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摘要】本文以“读懂环境”主题教学片段为例,论述单元整体教学应找“整合点”,明晰研究主题;显“语文味”,经历思维过程;借“多运用”,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单元整体 比较 关联 整合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A-0093-02
“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教学变革。这种变革不仅打破了独立篇章的讲解,而且整合同主题的多篇文章,有利于进行拓展阅读、横向比较、深度讨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依据课程目标,依托所有资源进行目标、内容的整体教学,关注语文课程实施的整体性和丰富性。下面,笔者将以“读懂环境”主题教学片段为例,谈一谈单元整体教学的内容整合、主题设置及教学操作。
一、找“整合点”,明晰研究主题
整合教学资源、确定教学主题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必备基础,而依据学情、教材、课标明确教学主题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要素。不同的标准可以产生不同的单元教学主题:主题的确定可以依据文本内容、表达方法,也可以依据文体分类和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一文中出现了两处环境描写,对此,笔者不仅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特点,还带领学生学习环境描写的相关知识。由于本册教材中《天游峰的扫路人》和《孔子游春》中也有环境描写,同时回溯三年级的课文中就已经出现这样的描写,笔者就在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中,整合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理想的风筝》《孔子游春》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都有独具特色的环境描写,且都是写人的文本,前两篇课文有两处环境描写,两处描写的作用各不相同;三篇课文的环境描写都与人物描写有联系。依据这些文本特点,笔者将这三篇课文的主题整合为“读懂环境”,同时引导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一朵杏花》《爱之链》中的环境描写。当然,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含有环境描写的课文还有很多,选择这几课进行整合学习也是因为这几课从不同的角度体现环境描写的作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个整合学习目的是在中小衔接阶段渗透环境描写的教学,深化学生对细节描写的揣摩与感悟,同时为他们的中学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笔者把“读懂环境”单元的核心教学目标设计为:1.借助三篇文章中的环境描写,学会运用比较和关联的方法初步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2.运用所学所得体会人物形象,感悟文本主题并创编环境描写。
二、显“语文味”,经历思维过程
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的主题与目标后,就要找准单元教学点,使一个单元以“语文”的方式重点解决一到两个核心教学目标,并在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多角度思考,并通过课堂互动与交流强化思维的历程。
(一)在比较中明晰特质
单元整体教学很重要的一方面是通过文本的整合学习引导学生深度思维,使学生在阅读和思辨中完成知识点的建构。例如,“读懂环境”主题教学有两处运用了比较的教学方法。
首先,笔者让学生比较第二自然段三处不同的環境描写(柳枝、连翘花、风筝)能不能颠倒,使学生通过多角度的思考与品味发现这些环境描写不能颠倒,因为柳枝是春天的象征,必须放在第一个描述;风筝自然引出下文的刘老师“放风筝”,放在最后;连翘花向长天吹奏,又引出风筝。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层层深入地思考、体悟作者的用词造句与谋篇布局,在朗读中体会刘老师的乐观与活力,在质疑描写顺序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在辨析环境描写所处位置的过程中改变固有思维模式。
在引导学生学会比较第一次不同环境的描写,笔者又引导学生对《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和第七小节两处同一环境——天游峰的描写进行比较,让学生自主发现两处能否颠倒。学生在比较中探究全文的核心主旨,发现第一处的环境描写中扫路人还没有出现,所以这里只是单纯地描写天游峰,渲染气氛;而第二处描写,文章不仅描写了天游峰,还突显了老人的人物特点。大家在争鸣中再次对环境描写的作用形成明晰的认识。可见,对同一环境不同描写进行比较,有助于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式,强化学生思维。
(二)在关联中深化认识
单元整体教学需要运用“关联”的方法整合资源、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应该选择与文本内容主旨有关的教学点,引导学生联结并深入思索、揣摩,体悟文字背后的用意。
在“读懂环境”主题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将第一自然段对风筝的描述与下文刘老师“放风筝”事件相关联,体会在这里描写“风筝”就是为了引出刘老师“放风筝”;紧接着,引导学生运用此处“联系”后的心得,再次审视对连翘花的描述。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将“风筝”与前面的“连翘花”相关联,从而发现与“风筝”“放风筝”如出一辙的是,描写“连翘花向着长天吹奏”也是为了引出在空中飞翔的风筝。这一种种自然而寓意深刻的描述使学生对作者精巧恰当的“环境设置”啧啧赞叹,并在上下文的关联与深究中,体会到文章的架构与布局用心。到这里,“联系”还没有停止,当学生慨叹这三处环境描写的美与精巧之时,笔者趁热打铁,引导他们读、悟“为什么要写这三处环境”,暗示他们将环境与人物相关联。在环境与文本主旨的联系中,学生又感受到这些描写是对刘老师人物特点的体现。通过层层深入、多元角度地挖掘,学生对环境描写的认识越发清晰、具体、深刻。
上述教学中,笔者对单元整体教学的内容虽然有大胆取舍与重组,但教学着力点还是落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上,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借“多运用”,提升语文素养
当然,我们所研究的单元整体教学依旧需要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得进行运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提升语文素养。
(一)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单元整体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习得方法,进而拓展阅读,并通过拓展阅读丰富阅读感受、深化阅读经验、活化阅读方法,真正内化学习体验,培养语文能力。在“读懂环境”主题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运用“读环境”的方法读环境描写较为丰富的《桃花源记》,读原文、译文和名家赏析,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了解到更多的环境描写,从而对“环境描写”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与习作表达相结合
“读懂环境”主题的教学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文学读物中的环境描写让他们猜测这里的环境描写属于哪一个故事或体现的是故事中哪一个人物。这样,学生需要运用关于“环境描写”的认知并调动已有阅读经验或联系或判断或迁移,进行现场感知。其次,可以引导他们根据给出的环境描写想象故事,或是根据故事创作环境描写,引导他们将自己对“环境”的感受诉诸笔端。
(三)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在引导学生读懂环境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创设、运用环境,或者整合美术学科,鼓励学生绘制一幅自己心中喜爱的“最美环境图”,根据绘画想象一个故事,将自己心中的那个美妙场景画出来、说出来。单元整体教学的“延伸学习”操作起来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也要求“延伸学习”更有效、形式更多样化,并能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写结合、迁移运用,最好形式新颖多样,要有语文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读懂环境”主题教学只是众多单元整体教学案例中的一个,笔者希望通过这样的课例研究和实践解放思想,打开思路,关注新的教育技术和方法,探寻更丰富的、更有利于学生素养提升的语文课程实施方法。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