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开放课堂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018-02-26 13:13陈慧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开放课堂问题小学数学

陈慧

【摘要】本文根据课堂实践,分析在实施开放课堂教学时出现的开而未放、放而不管、放而难收等问题,提出应对策略:敢于放手,放之有度,放之有扶,收之有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开放课堂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A-0057-02

开放的课堂是当今教育的趋势,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也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本校“让学”课堂理念下,作为一名年青教师,笔者积极尝试学习前置、任务申报、学生主讲、质疑补充、引领归依的课堂结构。实施开放课堂以来,尽管状况百出,不少错误想法、做法得以暴露,但也有了一些收获感悟。

一、遇到的问题

(一)开而未放

刚开始实施开放课堂阶段,笔者简单地把“教教材”变成教“前置预习单”,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失去应有的新鲜感和求知欲。课堂气氛的沉闷让笔者意识到这样的做法与开放课堂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课堂教学始终还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笔者开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讲解、补充、质疑,课堂上出现了各种未预设到的情况。当不知如何处理这些未预设到的情况或教学时间不够时,笔者会不自觉地打断孩子的发言,将学生的思路拉到自己预设的教学设计上来。

(二)放而不管

走过开而未放的路,笔者的课堂开始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笔者片面地认为学生提前写前置学习单,课上汇报多讲多辨析、多动手就是一种开放,想当然地片面追求课课开放。课堂中孩子们的交流远远超过教师的预期,此时笔者又在担忧:教师的介入是否会打断学生交流的思路和热情呢?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是不是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呢?教学时缩手缩脚,甚至干脆不管,让他们尽情地交流。如此一来,课堂几乎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学习能力弱的孩子跟不上课堂的节奏,重点、难点都搞不清,何谈深入发展呢?

(三)放而难收

笔者意识到开放的课堂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经验,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但有了这样的意识还远远不够,每一节课都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主要有交流偏离方向,活动效果差。交流时由于学生自身经验不足,不能将别人的观点吸收容纳、对比辨析,讨论缺乏深度,导致无“货”可收。另一方面,问题过于开放、學生的思维过于发散,他们的回答“天马行空”,虽然讨论热火朝天,但却偏离了方向,导致收不住。

二、应对的策略

(一)敢于放手

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要大胆放手、充分相信学生,营造和谐、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开放的课堂改“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听取别人的见解,自然地质疑解疑、相互启发、相互补充,通过自省调整自己的观点。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二)放之有度

经历多次磨课后,笔者深深地感悟到,课堂教学放多了,课讲不完,放少了,又流于形式。因此,要把握好开放的“度”,就应该从开放的问题设计入手。教师通过提出有开放性、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具有一定启发意义的问题,起到“引领”和“驱动”作用。而问题设计一要掌握频度,问题过多过碎,易使课堂步子太小,一问一答的形式易使课堂单调乏味。二要注意梯度,要化难为易,给学生搭建脚手架,让学生思维经历爬坡过程。三要把控难度,针对哪些学生可以提哪些问题,哪些学生能回答什么问题以及掌握到什么程度,心里都要明白。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做出的这些分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只能简单地看出:都是平均分,分子分母不同。问题很开放,但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他们很难关注到平均分的对象不同上。改进策略:被分的材料一样吗?怎么不一样?用这个大问题引领学生关注被分的对象很丰富。在集体交流时,穿插几个小问题:(指着月饼图、苹果图)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指着长方形的纸问:这还是一个物体吗?那这是什么?……学生的思考拾阶而上,放之有度。

(三)放之有扶

数学课堂既要敢于放手,还要“放”中有“扶”。一般来说,笔者会从三个方面给学生提供帮助。

1.创设生动的情境。创设情境已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能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构建知识。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的意义》一课时,笔者设计了给宝宝量身高的情境串:“宝宝3个月身高6分米,是[610]米,也是0.6米。”这一情境唤醒了学生学习“认识一位小数”时的知识经验。6个月身高69厘米,用米表示是多少?……从几分米—几分米多几厘米—不满1厘米,不断设置认知冲突,学生用分数作为桥梁自然沟通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推进了学习的递进。

2.提供合理丰富的材料。当学生对学习材料有了浓厚的兴趣时,就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例如,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一课,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原始而丰富的材料,有月饼图、长方形的纸、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标示1米长的纸条、兔子图、圆圈图等。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做分数,这些感性的、便于操作的材料为抽象的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做了很好的孕伏。

3.组织合理有效的小组活动。开放的课堂,对教师组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每一节课的内容教师都要有针对性地考虑如何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如何做好课堂反馈,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开放有序地组织活动是课堂取得成效的前提与保证。

(四)收之有法

有放必有“收”,“放”是手段,“收”是目的;“放”是基础,“收”是深化。做到收放自如,方能纵深推进互动生成。那么,应该在何时、何处收,怎样“收”呢?

首先“收”在散乱处。面对课堂的热闹场面,学生的活动会无序、散乱,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好的做法,给其他同学以示范作用。

其次“收”在学生偏离处。学生因思考错误争论无果时要及时地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头看”,溯本求源,明确最初的目标是什么;还可以选取学生争论中的主流想法,帮助学生梳理思考的过程,结合多媒体演示、画图等策略,在梳理中“容错”“化错”。

再次,“收”在小结处。当学生呈现出多种方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沟通、比较方法异同,培养优化意识,同时对学生的观点归纳小结、对活动梳理小结。如针对思考题:一根蜡烛第一次烧掉全长的[15],第二次烧掉剩下的一半。这根蜡烛还剩下全长的几分之几?在方法呈现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归纳:列方程要厘清数量关系,解方程时要细心;假设全长的数据是5的倍数,而且数值要小,方便计算;此题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比较直观、快捷。

总之,教师在教学前要读懂、读透教材,让教学活动的开放有“基石”;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让开放的课堂有“方向标”;要深入了解本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让开放的课堂“私人订制”。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开放课堂问题小学数学
让数学课堂成为开放的课堂
建构开放课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研究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建构开放课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