诉幼儿遇到这些情形,说明天气有变,可能要下雨,要及时预防;用商量的语气请幼儿为家里的物品(动物、玩具、物件)取一个满意的名字,如小狗“黑虎”、玩具熊猫“漂亮乖”、牙刷“艾米”等,还可以故意设置疑问,问:“宝贝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呀?”“我觉得那个名字好听,你觉得呢?”“请你另给熊大、熊二、光头强取个有特点的名字。”在平等、融洽、商议的环境中,促进了亲子的融洽,给了幼儿充分的自主权。

家长在阅读中要赏识、支持、倾听、回应孩子的提问,并积极设置、引导、反诘孩子的问题。例如解读“守株待兔”时,家长可以问孩子:“这个农民伯伯的想法和做法好吗?为什么呀?”;“自我保护儿歌”《小红帽》等关于安全教育的阅读中,多问“为什么”“怎么办”,对孩子自我保护是一种安全强化,不一定显而易见,但在日后肯定颇有成效;阅读完以后,让孩子描述,玩“你问我来猜”的游戏,如“在天上飞,背上是黑色,肚皮是白色,尾巴似剪刀的是什么动物?”这样不仅能丰富孩子的词汇,而且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

亲子共读的过程是在为幼儿的独立阅读储蓄能量,它不但不会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还会培养幼儿独立阅读能力。在美妙的倾听中,幼儿不仅获得了更多的语汇,也逐步培养了语感,一旦语言的感觉成熟,幼儿自然会拿起书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阅读。

汉字是工具,阅读是手段,传承是目的。文字之美不如阅读更深沉彻底。在大小屏幕代替了书籍文本,键盘语音代替了信札驿马的时代,阅读仍然是美的,并不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总之,良好的亲子阅读不但能够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亲子共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以亲情为根基,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通过共读,可以带给幼儿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

亲子共读,于大人,是一种享受,一种情调,一种状态,一种守候;于孩子,则是一种点亮,一种浸润,一种洗礼,一种牵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睿智的古人早就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对于忙碌浮躁的今人更是如此。“最是书香能致远”,只要我们坚持初心,回归本真,在物欲纷争的时代里,在白驹过隙的时间中,在稍纵即逝的有限时间里,眼有书本,心有孩子,坚持各种形式的亲子共读,陪幼儿慢慢长大,幼儿的小小世界就会海阔天空,幼儿的大大梦想就会无边无际。

参考文献:

[1]金 薇,李小华.亲子分享阅读对幼儿情绪认知成长的促进作用[J].江西教育,2008(Z4):94.

[2]金至妍.父母对幼儿情绪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4(17):194-195.

[3]陈晶晶.亲子阅读图画书:幼儿家庭情绪教育的良好途径[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2(2):65-66.

猜你喜欢
亲子幼儿孩子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