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质监职能优势 破解农民增收难题

2018-02-26 23:19刘录民
西部大开发 2017年9期
关键词:示范区标志标准化

刘录民

如何在脱贫攻坚战中培育优势产业,带动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增长?这既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也是打赢脱贫攻坚的难点和制高点。陕西省质监局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在完成好永寿县“两联—包”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积极探索发挥职能优势,努力使全省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标准化等领域开拓新局面,培养新动能,取得新进展。

农民群众要脱贫致富必须从收入的源头解决问题。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基本矛盾是生产成本的“地板”不断抬升,而农产品的价格“天花板”不断降低,农业收入的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农民收入很难提高。这一矛盾在陕西贫困地区农村尤为突出。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就是用标准化、品牌化生产的技术手段,提升农产品质量,从而使普通农产品产生品牌效应,建立市场壁垒和核心竞争力,进而提升农产品的价格,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增加利润空间。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在哪里?质监部门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农业标准化的示范推广。

培育开发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找到实现贫困地区农产品优质优价的有效途径。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它具有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其独特的质量使它在市场上有了定价权,经济效益高于普通农产品。

自2015年以来,陕西省质监局把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开发工作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探索和实施“一县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模式,主动融入陕西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战安排部署,培育地理标志产品助推精准脱贫攻坚取得了初步成效。加强統筹规划,协力推进。2015年陕西省质监局与陕西省扶贫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将大力申报国家地标产品作为脱贫攻坚的着力点,全力开展贫困地区挖掘、培育、申报地标产品,加大对获得专用标志使用推广力度。加大投入奖励激励。从2016年起省局每年拿出200万元,宝鸡、榆林、渭南市政府每年分别以50万元、10万元作为开发培育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奖励支持经费。发挥标准引领、规范、支撑作用,制定以地方标准为主体的地标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实现了“同一产地,同样品质”,确保地标产品质量声誉和独特魅力。结合地理标志保护开发工作,制定并发布了以《地理标志产品洋县黑米》《地理标志产品富平甜瓜》《地理标志产品富平柿饼》《地理标志产品定边羊肉》等为代表的凸显自然资源特色的农产品地方标准。

陕西通过推广“协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截至2017年7月底,在全省56个国家贫困县中,共有“陕西苹果”“富平柿饼”“定边马铃薯”“洋县黑米”“宝鸡辣椒”“延安酸枣”“汉中仙毫”“商洛丹参”等产品保护范围涵盖到47个贫困县,地标产品在贫困地区覆盖率已经达到84%。据统计,目前,全省共有159家大中型生产加工企业使用地标产品专用标志,全省受保护的地标产品收购价格较保护前普遍提高15%以上,且普遍高于未保护的同类产品15%-20%以上,零售价格超过同类产品30%以上。白水县苹果年产量达50万吨,总产值6.5亿元,年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4%以上。“子洲黄芪”受保护前售价70元/千克,受保护后涨到90元/千克,而同类产品市场售价仅有55元/千克,当地种植农户年收入也从保护前2-3万元/户,增加到了3-5万元/户。“周至猕猴桃”年产量达46万余吨,年产值超28亿元。定边县获准使用马铃薯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企业共计17家,使用专用标志300余万枚,年产量80-100万吨,成为陕西马铃薯种植第一大县,直接带动种植户扶贫致富。

“陕西苹果”获得中欧“10+10”互认,“蒲城酥梨”先后获得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2016年荣登“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品牌价值22.43亿元。“紫阳富硒茶”2015年品牌价值达15.03亿元,荣获2015年全国“质量之光”年度魅力品牌奖,2016年品牌价值升至16.75亿元,并被编入《中国茶叶词典》。

充分发挥标准化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

农业标准化就是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对农业经济、技术、科学、管理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各类对象,制订并实施标准。目的是将农业的科技成果和多年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制订成“文字简明、通俗易懂、逻辑严谨、便于操作”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向农民推广,最终生产出质优、量多的农产品供应市场,不但能使农民增收,同时还能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标准化可以使贫困地区农民迈入农业现代化的门槛,获得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实现增产增收。

为了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陕西省质监局按照“选好一个项目、建立一个(标准)体系、形成一个龙头、创立一个品牌、致富一方百姓”的建设模式,将标准化贯穿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努力促进农业特色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效益化。据统计,截至目前陕西累计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共155个,省级示范区111个,覆盖了全省54个贫困县,占贫困县的96.5%,示范区数量位居全国第七位。

