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上进 成就伟大

2018-02-26 14:07王艳
领导之友·综合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梁家知青理想信念

王艳

近来,笔者非常幸运地阅读了一本有分量的好书——《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掩卷深思,《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已经给出了习近平总书记由一个下乡知青一步步成长为党和国家领袖的奥秘——好学上进,成就伟大。

一、通过学习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然而,理想信念的树立绝不是自发产生的,必须通过认认真真、持之以恒、与时俱进的学习才能牢固树立。习近平在这样的命运转折中,没有消沉颓废,没有被淹没在偏僻山村的艰苦生活与繁重劳动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通过长期如饥似渴的学习,习近平找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具备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下乡插队,15岁的习近平带了两个沉甸甸的箱子,里面装的全是书。家里寄来的包裹,除了一些衣服,就是书。在陕北的7年,“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一得空闲,就捧着书看,干了一天活儿,累得不行,他还点着煤油灯看到半夜,经常熏得脸上都是黑的。”在当时那么差的学习环境中,青年习近平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和思考。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些经典著作是那个时代被要求鼓励和学习的,也是习近平重点学习的内容。像《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等,习近平都是反复阅读和思考的。比如,读《资本论》,习近平竟写了18本笔记。读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文章不长,习近平却能反复地看,反复地读,爱不释手。对这些经典著作的认真研读为习近平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美好愿景。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准确领会其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深刻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方向,也才能从根本上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跟党走的信念。

正是因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认真研读和思考,习近平在当时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超越个人的感性认识,以推动社会的发展为己任,指出不能光停留于议论抱怨,要争取入党,在党内发挥驱浊除弊、改造时势的积极作用。能够这样看问题,想问题,说明习近平已经在思想上树立起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这一理想信念的支撑下,习近平多次写入党申请书,积极要求进步,他坚信只有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先进政党,才能在党组织的教育、领导下更好地为人民做实事,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他的理想信念和对党的忠诚,被党组织认可,在党委会议上研究决定他入党,并被任命为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因此,可以这样说,是认认真真的学习、持之以恒的学习让习近平萌生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更是认认真真的学习、持之以恒的学习让习近平铸牢了这一理想信念。

二、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习近平在梁家河作为一个外村人能被推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有主意,能够为百姓做实事,能够带领梁家河人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习近平在梁家河当村支书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帮当地群众办了很多实事、好事,把一个全村出动乞讨的贫困村带领得红红火火。他办事过程中表现出的有眼光、有规划、有方法、有胆略,都是通过夜以继日刻苦学习,长年累月坚持学习沉淀下来的有效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帮助习近平培养起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成为他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宝贵思想武器。这一思维方式让他总能以人民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为目标,打破落后保守思想的束缚,从多方面考虑问题,从多角度反复推敲,互相印证,而不是从主观臆想出发,简单从一个方面刻板考虑问题。所以,他能突破保守落后的思维,突破某些僵化政策,做成一些之前没有做成、老百姓不敢尝试也不愿尝试的事情。正是在这一思维方式的指导下,习近平更加坚定了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信念,想方设法解放生產力,统筹安排劳动力资源,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切实解决老百姓的生活需求,让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幸福起来。

对新知识、新事物的学习,为习近平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方法。习近平好学善思,遇到新鲜事就刨根问底,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细研究透彻。这一学习习惯有效地拓展了他的知识广度,为他积累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比如,因为看到了《人民日报》的一则报道,习近平就产生了到四川学习办沼气、解决当地缺煤缺柴问题的想法。而建沼气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比较多,很多地方推广沼气都没有成功。而习近平带领着考察组用了40多天的时间走了5个地区17个县。每见一个沼气池必下去,每到一个地方必问得非常清楚,而且要参观各种情况的沼气池,尽量做了详细的记录。每天学习之后,要一起讨论总结,学到了什么,还想听什么,还想再看什么,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等等。四川沼气办的人看在眼里,真心佩服老区人民吃苦学习的精神。就是凭着这股穷根究底、细致入微的学习精神,习近平带领的学习小组建成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解决了群众烧柴、照明问题。

广泛学习让习近平掌握了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使他能够团结人民群众一起投入到科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来。坚持不懈的学习使习近平积淀了良好的文化素养、知识素养、道德素养、理论素养。这些素养使他能够做到尊重群众、关心群众、亲近群众,沉稳公道,讲求实际,敢于担当,勇于开拓。所以,群众信任他、爱戴他,愿意在他的带领下开拓创新,勇敢向前。

三、通过学习读懂了中国实际,厚植了为民情怀

人们一般把学习理解为读书,其实,学习不仅仅指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在干中学,把读有字之书与读无字之书结合起来,可以说“处处留心皆学问”,都是学习。习近平在梁家河七年,不仅阅读了大量各类书籍,而且用心阅读和研究了中国落后农村这部无字之书,读懂了中国农村,读懂了中国农民,厚植了为民情怀,终身受益。endprint

当时的梁家河,土地贫瘠,老百姓吃饭、喝水、烧柴、照明等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没有保障。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终年劳作却难以温饱,每天吃的是野菜团子、黑米糊糊、玉米糁子这些粗糙和难以下咽的粮食。习近平和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真切地感受到了老乡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习近平总书记后来说:“那时,中国农村的贫困状况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然而,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梁家河人无私地张开了双臂,接纳了来自北京的知青。知青刚到农村时,并不能给当地作贡献,反而给当地人带来负担。社员不仅要关照知青,教他们学习劳动技能,而且还心甘情愿地让出了口粮、让出了招工指标、招干指标、征兵指标、教师录取指标。淳朴的梁家河人虽然自己过着穷苦的生活,虽然他们的后生们也非常渴望有一个指标,但是他们却对这些离开家乡,与父母天各一方的北京娃娃充满怜爱之情,尽自己的最大力量把他们照顾好。在这样艰苦但富有人情味儿的环境中,习近平的心灵得到了洗礼、思想得到了升华。他的心真正和老百姓的心拧在了一起,从此不再分开。习近平回忆说,“当年,我人走了,但是我把心留在了这里!”“这里”不仅指梁家河,指梁家河的百姓,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那就是“老百姓”,是老百姓的疾苦,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

在梁家河,习近平就树立了“为人民办实事”“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理想信念。离开梁家河后,从河北正定到福建寧德,从浙江到上海,最终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走到哪里就把为民情怀带到哪里。从梁家河的“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到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初心始终未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治国理政的全局,始终紧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部署,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民情怀的有力展现。

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认认真真的学习、持之以恒的学习、与时俱进的学习,最终成为一位卓越的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表现出来的坚定信念、求实作风、稳健风格、非凡气魄、为民情怀等,都可以从他在陕北七年历练时养成的良好学习思考习惯中找到答案。习近平依靠学习走出了梁家河的小舞台,同样依靠学习一步步走上了治理国家的大舞台,开始有条不紊地实施治国理政的大政方针。这一过程就是好学上进,成就伟大的生动展现。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是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习近平总书记在概括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时深有感触地说:“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党的这一优良传统,在好学上进的征程上继续努力。

(责编/刘博)endprint

猜你喜欢
梁家知青理想信念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油品储运系统油气回收
梁家河,我心中的歌
听故事的人
把根留住
知青博物馆:激情燃烧的岁月
李姐和她的湖南知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