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课堂任务讲究艺术

2018-02-26 11:03董夫振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34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信息技术

董夫振

摘要: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课堂“任务”的设计、编排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本文就进行课堂“任务”布置时,应注意的方面提出了想法和途径。

关键词:任务驱动;信息技术;交流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2-0089

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学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技能。笔者从教信息技术以来,在信息技术课堂的知识与技能的教授中经常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有关课堂“任务”布置的艺术。

一、“任务”布置数量要适宜,内容要能吸引学生

一堂课也就四十来分钟时间,教师在设计课堂任务时,就要结合学生学情,根据任务难易安排好一节要完成多少任务。任务不可过难过多,过多了学生无法完成,达不到教学目标。同时,任务布置也不可过易过少,过易了学生没有挑战性,假如没有增加拓展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后那接下来的多余时间他们就要偷偷地去上网和玩游戏了,同样也达不到教学目标。从多次听课及平时教学来观察,一节课时间许多教师一般只会设计三个任务左右为宜。

任务的设计还要以能够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为出发点,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做任务。在设计任务时应尽量避免抽象和理论化的任务出现,以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观愿望,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要目标,任务的内容最好使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例如:七年级的“表格的制作”这一节学习中,任务设计:设计制作出一张与本班相符的课程表。学生为了能设计出自己班的课程表都非常认真地去做这个任务。一节课下来效果也非常好,有些学生还发挥自己的创意,在课程表边上加一列,用于把每节课时间加上去,把课程表与时间表结合在一起。设计任务时也可让学生设计出一张班级座位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元素,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信息技术课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要远比听教师讲、看教师演示操作有效多。一般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难点操作演示后,大部分的操作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理解要点。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就要考虑“任务”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自己上机实践才能完成的课堂任务。假如上机都无法完成的任务可做为课后延伸任务。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我们设计的课堂任务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然后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电脑操作能力及现有的文化水平、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因素,对于新内容或有难度的“任务”,教师至少要考虑到有一小部分学生能顺利完成操作,再由这小部分学生分组去辅导有难度的同学。因此,教师进行课堂“任务”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例如:八年级的“简单的动画补间动画”这一课中,可设计简单的动画任务,如:小球从左边滚到右边、小车从近处开到远处等这些简单的动画,那学生就比较容易完成任务,但假如设计出让小鸟在天空自由飞翔、蜜蜂飞来飞去在采蜜、日食月食等较复杂的动画任务,那学生就很难完成这样的任务。

三、“任务”之间要有衔接性

一堂课往往有多个任务,设计课堂“任务”时,要让每个任務之间有一定的衔接性,后一任务在前一任务的基础上完成,一堂课下来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所有任务后就能完成一个作品或半成品。同时,任务的设置要注意各个知识点及各任务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的知识和任务形成一个系统,信息技术课每一章或每一册都有其一个完整的教学内容,如八年级上册网页制作FrontPage、八年级下册动画设计Flash等,都能够设计成一个系统的任务,八年级上册网页制作总任务可设计成制作一个网站,再把总任务细分成一个个小任务,并把每个知识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各个子任务只要一结合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任务,当一章节或一册教完后,学生能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这个作品就是学生在每一章或每一册的学习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涉及本章或本册的许多知识点,通常要许多课时才能够去完成,所以设计任务的时候要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让每个任务之间有衔接性,形成子任务和母任务的关系,这样才能保证最终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任务”之间有了衔接性,学生也很期待每节信息技术课的到来,一节课任务完成后,期待下节课的任务,都希望能在自己的作品上再发挥些创造。

四、“任务”完成后要交流评价

对于课堂“任务”完成后,学生最终完成了作品或半成品,要及时对学生作品进行交流评价,但评价不应该只是对学生最终作品的评价,还应该重视学生在完成每个任务过程中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组内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新的能力等。揭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他们是如何解决困难的,以肯定性评价为主,指出学生的优点。同时展示一些优秀作品以供学生间交流学习。另外,各小组组员之间互相交流、评价,推荐出小组的优秀作品并上台进行演示和讲解,演示后其他小组再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在评价的过程中,应开放的态度评价学生,评价时要着眼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对于优秀的作品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也应从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经验的角度进行鼓励,并可适当指出改进办法,为学生营造体验成功的情境,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完成“任务”的快乐。

总之,教师进行课堂“任务”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操作性强的课堂“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作者单位:浙江省泰顺县第三中学 325500)endprint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报告及其在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