推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布局与产业扶贫开发精准对接。向贫困区县的特色产业基地、“一县一业”以及贫困村“一村一品”倾斜布局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积极支持千阳矮砧苹果、岚皋魔芋、镇坪高山茶等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申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并给予每个示范区不低于10万元的标准化专项经费补助。在创建过程中,率先将贫困户纳入示范对象,与项目建设单位签订扶贫责任书,免费向贫困户发放农业投入品,免费提供标准化技术服务,优先回收贫困户农产品,确保贫困户收入增加,提前脱贫。据了解,岚皋县国家魔芋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面积已达8万余亩,农户人均收入3500元/年,带动贫困户4500人提前实现脱贫,占全县脱贫攻坚任务的35.8%;镇坪县国家高山茶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农户共有341户贫困户参与,每户年均增收2000元,2016年脱贫161户,计划2017年80户脱贫,到2020年全部脱贫。渭南市临渭区国家级葡萄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改善生产环境,新修道路3公里,灌溉渠道6000余米,项目的建成使示范区内25户贫困户脱贫。

推动农业标准制定实施与彰显特色效益精准对接。突出农产品标准对打造品牌、提升竞争力、延长价值链的引领作用,用产品标准打市场、增效益。围绕滑南市经开区管委会“酵素城”建设,主动服务,批筹组建“陕西省酵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立项并制定《酵素类产品标识规范》,对于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解决当地农民脱贫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运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陕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目标。千阳县国家矮砧苹果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建成矮砧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6500亩、无毒矮化自根砧苗木标准化繁育基地3000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现代苹果矮砧集约化生产和苗木繁育基地。同时,建成了全国最先进的苹果全自动分选线(分拣能力20吨/小时),以中国一哈萨克斯坦苹果友谊园为基础,建设丝绸之路标准化矮砧苹果公园,打造全国首家苹果旅游度假区。

临滑区国家葡萄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面积20万亩,栽植葡萄品种1000余个,建成了以优质葡萄标准化栽培,苗木繁育、科技展示、生态观光等为主的多功能现代化产业园,带动周边农民发展特色民宿、餐饮、商店等项目,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推动标准化服务与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精准对接。发挥标准化科研机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专业机构的作用,本着“实用、实际、实效”原则,将标准的技术要求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操作手册,让农民群众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例如:立足千阳矮砧苹果产业需求,组织制定了涵盖产地环境,苗木培育,栽植技术,病虫害防治,苹果分级、包装,气调贮藏等方面6项地方标准、形成了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标准体系;同时,组建以“专家团队、科研骨干、乡土人才、田间大学”为依托的标准化服务平台,引导千阳县走出了“新型主体推进、矮砧技术支撑、标准品牌创新、田间大学培训、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苹果发展千阳模式,成为苹果产业升级转型的典范。

推动美丽乡村标准化与示范引领精准对接。积极拓展农业标准化的新领域,大力开展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工程,通过制定发布《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美丽乡村考核规范》等地方标准,从源头上解决了乡村建设中的“一哄而上”、“千村一面”、“大拆大建”等突出问题,确保了美丽乡村“建有依据、学有榜样、考有标准”。据统计,2016年至今我省已建立46个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村庄。

通过标准化的培训指导,有效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为贫困户自力更生实现脱贫创造了“快速通道”。制定家政工作系列标准,与省人社厅、省妇联、省商务厅开展家政服务标准化工作,优先在贫困户、农村留守妇女中选拔家政服務人员。据统计,自2016年以来,累计举办家政服务员标准化培训班20期2000余人,安置就业180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占到了11.3%;同时,我们与相关部门共同举办陕西省“秦嫂杯”巾帼家政服务技能大赛,通过典型带动和鼓励激励使从业的贫困人员重拾信心,立志脱贫。

积极探索扶贫脱贫工作管理标准化,助推脱贫攻坚迈向科学化、简约化、规范化、长效化。

全省脱贫攻坚已经由集中整改阶段转入常态化。常态化就是“四化”,即:长效化、科学化、简约化、规范化。如何实现“四化”标准化通过简化、统一、协调、系统化、模块化,将脱贫攻坚中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总结和固化,从而实现“四化”。陕西省质监局及时主动与省扶贫办进行工作对接,组织西安交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扶贫脱贫的有关专家联合制定精准扶贫相关标准,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精准管理、保障措施、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规范,进一步有效提升脱贫攻坚的科学化程度,大幅度减少脱贫工作的表格文件,规范识别帮扶退出流程以及第三方评估方式方法。脱贫攻坚标准化将为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标准文本已经进入编制阶段工作,正在广泛征求意见,今年10月中旬颁布实施。

下一步,陕西省质监局继续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全省质监工作的“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立足全局抓扶贫、促脱贫、谋发展。继续巩固和深入挖掘“标准化+”战略在服务脱贫攻坚中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实践,努力闯出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标准化之路,为陕西同步够格奔小康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示范区标志标准化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国家标准委与非洲标准化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
“一带一路”离不开标准化人才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今年前两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2609件
为什么奥林匹克以五环为标志?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